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國推手:劉伯溫
- 寒江獨釣
- 1935字
- 2020-06-29 12:05:47
人物簡要說明
劉延慶
劉伯溫的八世祖,北宋名將,數(shù)與西夏戰(zhàn)。靖康之變時,率兵守京城,城破遁走,為追騎所殺。
劉光世
劉伯溫七世祖,南宋將領,抗金名將,被封雍國公、陜西宣撫使,后被收兵權。
劉庭槐
劉伯溫祖父,太學上舍,因元初廢除科舉,不能重上仕途。精通天文、地理、陰陽、醫(yī)、卜諸書。
劉爚
劉伯溫父親,任縣里教諭一職,也是劉伯溫的啟蒙老師。
元順帝
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在位37年,享年51歲。在位期間共使用四個年號,分別是:至順、元統(tǒng)、至元、至正,其真正稱謂是元惠宗。
脫脫
亦作托克托、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至元六年(1340年)農(nóng)歷十月,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十一年(1351年),脫脫派賈魯治理黃河,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但也為紅巾軍起義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時機。至正十五年(1355年),脫脫被革職流放云南,途中被毒殺。
韓山童
元末起義領袖,利用白蓮教宣傳天下將大亂,彌勒降生,明王出世,又自稱是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中原之主,借以鼓動百姓起事。至正十一年(1351年)與劉福通等聚眾,殺白馬黑牛,宣誓起事,部眾以頭裹紅巾為標志,故被稱為“紅巾軍”,他被推奉為明王,很快被官兵捕殺。
劉福通
潁州(今安徽阜陽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紅巾軍主要領導人,與韓山童、杜遵道等長期利用白蓮教在民間進行活動,后領導紅巾軍起義,輔佐韓林兒建立“龍鳳”政權,因戰(zhàn)略失誤,導致兵敗,在安豐突圍戰(zhàn)中陣亡。
韓林兒
韓山童之子,元末紅巾軍起義領袖,稱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以亳州為都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廖永忠迎韓林兒,韓林兒離奇地沉入江中死亡,死因至今未有定論。
陳友諒
湖北沔陽黃蓬(今洪湖市黃蓬)人,元朝末年“天完”政權紅巾軍重要將領,后掌握實權,殺害“天完”政權皇帝徐壽輝后,登基稱帝,建立“大漢”政權。后因和朱元璋爭霸發(fā)生激戰(zhàn),在鄱陽湖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突圍時中流箭而死。
張士誠
原名張九四,元末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jù)勢力之一,襲據(jù)高郵后,自稱“誠王”,國號“大周”,年號“天佑”。張士誠是滅元的主力軍,最后敗于朱元璋,被其處死,時年47歲。
方國珍
又名方谷珍,臺州黃巖(今浙江黃巖)人,元末明初浙東農(nóng)民起義軍領袖,曾多次降元叛元,最后又降明;洪武二年(1369年),方國珍領廣西行省左丞,為了避禍,故意留居應天府不上任。洪武七年,病死。
陳有定
一名友定,因為戰(zhàn)功和政績升任延平路總管,又任福建行省參知政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元廷升陳有定為福建行省平章政事,陳有定占據(jù)福建沿海,擁兵自重,屢次和朱元璋為敵。洪武元年(1368年)年十一月,明軍大兵壓境,陳有定兵敗服毒自盡,所幸未死,后被解到南京殺死。
徐壽輝
元末紅巾軍領袖,天完政權的皇帝,提出“摧富益貧”的口號,勢力發(fā)展迅速。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壽輝被部將陳友諒殺死于采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
石抹宜孫
元末將領,重用劉伯溫、胡琛等人,鎮(zhèn)壓浙東山區(qū)農(nóng)民起義軍。朱元璋攻打處州(今浙江麗水),他敗逃至慶元(今浙江慶元),被亂兵殺死。
朱元璋
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幼名重八,青年時期在皇覺寺出家,參加紅巾軍后改名朱元璋,字國瑞。在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歲月中,他逐漸成長為優(yōu)秀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政治家,最終成為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
徐達
濠州鐘離人,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明軍軍事統(tǒng)帥,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也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官至右丞相,封魏國公。
湯和
濠州鐘離人,為人低調(diào),沉敏多智,戰(zhàn)功卓著,封信國公,是明朝重要軍事將領和開國功臣,也是極少數(shù)得善終的開國功臣。
李善長
明朝開國功臣,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投靠朱元璋后,跟隨征戰(zhàn),出謀劃策,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洪武初年任左丞相,后封宣國公。洪武三年(1370年),授號“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近、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晉為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可謂位極人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黨追罪,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并處死,年七十六歲。
楊憲
檢校出身,因辦事干練,成為朱元璋親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書參知政事,洪武二年遷左丞。他任中書省執(zhí)政時,專決省事,罷去舊吏,更用親信,殺侍御史劉炳,彈劾左丞汪廣洋,后李善長劾其“放肆為奸事”,被朱元璋所殺。
胡惟庸
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人,與李善長同鄉(xiāng),明朝開國功臣,最后一任中書省丞相。劉伯溫死因的最大嫌疑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頒布《昭示奸黨錄》,以伙同胡惟庸謀不軌罪,處死李善長等開國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黨羽,前后共誅殺三萬余人,時稱“胡獄”。

不知歷史者,無以圖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