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發表說法,發表點子
對應“是的而且”中的“而且”就是“發表說法,發表點子”(Make statements),即一個陳述性的表達,而不是疑問性的。即興者發表說法,發表點子時可以建立故事的基本面,推進故事的發展。其對立面就是“問問題”,“你是誰?”“你想干什么?”“這是一只什么鳥?”這是在問問題。換句話說,這規則就是“不要老是問問題”。
下面是兩種途徑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故事進展的極大差別。
“問問題”:
即興者A:你多大年紀了?
即興者B:17。
即興者A:你經常來這兒嗎?
即興者B:是的。
即興者A:你叫什么名字?
即興者B:李小明。
“發表說法,發表點子”:
即興者A:嗨,小伙,你看起來像17歲的樣子。
即興者B:是的,我17歲,而且我有飛機飛行執照。
即興者A:哦,少年獲得執照的天才!你經常到機場跑道來。
即興者B:是的,我今天首飛C919。
即興者A:哇,首飛!你肯定是C919設計師李大明的兒子李小明。
即興者B:是的,我是李小明……
無論在場景的開始還是中間,問問題都會減緩故事的發展速度;同時,在場景開始時問問題容易違反“從中間開始”和“建立場景要素3W”的規則。即興初學者容易表現出問問題的習慣,這需要他們勇敢一些,在未知的情況下去假設去表達,發表說法,發表點子。
當然,也可以偶爾問一些問題,問題本身包含的信息,以及他人回答問題的信息要能夠推動故事發展。重點是“不要老是問問題”,即興者不應該來來回回地提問。
與“老是問問題”相反的一個極端是“過多信息”(Too Much Information,簡稱TMI),亦即“披露太多”(Too Much Disclosure,簡稱TMD),指在場景中一下子提供大量的信息,從而限制了場景發展的潛力和隊友間的合作,例如:
即興者A:哥哥,你在這里真好,在爸爸媽媽回來之前,我們可以一起洗干凈這些餐具。他們中午吃飯時肯定會過問我為什么在學校搗蛋受罰了。我們下午一起去山坡下放無人機吧。
這種“過多信息”“披露太多”的情況應該避免,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信息腹瀉”,就是拉得太多了!記得“人人都是天才,一切都是禮物”的規則,隊友也是天才,他也會帶來他的禮物(說法和點子)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