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有覺得他在28歲之前吃了好多苦,從最開始的進入校園因挨了老師的一次打而對老師以及學校產生恐懼,大概李四有的心靈是脆弱的,是困頓的,他有時會想不明白為什么在學校中的老師就可以對學生肆意鞭打,任意體罰,他還好,他在學校時一直是個好學生,就他這樣的好學生,然而在李四有認真回憶起他上學時在學校所挨過的打時,李四有還是會清晰得記得每一次的情形。
第一次是李四有這輩子第一次踏進校園的時候,那時他五歲,在仁遠學校,那個面目猙獰、一瘸一跛的小王老師打了他,就因為他那天沒有打掃衛生,從此,李四有對學校產生了觸電般的恐懼。
第二次是李四有在萬成小學,而那一次李四有挨的打,他這一輩都會銘記于心,甚至刻骨銘心,通過那一次的挨打,使李四有對當時的他的語文老師何正軍產生了不同的認識,以前,李四有對何正軍是敬畏,自那以后,李四有又對何正軍有了一個重新的認識,在李四有的腦子里,他覺得何正軍當時雖說平時都是滿口的“仁義道德”,然而在打學生這件事上,何正軍似乎還是“打人不眨眼”,不過,雖說當時老師的行為有點兒恨鐵不成鋼,然而又不排除他們以增加別人的痛苦而減輕自己憤怒的泄憤,李四有覺得他目睹的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他們將這些“皮球”拍來拍去,有時都感覺快拍得“皮開肉綻了”,有時感覺都快被拍得“筋骨俱碎”了,但一個個老師所恨的鐵最終還是沒有變成鋼,他們每一次考試時還是那個不屈不撓、不愿服輸的成績,他們每次做作業時還是那個有了現成的絕不自己動腦的態度,他們每次上課時還是那個吊兒郎當、不以為然的樣子,他們每次考試的成績都遙遙落后、永遠拖著班里的后退,老師見到每次考試的成績都奇差的他們,甚至一個個都想把他們“除之而后快”。
李四有記得他們劉家咀學校時也沒有“幸免于難”,不過李四有上學時所打他的老師都是男老師,似乎是李四有卻從沒挨過女老師的打,李四有想到這里時,他就會嘖嘖稱奇。
李四有在劉家咀學校時,被他的數學老師扇過耳光,原因是李四有當時有道題不會做。
李四有后來每每想到這個數學老師與他所教的學生們“斗志斗勇”、“爾虞我詐”,李四有每一次都會忍不住在心里偷偷發笑,那個時候,似乎學校里時常會發生老師與學生互毆的事件,就在定西一中時,李四有還是境遇依舊,他照樣挨過老師的打。
好在李四有最后還是考了一個大學,在大學里,他未挨老師的打。
李四有又經歷了從“天上到人間”的變化。
以前他在萬成小學、仁遠學校、以至于劉家咀學校時,他總是班上的前一二名,他屬于佼佼者,他在班上學生中的地位、名氣與威望都很高,他高高在上,黑白通吃,他似乎是享盡了無限的榮譽與掌聲與贊嘆,而在定西一中時,李四有有那么幾次考試直接像直升機一樣垂直而且迅速地下降到了班上的倒數幾名,李四有這才體會到了什么是人間心酸、人情冷暖。
李四有在上學的時候不但嘗到了他是正數前幾名的滋味,而他又品嘗到了他的名次一下子跌落至倒數幾名的滋味,李四有就像個古時候流落民間的皇帝一樣,他也體會到了每一次考試在最后幾名的“普通百姓”的“人間疾苦”。
這又是他所品嘗到的一種疾苦。
李四有又嘗過生活勞作之苦,從小,李四有的母親就給李四有與李三豐在平常生活中安排一些家務活,例如,有時李四有的母親去地里干活時,她給李四有與李三豐交代,讓他們兩個趕她回來之前把缸里的水挑滿,李四有的母親為了防止挑水掙壞兩個孩子的身體,她一再囑咐李四有與李三豐用小桶子從窖里打水,然后一點一點將水缸的水挑滿,而在前面時間沉迷于玩耍的李四有與李三豐在他們母親來之前趕著挑水時,他們為了節省時間,直接用大桶從窖里提水,他們將兩個大桶穿到同一個抬水棒上,然后顫顫巍巍、一搖一晃地將水挑進廚房,然后他們兩個再齊心協力將一大桶水倒進廚房的水缸里,這樣一來倒是為李四有與李三豐的身上增添不少肌肉,兩個孩子的身體確實壯實了不少,李四有總是搶著為他的母親分重量,最后他的腰被累掙得有點兒疼。
李四有嘗過被平時的好哥們放鴿子的事,導致他與李三豐雙雙被打,好在李四有與李三豐齊心協力打贏了那場架。
李四有當時又嘗到了他與他的父母感情疏遠的痛苦,就是因為李四有那次在定西一中實驗班中的考試成績不理想。
李四有有時候也會怨恨他的母親在他上高中時給予了他很大的壓力,這樣一來反而弄巧成拙,李四有因承受這巨大的光宗耀祖、功成名就的壓力而沒有好好學習,重壓之下,他喜歡上了楊樂,但楊樂最終也未成全他。
李四有覺得從他出生到上高中為止,他經歷過的最大的痛苦便是失去楊樂,那時候,李四有覺得有了楊樂他就有了一切,而最終失去楊樂的他也覺得失去了所有,李四有太重感情,卻傷到了自己。
失去楊樂的李四有生活一直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該去干什么,將來要去做什么,于是,他就這么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四年大學生活,四年大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李四有都是在學校的信息室度過的,當李四有呆在學校的信息室里時,他似乎是很喜歡這個環境。
教室里的桌子上放滿了電腦,每個電腦的屏幕上的圖案都不同,色彩各異,上網的學生也不說話,偶爾有學生之間竊竊私語,聲音極小,音調格外低,仿佛都能聽到那人的呼吸聲,教室的窗戶被藍色的窗簾遮掩著,在這里的李四有覺得他置身事外,有一種在世外桃源,也有一種在人間仙境的感覺,李四有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活,他覺得可以用韓寒說過的一句話來總結,那就是今天的努力就是為了明天的荒廢,失去楊樂,李四有有點兒逃避生活。
李四有覺得,大學好像也沒有如他父母所說的那樣神乎其神,在他以前上學時,他的父母一心想要他和他哥考一個大學,在他們父母的眼中,似乎他們考一個大學就萬事大吉了,好像考上一個大學就已經走向人生巔峰了,但當正兒八經上了大學之后,李四有才覺得好像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在李四有母親上學的時候,中國全部的大學生數目有限,就李四有大伯以被推薦的身份上了甘肅農業大學,他畢業之后就被分配了工作,并且還在他們縣城里當了“官”。
而到了李四有上大學的時候,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多如牛毛,好像社會上最不值錢的人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當然了,如果你是重點大學或者名牌大學畢業的大學生,那么還好,你是一個人才,而像李四有這種畢業于普通的二本院校的大學生,真是高不著,低不就,讓他們去搞科研吧,他們的學歷達不到,讓他們進入職場去跑業務吧,他們遠不如上到五年級就輟學打工的現在已經成部門領導的他們的上司,更何況李四有也不愿意去考研,于是,李四有就一下子陷入了這個兩難的境地。
于此同時,李四有作為一個出生于落后的西北的一個農村的90后,他正親身經歷、親眼目睹、親身體會著這中國三十年的滄海桑田的變化,身為一個90后,李四有被夾在這滾滾的時代潮流中,李四有的漫漫求學之路已完,接下來他要進入到遙遙無期的工作階段,工作不順意,李四有又踏入了這茫茫無歸期的創業階段,李四有覺得他的創業就像是古代俠客踏入了江湖一樣,是一條不歸路,而導致李四有的創業之路成為一條不歸路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李四有因創業而背負的巨債,這巨債使李四有操碎了心,他因這巨債添加了幾根白發,同時這巨債也壓彎了李四有的腰,李四有總覺得身背巨債的他總是直不起腰桿子。
李四有覺得他這輩子愛過最深的人便是楊樂,其次便是林雪兒,而不同于楊樂的是,林雪兒當時也是深深喜歡著李四有,不過林雪兒與李四有在性格上又有點兒相似,兩人性格靦腆,又有點兒傳統,兩人有了丟人的事總會臉紅,他們兩個的臉皮都比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