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把文件袋送回寢室,查了J州日報社的地址后,晚飯后,便拉著毛毛和自己一起,說是散步,實則是到學校周邊的各個公交站臺,看有沒有車子到J州日報社,結果各個公交站臺轉遍了,發現居然沒有。
毛毛就問楚水:“你干嘛呢,這樣轉來轉去的?找什么呢?”
楚水說:“剛外聯部長叫我,把材料送到J州日報社去,我想看看有沒有直達車的。”
毛毛說:“那地方好象挺遠的呢,我們學校可能沒有直達車,要倒車的,怪麻煩的,你不如找哪個有自行車的同學,借著騎過去,比你坐車快。”
楚水一想,這主意不錯,就和毛毛回去了。
同系的女生們都沒有自行車,楚水又去問自己的老鄉,結果她們也都沒有,J州大學教學區與宿舍區相距不算太遠,走路就可以了,校園里雖然也有學生有自行車,但大多數同學都不會想著去買輛自行車。
何況自行車,那時候也算是奢侈品了,在平均月工資只有不到200元的1990年,一輛自行車要300元,就算是楚水那樣的縣城家庭,在扣除家人吃喝拉撒外,也要省幾個月,才能買一輛自行車,楚水家里雖然有兩輛自行車,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怎么辦呢?
楚水想,“實在不行,明天早上站男生宿舍樓那里,看騎自行車的人中,有沒有認識的,假如有認識的,就問一下,看他們可不可以借自己用一下。”
第二天早上8:00,楚水就抱著文件袋,站到了男生宿舍樓,即軍訓集合的那里,因為那條道是學生們進出的主干道。
結果看了好久,有個別同學騎自行車路過,但都不是認識的。
這時,楚水后面響起了一個男聲:“你站在這里干什么呢?找人嗎?需要幫忙嗎?”
楚水轉頭一看,原來是一班的班長,叫于忠,一班的班長也是個帥哥,雖然他個子不算高。楚水認識他,倒不是因為他是一班的班長,而是因為一班的一個女生,天天追著他走。
那時候大家都剛入學不久,何況楚水她們都是小女生,覺得女生追男生這件事,羞羞的。再看著一班的那個高個子女生,天天跟著這個男生后面跑,臉上發著花癡的笑容,自然是看不慣的,背地里毛毛姜紅莫英不知說了多少,還指了給楚水看,楚水因此,認識了這個男生,但因為不是一個班的,接觸得不多。
楚水的眼睛亮了,倒不是因為這位男生長得帥,而是因為,她看到這位男生,騎著輛自行車。楚水心里說不出的高興,也就老實不客氣地說:“你自行車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于忠同學正跨在自行車上,聽楚水此言,一愣:“你要自行車做什么?”
楚水就說:“我有一個材料,今天中午12:00前要送到J州日報社去。”
于忠看了看表,說“你認識去J州日報社的小路嗎?如果你不認識的話,恐怕你走大道,騎自行車也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