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2018年參賽指南
- 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組織委員會
- 1471字
- 2020-06-29 14:29:40
前言
2018年(第11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以下簡稱“大賽”)是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聯合組成的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組織委員會主辦的、面向全國高校在校本科學生的、非營利性、公益性、科技型的群眾性活動。
大賽是計算機理論教學實踐環節的組成部分,大賽的目的在于貫徹落實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進一步推動高校本科各專業面向21世紀的計算機教學的知識體系、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引導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激發其學習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興趣和潛能,提高其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貼近學生就業需要,貼近專業的基本需要,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團隊合作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
作品內容面向本科各專業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應用,特別適合于本科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是落實國辦發〔2015〕36號文件的舉措之一,適合于高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的需求,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大賽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面對每一件作品。因此,大賽受到高校的重視與廣大師生的歡迎。
大賽賽事開始于2008年,至今已舉辦了10屆44次賽事。目前我國大多數本科院校參加了這一賽事。在大賽組織過程中,廣大教師做出了重要貢獻,除了承辦院校的賽務組織,有些院校還提供了有價值的建設性意見,各參賽學校在賽前培訓輔導工作中則付出了艱辛的創造性勞動。
2018年大賽分設:軟件應用與開發、微課與教學輔助、數字媒體(簡稱數媒)設計普通組、數媒設計專業組、數媒設計1911年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數媒設計中華民族服飾手工藝品建筑、數媒設計動漫游戲、軟件服務外包、計算機音樂創作普通組、計算機音樂創作專業組,以及人工智能(中國大學生人工智能大賽或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大賽)等類(組)。決賽現場時間開始于2018年7月17日,結束于8月30日,將先后在安徽、南京、福州、上海、杭州等地舉辦。
為了更好地指導2018年的大賽,在中國鐵道出版社的積極支持下,組委會組編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2018年參賽指南》(簡稱《參賽指南》)。
本《參賽指南》的編寫由大賽組委會秘書長盧湘鴻組織實施,參與意見或具體工作的主要有(排名不分先后):杜小勇、尤曉東、周小明、鄭莉、劉志敏、鄧習峰、曹永存、王海燕、黃心淵、趙宏、王學穎、黃衛祖、呂英華、張欣、張洪瀚、陳志云、鄭駿、龔沛曾、李駿揚、金瑩、王海艷、吳卿、詹國華、潘瑞芳、孫中勝、楊勇、郭清溥、鄭世玨、徐東平、彭小寧、匡松、盧虹冰、耿國華等。《參賽指南》共分11章,內容包括:2018年大賽通知,大賽章程,大賽組委會,大賽內容與分類,賽事級別、作品上推比例與參賽條件,國賽的申辦、時間、地點與內容,參賽事項,獎項設置,作品評比與評比專家規范,獲獎作品的研討,以及2017年獲獎概況與2017年獲獎作品選登等。
本《參賽指南》中第11章選登的2017年獲獎作品部分包含素材源碼,如有需要請讀者訪問中國鐵道出版社教育資源數字化平臺:http://training.tdpress.com/tdjy/注冊下載。
相信本《參賽指南》的出版,對于參賽作品的規范和整個大賽作品質量的提高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書是參賽院校,特別是參賽隊指導教師的必備用書,也是參賽學生的重要參考資料。此外,本書也是從事計算機技術基本應用教學與多媒體藝術設計教學很好的參考用書。
對于本《參賽指南》中的問題,歡迎大家指正、建議。
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組織委員會
2017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