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今世界是一個經濟金融日益一體化的世界,國際經濟活動的規模、種類在迅速擴大和豐富,各國間的相互依存性不斷增強。近些年來中國日益融入全球經濟,其國際影響力日漸增大。在這一背景下,了解和掌握國際金融的基本原理與研究方法、相關政策在開放條件下的作用機理與溢出效應,以及中國金融日益國際化的軌跡與邏輯,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本書力求以簡明方式全方位介紹國際金融相關領域的主要理論與政策,并追蹤相關事件的最新動態,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經濟貿易類、管理類專業的本科生,同時也可供經濟貿易部門、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從事國際金融的工作人員學習和參考之用。
本書共分11章。我們從國際金融的兩個核心概念國際收支和匯率入手,先介紹國際收支核算原理、失衡及其調節理論與政策。在國際收支失衡調節政策中,本書突出了供給側結構調整政策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機制。第二章引入外匯和匯率,介紹外匯市場交易的主要類型、匯率決定的主要理論和進展,如理性投機泡沫理論、混沌理論等。
第三章聚焦于匯率制度和外匯政策議題,介紹了2009年以來IMF最新匯率制度分類變化、外匯政策中各類工具的作用機理,以及如何進行政策搭配實現內外平衡的經典理論。
第四章和第五章的主題包括貨幣國際化原理、百多年來國際貨幣體制的變遷與當前改革方向、政策的國際溢出效應與政策國際協調實踐,以及迄今為止人類社會規模最大成就最高的一次貨幣一體化實踐——歐洲貨幣一體化。
第六章轉向中國,回溯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匯管理體制和匯率形成機制的演進軌跡與邏輯,并追蹤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最新進展。
隨著中國日益融入全球金融市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日益市場化,了解國際金融市場的運行現狀與特征、了解如何應對國際金融業務中的主要風險如匯率風險、國家風險等,是一項現實的任務。這正是第七章和第八章的議題。
第九章和第十章用兩章篇幅介紹國際金融危機與政策問題,第九章側重于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危機,如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20世紀90年代的墨西哥比索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我們著力討論了外匯政策在這些危機中的作用。第十章側重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危機,包括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第十一章介紹了當前全球主要金融機構的簡況,并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止,在歷次主要國際金融危機中,國際金融機構尤其是IMF在危機預警和救援等方面的作為進行介紹和反思。
由于時間倉促和編者水平有限,本書的缺陷和疏漏在所難免,懇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最后,感謝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和國際經濟與貿易系的支持,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責任編輯陸浥晨的辛勤勞動。
鄭建軍 鄭甘澍
2018年10月謹識于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