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懂經濟數據,學會投資理財
- 曹明成 譚文
- 2278字
- 2020-06-29 13:01:44
第2章 價格指標里的理財秘密
一、牽腸掛肚的CPI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們倆一起出門,你去買蘋果6代,我去隔壁買6個蘋果。”這個簽名最近在白領間很流行。但千萬別認為買蘋果是一件小意思的事情。在大蒜、生姜、綠豆、白糖等價格連番突擊之后,蘋果成為新的“漲價種子選手”。
在近來的農副產品價格上揚后,一些新名詞在網絡上迅速橫空出世,例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等。而蘋果也布其后塵,漲幅不小。有媒體報道,在蘋果大省山東,蘋果的收購價遠高于往年。收購價漲了,零售價當然也就跟著上揚了。日前論壇里有不少曬蘋果價的帖子,“現在‘紅富士’都6塊一斤了。”而另一網友曬出的蘋果價格則是每斤9.8元。“唉,吃個蘋果也這么貴……”不少網友發出相同的慨嘆。
本著娛樂精神,網友們新的在線冠名活動發起。眾網友發揮集體智慧,給出了“蘋天下”“蘋什么”“蘋跳跳”甚至“i-apple”等趣名。但也有人提醒說,“樓主out(落伍)了,現在當紅的是棉花,叫‘棉里針’”。
我們找出“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糖高宗”的走勢圖,從這些走勢圖中,大家可直觀地發現其中的價格變化。
圖2-1所示為大蒜在一段時間內的價格走勢。大蒜由2009年10月份不足5元的價格一路上漲,在不足兩年的時間內走高到近12元的高位。價格上漲兩倍不止。

>圖2-1 2009—2010年全國大蒜批發價格走勢
圖2-2所示為全國生姜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的走勢圖。生姜價格在2009年1月份時還是3元左右的位置,等到2009年11月份時已上漲到5元以上的位置,價格在短短的一年出現近乎翻倍的走勢。
圖2-3所示為全國白砂糖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的走勢圖。白砂糖價格在2011年的6月份時還是9.5元左右的位置,等到2011年11月份時已上漲到10.3元以上的位置,價格在半年的時間內出現快速上漲。

>圖2-2 2009年1~11月全國生姜批發價格走勢

>圖2-3 2011年6~11月全國白砂糖批發價格走勢
最后我們看看看各位心儀的“蘋果”是怎樣上漲的。
圖2-4所示為蘋果價格在一段時間內的走勢圖。蘋果價格在2014年1月份時還處于7.6元左右的位置,等到7月份時已直逼10元的大關,蘋果價格也隨著“蘋果”熱潮狂飆突進。

>圖2-4 2014年1~7月全國蘋果批發價格走勢
在以上這些價格的變動也就引出本節的主人翁—CPI消費物價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Price?Index,簡稱CPI)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簡單地說,就是市場上貨物價格增長的百分比。是度量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消費品及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的重要宏觀經濟指標,也是宏觀經濟分析與決策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CPI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出臺與力度。如央行是否調息、是否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等。同時,CPI的高低也間接影響資本市場(如股票市場、期貨市場、資本市場、金融市場)的變化。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權威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CPI同比增長率為5.9%,這個數據意味著什么呢?
舉個例子,假如你在2008年有10000元,而這10000元可以買到10頭羊。時間到了2012年,同樣的10頭羊就要10590元。而你手中的10000元已經買不到10頭羊了。這其中的590元就是CPI惹的禍。
CPI呈現正值的時候就會出現人們常說的通貨膨脹,物價開始上漲,人們發覺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據有關數據統計,自1978—2013年,我國的CPI累加已達到572.6(1978年基數為100)。也就意味著1978年的一個100元的物件,在2013年居民需要572元才能兌現同一物件。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溫和的CPI上漲可以刺激經濟的增長。因為提高物價可以使廠商多得一點利潤,以刺激廠商投資的積極性。同時,溫和的通貨膨脹不會引起社會的動亂。將物價上漲控制在1%~2%,至多5%以內,能像潤滑油一樣刺激經濟的發展,這就是所謂的“潤滑油政策”。
當CPI數值為正值時,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通貨膨脹的存在;但當CPI的數為負值時,則意味著整體物價的回落。此時,對應的是通貨緊縮。事實證明,CPI持續為負值的時期,通常是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內需不振的時期。我國2009年就出現過連續幾個月CPI持續走低的情況,2009年2~10月連續9個月,CPI的數值就都為負值,直到2009年11月CPI才又重新轉正。
相反,一個國家CPI的連續下跌,一般可以看成是經濟蕭條的一個標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通貨緊縮。通貨緊縮主要由兩個方面造成,需求不足造成通貨緊縮和供給過剩造成通貨緊縮。
需求不足型通貨緊縮,是指由于總需求不足,使得正常的供給顯得相對過剩而出現的通貨緊縮。
供給過剩型通貨緊縮,是指由于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在一定時期產品數量的絕對過剩而引起的通貨緊縮。
當市場的流動性減弱,市場上流通貨幣就會減少,居民獲取貨幣也會相應減少,又進一步導致購買力下降,影響物價下跌,加重通貨緊縮。這樣的情況得不到改善,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就可能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
在國家經濟發展層面,CPI的轉正是大好事,因為CPI的轉正標志著經濟已經漸漸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是經濟形勢回升的預兆。對老百姓來說,CPI轉正又意味著就業機會增加,可以有效減少老百姓就業難和失業的問題。
CPI的變化關系國計民生,在市場無形之手發揮作用時,宏觀調控的有形之手也隨時保證CPI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這就引出了利率的變化。
CPI的上升被普遍認為是通貨膨脹的一個標志,緊跟在通貨膨脹預期背后的是加息預期,面對通貨膨脹壓力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加息,即通過提高資金使用成本來遏制市場需求,繼而控制價格飆升。反之,CPI持續走低往往被認為是通貨緊縮的標志,此時多為減息預期。在投資理財方面,這一點不可忽視,如表2-1所示。
表2-1 2000—2012年中國消費物價指數(注:以上年為整數100算)

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