- 萬物互聯:物聯網核心技術與安全
- 宋航
- 909字
- 2020-06-30 17:18:28
0.2 植入的標簽
在007系列電影《大戰皇家賭場》中有這么一個情節:M夫人讓人使用貌似沖擊鉆的大家伙在007的手臂中植入了一枚電子芯片,并通過掃描設備將身份信息植入芯片,如圖0-2所示。
007對M夫人說:“你想監視我?”M夫人不動聲色地說:“是的。”但正是這枚能夠進行識別和定位的芯片,在關鍵時刻發出求救信息并分析中毒因素,使007死里逃生。

圖0-2 007被植入標簽用的“鉆頭”(圖片來源:電影《大戰皇家賭場》)
這枚電子芯片就是射頻標簽,只不過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無須植入,但須隨身攜帶,例如身份證(2代),還有公交(地鐵)卡、門禁卡、各種支持射頻識別的Pay工具等。在身份證能夠電子化地存入手機時,人們就真的能夠只帶手機出遠門了。
標簽不僅能夠被“植入”,它正被廣泛應用于商品,例如超市貨物的條形碼、圖書的身份與作者的身份、火車票下角的二維碼等,如圖0-3所示。其中,二維碼不僅可以表示商品、商場,包括實物或虛擬的,還能標識人,例如圖0-3中的二維碼名片。現在二維碼也可以用于打車、購物等支付行為了。當然,標簽功能的實現還能夠以一整套的設備出現,例如GPS定位系統,也就是給裝備了定位芯片的物體打了個位置標簽(可以用一組經度、緯度、高度組成的字符串表示)。

圖0-3 條形碼和二維碼
在未來的電子火車票時代,買好火車票后只需將票下載到一個卡片或手機里,避免了到火車站取票的煩惱。當然也可以把個人行程與身份證等ID在后臺綁定。
如圖0-4所示是電子文身和“小型膠囊”式皮下射頻識別(RFID)芯片。此外,還有可植入耳朵的耳機,以及摩托羅拉公司正在研制的擁有射頻識別芯片功能的藥片。

圖0-4 電子文身和皮下RFID芯片(來源:科技日報)
電子文身由超薄電極、電子元件、傳感器、無線電源和通信系統所組成,可以測量佩戴者的心率、血壓、皮膚的溫度(緊張度)等數據,有助于專業人員跟蹤佩戴者的健康指標(傷口的愈合情況等)。皮下射頻識別芯片相應的“小型膠囊”長12mm,直徑為2mm,采用具有良好生物適應性的SCHOTT 8625玻璃制作而成。這種膠囊內置一種通信芯片,能把近距離通信(NFC)和射頻識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能使用手機上的近距離通信標準,從而實現解鎖、傳輸名片等作用。與此同時,它也支持ISO14443A協議的射頻識別數據傳輸,可以用于刷門禁、啟動汽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