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善于反省的習慣,讓自己與心靈對話(2)
- 優秀青少年要養成的好習慣、好性格、好心態(大全集)
- 水中魚 尚曉波
- 3443字
- 2014-01-23 15:52:47
我們的意識往往是對外的,總是把意識投向“我”以外的人和物身上,而很少會反身自問,勇敢地正視自己的問題,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態。
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十全十美的,都有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有時,我們在沒有惡意的情況下說了一些話,卻令別人不開心,甚至傷害到別人,但我們對別人的不開心,或受到的傷害卻一無所知。在學習中,我們一直都忙忙碌碌,卻不分主次、沒有目的,最后成績沒上去,我們也不積極去尋找原因。在生活中,我們犯了錯,卻不肯反省,只想到遮掩,只會狡辯、抱屈、怨天尤人,總是不能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
作為日本著名的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就被職員們認為是一個不斷反省、正視自己,“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人,而他自己也將“以身作則”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1918年,松下幸之助考上了日本著名的一所高中,住進了學校宿舍,開始了集體生活。當時自修教室的清潔衛生工作,應該由包括松下幸之助在內的幾個同學共同負責。可是,每天做衛生工作的時候,都只有松下幸之助一個人在干活。當時的他覺得這很不公平,就向同鄉的一位學長告狀。他說得慷慨激昂,覺得公理應該在自己這一邊。
可是那位學長等到他的情緒穩定之后,只是慢悠悠地說了一句:“只要你自己盡到了責任和義務,不就好了嗎?你又何必去責備別人呢?”
于是,從第二天早晨開始,松下幸之助還像往常一樣,獨自清掃著自修教室,只是這次他的心中已經沒有了怨氣。其他的同學雖然仍舊沒有參加,可他已經不放在心上了。不久,那些同學看到松下幸之助一個人干活,而又絲毫沒有怨言,便有些看不過去了。于是,他們也逐漸加入清掃教室的隊伍之中。
松下幸之助并沒有想到同學們最后會和他一起輪流值日,這件事情使松下幸之助終生難忘。步入社會后,他也一直抱著這種“先看自己是否做到了”的信條,時時嚴格要求自己。
經過了多年的奮斗,松下幸之助創立了“松下電器”。松下幸之助被人尊稱為“經營之神”。1981年86歲的松下幸之助,被日本政府授予“一等旭日大綬勛章”,這是日本最高的獎章。如今,松下的分公司已經遍及世界各地。
松下幸之助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問題,不要先去責備別人,而是要先反省一下自己:希望別人做到的事,自己是否做到了。學會自我反省的人,就能擁有平靜、健康的心態。
青少年朋友們與人相處,特別是在學校與同學之間朝夕相處時,大家生活學習在一起,有時難免會產生一些誤會和矛盾。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首先多想想自己的不足,嚴于律己,主動承擔起責任。試想在你的班級里,如果你每次都去換純凈水的空瓶,面對有些同學在你背后說你愛出風頭,你是選擇默默地堅持,還是選擇與他們辯論呢。其實,當你把爭吵辯論的時間用來默默地付出,盡到自己的責任的時候,你會發現最后你一樣可以贏得同學們的尊重和喜愛。如果不是這樣,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這也不順眼,那也不合適,一語不合就“針尖對麥芒”,那么即便是同學之間隨意的一句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引起軒然大波。
當出現問題時,我們的意識不再只是一味地投向他人,而是轉入自己進行深刻地自省,這不僅能讓我們贏得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態,還可以讓我們更好更快地解決問題,融洽和他人的關系。這種良好的習慣,我們一定要好好培養,它將是我們人生一筆豐厚的財富。
走出自我魔鏡靠反省
孔子曾說過:“人苦于不自知。”人的很多迷惑和苦難都是不自知的結果。比如人類的眼睛演化的結果是只能朝外看,看得見別人身上的瑕疵,卻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斑點。為了看見自己,人類發明了鏡子,但鏡子只能照出人的外貌,卻看不見人的內心。要想看見更真實的自己,我們就要利用一面能照出內在自我的魔鏡——反省。
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反省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它可以使自己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加完美。林肯誠懇地說過:“我相信自己絕不至于老到不能說話時,仍能大言不慚。”他隨時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使他贏得了共事者的尊敬和親善。當他在南北戰爭中對葛蘭脫將軍的挺進方向判斷錯誤時,立刻寫信說:“我現在想私下向你承認,你對了,我錯了。”
一位教授曾說:“如果我對一件事情的處理方法不奏效,那么我相信我必定還有許多東西還未學會。可能我需要求助于別人,或是事情的后續發展會告訴我如何解決。不管如何,我首先得承認自己的錯誤,然后才能找到答案。”的確,肯反省的人,才有自我超越的可能。
中外歷史上許多杰出的人物都曾進行深入、細致、全面的自我分析。孔子的學生曾參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只有進行自省,才能了解自己,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認知和評價。也只有這樣,才能揚長避短、駕馭情緒,讓自己的人生道路少些坎坷,多些收獲。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的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到他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玩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愛因斯坦的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蹬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扶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仍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后面。后來鉆出煙囪,人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于是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于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地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也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從那以后,愛因斯坦逐漸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獨特光輝。我們青少年也應該像小小的愛因斯坦一樣,有一個反省的鏡子,把自己照透、照亮。
20世紀80年代初,艾科卡勵精圖治,把克萊斯勒公司從頹勢中解救出來,創造了“反敗為勝”的神話。分析家認為,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整個管理層痛定思痛,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堅韌不拔,共同努力所致。
上任不久,針對公司不景氣狀況,艾科卡發起了一場“反思周”活動。周末,公司的許多高層管理人員來到戶外,他們聚集在療養所里,徹底地反省自己。療養所清幽的環境可以讓每個人都靜下心來,徹底地思考所犯的錯誤。一位管理人員回憶說:“每個人都感到強烈的不安,大家把公司的生意看得很重,希望自己能為它的振興效力,并為它自豪。”
“反思周”歸來,公司又派出25名管理人員外出取經,學習人家如何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高職員素質的經驗。同時,解雇一些不懂行、不稱職的管理人員。這樣做,意味著公司精簡機構,避免了派系之間的不協調。艾科卡本人意識到,自己對下屬發指令性命令是不對的,他主動地下放特權。
強者在自省中認識自我,在自省中超越自我。自省是促使強者塑造良好心理品質的內在動力。自省對青少年來說是嚴峻的。要做到真正認識自己,客觀而中肯地評價自己,常常比正確地認識和評價別人要困難得多。
能夠自省自察的人,是有大智大勇的人。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對自己的了解不僅僅是最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對人最殘酷的事情。自省不是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來打擊自信心,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改進并完善自己。
互動環節:提高你的反省意識
1.從失敗中學習
教訓往往被人們當成愚蠢與悲傷的同義語。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假如他愿意并確實從失敗中學習,那么今天的教訓就會為明天的美好人生打下基礎。
2.每天自省5分鐘
一般地說,自省心強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優劣,因為他常常檢視自己。這種檢視也叫做“自我觀照”,其實質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體之外,從外面重新觀看審察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最佳的選擇。這樣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但審視自己時必須是坦率無私的。
3.培養自省意識,就得有自知之明
就像最有可能設計好一個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一樣,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個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別人。因此,你即便能做到嚴于責己,即便能養成自省的習慣,但并不等于說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對自己的評價來說,如果把自己估計得過高了,就會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處;把自己估計得過低了,就會自卑,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準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
- 這才是你該追的星(全5冊)
- 影響中國學生的經典智慧故事之六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你是我唱給自己聽的歌
- 學習力覺醒:可復制的高效學習筆記(全5冊)
- 青春文學精品集萃叢書·守望成長系列:鳴蟬是夏日的守望者
- 好習慣,從珍惜每一天開始(青少年勵志故事系列)
- 影響青少年的100個修身敬業故事
- 做有志氣的女孩
- 哈佛凌晨四點半(小學圖文版)
- 青少年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青春伴讀系列:青春是愈挫愈勇的堅持
- 智勇雙全(開啟青少年智慧故事)
- 青春文學精品集萃叢書·守望成長系列:云朵是藍天的守望者
- 兒童禮儀課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自由的你系列:自由的你是歡快歌唱的云雀
- 在母親的溫柔中行走(讓學生感受親情的故事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