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學理財108招(全圖解)
- 李建梅
- 1508字
- 2020-06-24 16:39:43
招數7 如何選擇指數基金
【案例】
王女士今年31歲,在一家外資企業任部門主管,月收入約10000元,王女士在2008年買了一套房子自住,目前市值約120萬元,尚余10萬元貸款未還,此外還有12萬元銀行存款。
最近兩年股市連續下跌,王女士沒有炒股,但是買了不少基金,目前市值約6萬元,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目前,大盤在2000點左右徘徊,王女士打算將自己的基金贖回來,換成指數型基金。不知道她這種選擇是否合適?
下圖所示為滬深300指數的周K線圖。

【案例分析】
根據王女士的自身收入條件以及目前的生活現狀,應當把每月部分節余的錢以定期定投的方式購買指數基金,如滬深300或中證100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跟蹤市場基準的表現,屬于“被動型”基金【1】,在以下方面大大優于“主動型”基金【2】:指數基金費率通常較低,稅收成本更小,而且不用擔心基金經理突然改變投資組合。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主動型基金的業績表現不如指數型基金。國外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這兩年國內的市場狀況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一點。
因此,指數基金應當成為王小姐投資組合里的核心部分,每月的定投還要繼續購買指數型基金,短期的波動是一種必然,可以通過長時間來化解。
【建議】
那么到底該如何選擇指數基金呢?這里提供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選擇跟蹤指數表現優越的基金
所謂投資指數基金就是投資指數,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指數很關鍵。一般而言,指數型基金分為市值加權法【3】、加權平均法【4】、基本面【5】指數投資法【6】三種投資策略。
由于每種指數投資策略都有各自的核心,所以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環境選擇指數基金。比如,基本面投資策略是以價值為導向,當價值型股票【7】成為市場青睞的對象時,這種策略就會奏效。而此時,市值加權指數投資策略就會顯得遜色。然而,在牛市中,市值加權投資策略往往能戰勝基本面投資策略。同樣的,當中盤股和小盤股受到青睞時,平均加權策略更加奏效。因此,投資者無論選擇哪種指數基金,最主要的還是看所選指數是否適合自己的理財目標。從長期來看,傳統的市值加權策略對于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已經足夠。
2.選擇跟蹤誤差【8】小的基金
評價指數基金及其基金經理,不能過分看重短期業績,而應將跟蹤誤差當作重要指標。只有既能較好地控制跟蹤誤差范圍又能取得超越標的【9】指數業績的,才當屬優秀的指數基金。
3.考慮費率差異對投資效率的影響
由于指數基金費率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跟蹤誤差相近的情況下,指數基金管理費率的差別會對長期投資效率有顯著影響。
總體上看,ETF和指數LOF的費率水平較低。投資者在選擇指數基金前,需要事先閱讀基金合同及招募說明書來了解產品特性和費率水平。
【名詞解釋】
【1】被動型基金:不主動尋求取得超越市場的表現,而是試圖復制指數的表現。一般選取特定的指數作為跟蹤的對象,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數型基金”。
【2】主動型基金:是指以尋求取得超越市場的業績表現為目標的一種基金。
【3】市值加權法:是指一種以每只成分股的流通數量乘以每只股票的價格為基礎確定數值的股票指數。
【4】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5】基本面:是指對宏觀經濟、行業和公司基本情況的分析,包括公司經營理念策略、公司報表等的分析。
【6】指數投資法:基本面指數投資法是以基本面指數為跟蹤標的,按照指數成分股及其權重進行投資的指數基金。
【7】價值型股票:是指那些價格相對于基本面價值明顯較低的股票。
【8】跟蹤誤差:是指指數基金的收益率與標的指數收益率之間的偏差。
【9】標的:是指合同當事人之間存在的權利與義務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