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務會計學
- 接民 張艷 周在霞 宋紅艷
- 1351字
- 2020-06-30 17:09:43
第二節 金融資產
一、金融資產的定義
金融資產,是指企業持有的現金、其他方的權益工具以及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資產:
(1)從其他方收取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權利。
(2)在潛在有利條件下,與其他方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權利。
(3)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業根據該合同將收到可變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
(4)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交換固定金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簡言之,金融資產是指現金、持有的其他單位的權益工具、從其他單位收取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權利等合同權利。其具體項目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項、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基金投資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資產等。
本章不涉及以下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①貨幣資金;②對子公司、聯營企業、合營企業投資以及在活躍市場上沒有報價的長期股權投資。
二、金融資產的分類
關于金融資產的分類,2017年3月財政部修訂了準則的規定,修訂后的準則要求,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19年1月1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考慮到修訂后的準則全面實施還需要一段時間,作為專業教材的會計處理的分錄目前也沒有出臺解釋和征求意見稿,因此本教材沒有編制分錄,待修訂的準則在多數企業全面實行后再按照修訂后準則對新的分類模式下對各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進行解釋和說明。本教材目前只對修訂后準則的三分類模式進行了簡單講解。
2017年修訂后的對金融資產的三分類規定如下:企業應當根據其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征,將金融資產劃分為以下三類,即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一)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企業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
(2)該金融資產的合同條款規定,在特定日期產生的現金流量,僅為收回的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收取的利息。
(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必須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1)企業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標又以出售該金融資產為目標。
(2)該金融資產的合同條款規定,在特定日期產生的現金流量,僅為收回的本金和以未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收取的利息。
在初始確認時,企業可以將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并按規定確認取得的股利。該指定一經做出,不得撤銷。
(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除分類為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和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之外的金融資產,企業應當將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在初始確認時,如果能夠消除或顯著減少會計錯配,企業可以將金融資產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該指定一經做出,不得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