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煩惱育兒 寶寶喂養
- 查芙靜
- 3606字
- 2020-06-19 18:52:31
〈您應該這樣做〉
處于乳頭易破期,須注意保護好乳頭
這個時期乳頭最容易受傷。母乳分泌很足時,寶寶5~6分鐘就會吃得差不多了,剩下的7~8分鐘就會像玩一樣地吮吸乳頭。如果寶寶只需一側的乳房就能吃飽,就盡量讓另一側乳房休息,這樣相應地就減少了一次乳頭受損的機會。母乳分泌不足時,寶寶為了吃飽,就會很用力地吮吸10~15分鐘,因此容易弄痛乳頭,而且每次哺乳都會兩側乳房換著吃,所以乳頭損傷的機會也就增多了。
乳頭損傷之后是很痛的,不能忍受時,只能吃另一側乳房了。這樣一來,對媽媽的健康也很不利。如果傷口總能保持清潔還好,但是如果化膿,進而侵入乳腺,就會引起乳腺炎。當乳房出現了疼痛、發熱等情況時,媽媽就必須就醫了,這時要停止喂母乳,改為人工喂養。
因此,在這一時期,保護好乳頭是使母乳喂養持續下去的前提條件。乳頭要經常保持清潔,寶寶吃奶時應該用干凈的毛巾隔開媽媽的內衣。哺乳前,可以用消毒棉擦拭乳頭,但是用力不能太大,以免弄傷乳頭。在乳頭很干凈的情況下,就不要擦了。清潔后再把乳頭放到寶寶口中時,要盡量放得深一些。同時從寶寶口中拉出乳頭時也不要過于用力。
無論怎樣想辦法母乳都不足時,可以用配方奶來代替。母乳和配方奶交替喂養,就會使乳頭得到休息。
正確增加寶寶的奶量
寶寶現在的食欲增加了不少,媽媽要正確對待寶寶吃奶量,下面我們來看看不同的喂養都應該注意些什么?
◎母乳喂養時
如果家里有體重計,最好每5天給寶寶稱1次體重。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母乳喂養的寶寶,排便次數多,如果體重每5天增加150克以上,就可以認為奶量已經夠了,也可以放心寶寶不是病理性腹瀉。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有時寶寶體重每5天可增加200克以上,這是因為母乳的特殊性,持續也不會有問題。如果哭鬧是因為寶寶情緒的原因,就可以再試著哺喂一些母乳。
◎配方奶喂養時
配方奶喂養時,寶寶吃得很香,睡眠也前所未有的香甜而且時間長。這樣一來,多數媽媽就會認為如果再早點加配方奶就更好了。再看到寶寶的體重也在不斷增加,就更堅定地認為不多喂配方奶是不行的。
這里有一個問題,喂了100~120毫升奶,待寶寶全部喝完之后,還在“吱、吱”地吸空奶瓶。看到這種情況,認為喝配方奶越多越好的媽媽就會輕易地把奶量增加到130~140毫升。與母乳不同,配方奶量的增加是很容易的事。到140毫升,寶寶也能吃完。而且既不吐奶,也不腹瀉。測量體重,平均每天增加40克以上,因此,媽媽就更加自信了,看到寶寶喝空了奶瓶還在吸,就想著再加20毫升。這種自信,不久就變成了喂養過多,使寶寶變得肥胖或不再愛喝配方奶。
1個月的寶寶,只用配方奶喂養時,1次喂100~120毫升比較合適。哺乳次數定為每天6~7次,兩次哺乳時間間隔3小時,愛哭的寶寶有時不能等3小時。不過,即使分成多次哺乳,總量也以不要超標為好。配方奶配制時以包裝盒上的說明為宜。
掌握擠母乳的方法
雖然為擠出母乳制造了各種各樣的吸奶器,但仍然不如用手擠好。擠母乳時,首先要用香皂把雙手洗干凈,跪坐或者坐在椅子上都可以,擠左側乳房時用右手,擠右側乳房用左手。冬天里要把手徹底溫暖后再擠。
擠母乳時不是擠乳頭,而是要擠位于乳頭后存奶的乳腺管,它們排列在乳房周圍的乳暈下。用拇指和其余的四個手指夾住乳頭下的乳暈部,使手指平貼在乳房上,朝著胸部輕輕推,然后用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勒緊乳房往前擠。
如果寶寶是未成熟兒且被放在醫院保育器中,媽媽可以自己把奶擠出來給寶寶吃,即使媽媽先出院了,也可以把擠好的奶放進冰箱里冷藏(一般可保存5~6天),再送到醫院加熱后給寶寶吃。
根據情況給寶寶補充維生素
胎兒在母體中時就已經開始吸收各種維生素并且儲存起來。所以,出生后兩個月,這種儲存也能維持寶寶體內的需要。不過,如果媽媽偏食,體內就會缺少維生素,而且在妊娠中如果沒有服用多種維生素制劑,寶寶的維生素儲存就可能不足。為了不引起維生素缺乏,從預防的角度來說,早期就應該給寶寶補充維生素。另外,對于早產兒,因為從母體內吸收的維生素少,所以也要從早期就開始補充維生素。
總的來說,不論是正常產兒、早產兒,還是母乳喂養兒、人工喂養兒,出生15天后,就開始補充復合維生素是比較合理的。
◎佝僂病這種疾病是一種骨骼發育不良的疾病,眾所周知,它是因為維生素D不足而引起的。如果接觸紫外線,人體的皮膚就能合成維生素D。但寶寶在一個月左右一般不外出,所以接觸紫外線的機會很少。因此,出生三周后,應該每天補充400單位維生素D。特別是早產兒,本身在母體內吸收的維生素就較少,更應該從出生后兩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C缺乏癥這種疾病是一種身體各處出血,腿一碰就會很痛的疾病。那是因為缺乏維生素C。在母乳喂養時,如果媽媽不是完全不吃水果,應該就不會引起維生素C缺乏。在沖調配方奶時,因為需要用熱水,多少會破壞維生素C,再加上消毒時,不得不用熱水。所以,對于人工喂養的寶寶,從出生后2~3周應該每天補充25毫克維生素C(相當于50毫升橘子汁)。
◎維生素A不足時,眼角膜就會干澀,嚴重時能引起失明。維生素A比較耐熱,即使是消過毒的配方奶,也不會被破壞。母乳中維生素A含量也很多。所以,即使不額外補充維生素A問題也不大。
◎維生素B1不足會引起“腳氣癥”,寶寶每天大概需要0.5毫克的維生素B1。維生素B1的缺乏和媽媽喜不喜歡吃面食有關,或者媽媽只吃精白米,或者以方便食品為主食,不吃副食,這時寶寶就可能會出現“腳氣癥”。所以,進行母乳喂養時,媽媽不吃面食是不行的。因為媽媽飲食中的維生素B1的量無法確定,可以預防性地每天為寶寶補充適量維生素B1。
為了防止各種維生素不足情況的發生,上述做法是必要的。對很小的寶寶來說,魚肝油刺激性強,果汁容易引起腹瀉,所以應該補充復合維生素液。一天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用吸管給寶寶喂一次。在復合維生素液中,含有其他各種人體每天所需要的維生素,所以預防性地使用是非常適合的。
不過,復合維生素液不能過量,攝取過量對寶寶來說也是有害的。
正確對待寶寶的體重
從出生的時候起就開始吃母乳,而且媽媽的母乳很充足,此類寶寶出院時的體重有時能增加150克以上。相反,出生后一周內不太喜歡喝奶的寶寶,或者因為媽媽乳汁分泌不足而食量小的寶寶,即使過了半個月,和出生時相比,體重都不會有太大變化。盡管如此,如果母乳分泌逐漸增多,即使寶寶體重增加達不到一般體重曲線要求的程度,也沒關系,還是不要急于添加配方奶為好。
在母乳分泌旺盛時,一周內,寶寶的體重每天會增加30~40克,在用配方奶喂養時,也可以以此為標準做參考。若體重平均每天增加50克以上時,就要考慮是不是喂得太多了。半個月時量體重,如果比出院時輕,寶寶還經常伴隨著半夜哭鬧,那就要加配方奶了。
有些時候不論母乳分泌如何充足,寶寶只吃完一側母乳之后就很滿足地睡去,這時,基本可以說這是個食量小的寶寶。他體重的增加也是每天20克左右,這樣的寶寶即使試著加配方奶,體重也不會增加很多。喝配方奶的寶寶中也有食量小的寶寶,即使只喂70~80毫升也非常安靜的寶寶是食量小的寶寶,想再喂多一些,也不會再吃,體重當然也不會增加。
寶寶“消化不良”怎么辦
采用母乳喂養的媽媽看到寶寶出現“腹瀉”時會很吃驚,經常認為這是一種疾病。在開始的時候,每天排便2~3次,突然間每日排便達到7~8次。這是因為開始的時候母乳分泌少,后來母乳分泌增多的緣故。寶寶吃的量增多了,排便量自然也會增多。測一下寶寶體重馬上就可以明白,因為體重肯定是急劇增加的。寶寶喂養得好壞只需量一下體重就可以知道。多數情況下這種“腹瀉”是正常的,待開始為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這種現象自然就會消失。
如果此時,家長決定帶寶寶去看醫生,那么要學會區分醫生的診斷,看他是否觀察寶寶的糞便,每次醫生是否給寶寶量體重。如果寶寶情緒很好、很健康,就不要考慮為“消化不良”之類的疾病了。
不過這里還是需要提醒每個媽媽,雖然“消化不良”不是病,但是寶寶排便次數仍是增多的,每次給寶寶擦完小屁股,最好再用護臀膏擦一下,因為經常擦拭可能會擦傷寶寶的皮膚。
正確處理寶寶的便秘
一直是每日排便2~3次的寶寶,一過半個月,就變成了每日排便1次;到快一個月時,又變成了每日不到1次;持續下去,到一個月后又變成兩日1次甚至間隔更長。這時,媽媽開始擔心了。配方奶喂養的寶寶每次哺乳的量是很清楚的,每次哺乳100毫升,每天喂6~7次。這樣很容易掌握寶寶是否攝入充足營養。母乳喂養的寶寶,因為每次哺乳的量不是很清楚,所以可以試著考慮一下是否是因母乳不足引起便秘。可以通過觀察體重的增加情況來簡單判定。如果在便秘之前,每5天增加150克的體重,便秘后則變為每5天增加不到100克,就可以考慮為母乳不足引起的。
開始給早產寶寶適量補鐵
正常情況下,寶寶從母體中攝取的鐵可以用到出生后4~5個月,早產兒在出生后1~2個月就用完了。所以從出生后6周或者更早些就開始補充鐵,通常補鐵劑至少要持續服用半年。復合維生素液從出生后0.5~24個月都需要補充,每日1次,用吸管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