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那邊,孫策征討廬江太守陸康,得勝而回。
袁術喚來孫策,孫策拜在堂下。
袁術慰勞了一番,便叫孫策侍坐飲宴。原來孫策自從父親喪命以后退居江南,禮賢下士;后來因為陶謙與孫策的母舅丹陽太守吳景不和,孫策便遷移了母家和自己的家眷,讓他們居住在曲阿,自己卻去投奔了袁術。袁術非常贊賞孫策,常常嘆息說:“讓我袁術有個兒子像孫姑娘,我就是死了也沒有什么怨恨!”
因此讓孫策作為懷義校尉,首先引兵攻打涇縣大帥祖郎,得到勝利。袁術看見孫策英勇,又叫她攻打陸康,如今又得勝而回。
當日筵散以后,孫策回歸營寨。想起袁術在宴席間相待自己之禮甚為傲慢,心中郁悶,于是就著月光在庭中散步。她想到父親孫堅那么英雄,自己如今卻淪落到依賴別人生存的地步,不覺放聲大哭。
忽見一人從外面進來并且大笑著說:“策兒為什么這樣呢?你父親在的日子,曾經多次用我的計策。你如今有了什么難以決斷之事,怎么不過來問我,卻在這里自己哭泣呢?”
孫策看去,他是丹陽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以前孫堅的從事。她收了眼淚,請朱治坐下,對他說:“孫策所以哭泣,是恨自己不能繼承父親的志向。”
朱治說:“你為什么不可以告訴袁公路,向他借兵前往江東,名義上去救援吳景,實際上圖謀自己的大業,而要這樣困處在別人的屋檐下呢?”
他們正在這么商議,一人忽然進來說:“你們的謀劃,我已經知道。我手下有精壯士卒一百人,可以暫助孫小姐一馬之力。”
孫策看去,卻是袁術的謀士,汝南細陽人,姓呂,名范,字子衡。孫策大喜,請他一起坐下商議。
呂范說:“只恐怕袁公路不肯借兵。”
孫策說:“我有亡父留下的傳國玉璽,可以作為借兵的質當。”
呂范說:“袁公路想得此寶已經很久了!以此作為質當,他必肯借兵給你。”
三人計議已定。
次日,孫策入內晉見袁術,哭拜說:“我的父仇不能報,如今母舅吳景又被揚州刺史劉繇所逼;孫策的老母家小都在曲阿,又必將遇害。我想借雄兵數千人,渡江去救難和省親。恐怕明公不相信,有亡父遺下的傳國玉璽作為質當。”
袁術聽說傳國玉璽,取過去看了,大喜地說:“我不是要你的玉璽,如今暫且留在這里。我借兵三千、馬五百匹與你。平定了以后,可要速速回來。你的職位卑微,難掌大權。我給朝廷上奏,推薦你為折沖校尉、殄寇將軍,不幾天就可以領兵前行。”
孫策拜謝,于是引了軍馬,帶領朱治、呂范和舊將程普、黃蓋、韓當等人,擇日起兵。
他們到達歷陽,看見一支軍隊到來。當先一女孩,姿質溫婉,儀容秀麗,見了孫策,下馬便拜。原來這女孩是廬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原來孫堅討伐董卓時,移家在舒城,周瑜與孫策同年,交情甚為親密,因此結義為姐妹。孫策長周瑜兩個月,周瑜以姐姐對待孫策。周瑜的叔父周尚,曾經是丹陽太守;如今她前往省親,到此恰好與孫策相遇。
孫策見到周瑜大喜,告訴了她自己的打算。
周瑜說:“我愿意為姐姐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
孫策大喜說:“我能得到瑜兒,大事和諧了!”便叫她與朱治、呂范等人相見。
周瑜對孫策說:“姐姐想要成功大事,知道江東的二張嗎?”
孫策問:“誰是二張?”
周瑜說:“一人乃是彭城的張昭,字子布;一人乃是廣陵的張纮,字子綱。二人都有經天緯地之才,因為避亂隱居在江東。姐姐何不聘請他們出來呢?”
孫策大喜,立即叫人帶著禮品前往聘請,他們都推辭不來。孫策于是親自去到他們的家中,與他們談論得非常愉快語,孫策竭力聘請,二人方才答應。孫策于是拜張昭為長史,兼任撫軍中郎將;張纮為參謀正議校尉。
此時他們商議攻擊劉繇。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也是漢家王朝的皇室宗親,太尉劉寵的侄子,兗州刺史劉岱的弟弟;他過去擔任揚州刺史,駐屯壽春,后來被袁術趕過了江屯,所以來到了曲阿。
劉繇聽說孫策兵馬將至,急忙聚集散眾將商議。
部將張英說:“我領一軍屯在牛渚,縱有百萬之兵,他們也不能接近曲阿。”
他的話尚未說完,帳下一人已經高叫道:“我愿為你的前部先鋒!”眾人看去,卻是太史慈。他自從解了北海之圍以后,便來見劉繇,劉繇留他在帳下。
劉繇說:“你還年輕,不可為大將,只在我的左右聽命。”
太史慈不高興地退了下來。
張英領兵至牛渚,積糧十萬在邸閣。
孫策引兵到達,張英出面迎敵,兩軍相會于牛渚灘上。
孫策出馬,張英大罵,黃蓋便出來與張英交戰。沒有幾個回合,忽然張英軍中大亂起來,說是有人在寨中放火。張英急忙回軍。孫策引軍前來,乘勢掩殺。張英棄了牛渚,望著深山逃去。
原來在寨后放火的又是兩員健將:一人是九江壽春人,姓蔣,名欽,字公奕;一人是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他們遭逢世亂,聚集眾人在揚子江中劫掠為生。他們久聞孫策是江東的豪杰,雖然只是女子,但卻能夠招賢納士,所以帶了黨徒三百余人,前來投奔。正好遇上兩軍交戰,他們便在張英營寨中縱火。
孫策大喜,用蔣欽、周泰作為自己的軍前校尉。他們又收得牛渚、邸閣的糧食、軍器和降卒四千余人,于是乘勝進軍神亭。
張英敗逃回去見劉繇,劉繇發怒,準備斬了他。謀士笮融、薛禮勸說后免除,叫他屯兵在零陵城拒敵。劉繇自己領兵在神亭嶺南安下營寨。
孫策在神亭嶺北安下營寨。
孫策問當地人:“附近山上有漢光武帝的廟宇沒有?”
當地人說:“有,就在神亭嶺上。”
孫策說:“我昨夜夢見光武帝召我相見,我應當前往祈禱。”
張昭說:“不可。嶺南乃是劉繇的營寨,倘若他們設有伏兵,怎么辦?”
孫策說:“神人保佑我,我有什么害怕的!”于是披掛好,又綽槍上馬,引著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一共十三騎,出了營寨,上了山嶺,到漢光武帝的廟宇中焚香。
孫策下馬參拜后,又跪著祈祝說:“倘若孫策能夠在江東立業,復興亡父的基業,一定重修廟宇,四時前來祭祀。”祈祝后,她出廟上馬,回顧眾將說:“我想翻過山嶺,探看劉繇的寨柵。”
諸將都以為不可。
孫策不肯只從,于是一同上了神亭嶺,南望村莊和樹林。
早有伏路的小軍飛報告了劉繇,劉繇說:“這必是孫策的誘敵之計,不可以追趕。”
太史慈卻歡呼踴躍地說:“此時不捉她,還等什么時候!”于是他不等候劉繇的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說:“有膽氣的,都跟我來!”
諸將都不動,惟有一個小將說:“太史慈真是個猛將!我可以前去幫助他!”因此拍馬同行。眾將都笑。
孫策看了半晌,才開始回營。看看已經下山,只聽得嶺上有人大叫:“孫策休走!”
孫策一回頭,只見兩騎馬飛奔下嶺。
孫策將十三騎一齊兒擺開,他橫槍立馬在嶺下等待。
太史慈高叫道:“那個是孫策?”
孫策反問他:“你是誰?”
太史慈說:“我便是特地來捉孫策的太史慈!”
孫策笑著說:“我便是孫策。你兩個一齊來斗我一個,我不畏懼你!我若是怕了你,不是孫信符!”
太史慈說:“你便眾人都來,我也不怕!”說罷,縱馬橫槍,直取孫策。
孫策挺槍來迎。
兩馬相交,戰了五十回合,仍然不分勝負。程普等人暗暗稱奇。太史慈見孫策的槍法沒有半點兒滲漏,于是佯輸詐敗,引誘孫策追趕。他卻不由舊路上嶺,竟然轉過山背后去。
孫策趕來,嬌喝道:“走的不算好漢!”
太史慈心中自忖:“這廝有十二個從人,我只是一個人,便是活捉了她,也要被眾人奪去。再引她一程,教他們沒有個尋找處,方才好下手。”
于是他且戰且走。孫策那里肯舍得放走他,一直趕到平川地面。
太史慈兜回馬再戰,又斗到五十回合。孫策一槍搠過去,太史慈閃過,挾住孫策的槍;太史慈也一槍搠過去,孫策也閃過了,挾住太史慈的槍。兩個用力一拖,都滾下了馬來。馬也的的得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兩個人索性棄了槍,揪住了廝打,戰袍扯得粉碎。孫策雖然是女兒身應該有所顧忌,但是現在她卻沒有什么顧忌,憑借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也掣了孫策頭上的兜鍪。孫策把戟來刺太史慈,太史慈把兜鍪做遮架。
忽然后面喊聲大起,乃是劉繇接應軍隊到來,約有千余人馬。孫策正在慌急,程普等十二騎也沖到。他們方才放手,各自回隊。
太史慈在軍中討了一匹馬,取了槍,上馬又來。孫策的馬卻是程普收得,她也取了槍上馬。劉繇一千余軍隊與程普等十二騎混戰,逶迤殺到神亭嶺下。喊聲起處,周瑜領軍來到。劉繇也自引大軍殺下嶺來。時近黃昏,風狂雨暴,兩下各自收軍。
次日,孫策引軍到劉繇的營前,劉繇引軍出迎。
兩陣圓處,孫策把槍挑著太史慈的小戟在陣前,令軍士大叫:“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經被刺死了!”
太史慈也將孫策的兜鍪挑在陣前,也令軍士大叫:“孫策頭已在此!”
兩軍吶喊,這邊夸勝,那邊道強。
太史慈出馬,要與孫策決個勝負,孫策準備出戰。
程普說:“不須小姐勞力,我自擒之。”程普出到陣前,太史慈曰:“你非我之敵手,只教孫策出馬來!”
程普大怒,挺槍直取太史慈。兩馬相交,戰到三十多個回合,劉繇急忙鳴金收軍。
太史慈說:“我正要捉拿賊將,怎么就收軍了?”
劉繇曰:“有人幫助周瑜領軍襲取曲阿,有廬江松滋人陳武,字子烈,接應了周瑜進去。我們的基業已失,不可以久留。速往秣陵,會合薛禮、笮融的軍馬,急來接應。”
太史慈跟著劉繇退軍,孫策不追趕,收住了人馬。
長史張昭說:“彼他們被周瑜襲取了曲阿,無戀戰之心,今夜正好去劫營。”
孫策贊成,當夜孫策分軍五路,長驅大進。
劉繇軍兵大敗,眾將四紛五落。太史慈獨力難當,引十數騎人馬連夜投奔涇縣去了。
“如此,孫策可以乘勝追擊,這便是一件美事。”
周瑜立身于曲阿城門之上,她的身邊是一位年輕的男子。
“先生要我如此幫助姐姐,莫非是喜歡姐姐么?”
周瑜笑道,語氣頗有酸意,男人只是一笑,道:“你腹有計謀,是不可多得的軍師,但卻不是完美的君主,所以我讓你輔佐孫策,其實是在讓你的作用最大化。”
周瑜輕哼一聲,道:“什么腹有計謀嘛,就是覺得我很粘人,不想讓我跟在先生身邊而已嘛。”
這般小女兒姿態,倒是很少有人見到,不過在男人面前,她也是沒有任何掩飾。
男人尷尬一笑,道:“我怎么知道只是救了你一次你就會這么粘我,我可是非常后悔呢。”
“哼,還不是……還不是……”說著說著,周瑜白嫩的小臉上也是略起一抹粉色。
“你救我的時候,我可是全身赤裸呢……所以我這輩子可就是認定你了呢!”
男人扶額,這只是看了身體就要嫁給對方的老套設定可真的是令人無語。
不過,眼下原本的三國鼎立之中也只有這吳國還沒有建立基業,要是他再不出手,恐怕在群雄爭霸之前,這三國都不能完成了。
不過,令人頭疼的是,為什么這三國的建立和他老是有那么一點關聯啊……
他明明只是有這一部分記憶,但是都鏈接不上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