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會上的事,子健知道會有阻力,但沒想到會是這個樣子,子健反思拆水泥廠這么大的事,應該事先和有關人好好溝通溝通,不管怎樣明天都要說服目前管理著水泥廠的農現全,先把水泥廠停下來,多生產一天,就多一份污染,生態農業容不得一點不干凈,想好了主意,子健也打開電腦,繼續他的網站建設。
網站的首頁照片是美麗的金龍湖,配以下面的文字:金龍湖位于廣西龍州金龍鎮光滿村,由于地處喀斯特地形的高山之間,水庫溶洞多,滲透大,這使得金龍湖一年四季有著不一樣的迷人景象。夏天的時候雨季到來,水位上漲,水庫宛若一個大湖,村民們在水庫劃竹排、打魚、戲水。到了秋冬季節,天氣干旱,水位不斷下降,只有很小的區域保持有少量的水,而水退去的地方,長滿綠草,難得一見的群山之間的草原。春天的時候,草地上遍地都是鮮嫩的野菜和野花,各種鳥類和蝴蝶流連其間,美輪美奐。
子健仔細看了關注者的留言,有些人已經有了來旅游的意向,他一一做了回復。
子健忙完的時候,司馬也要睡了,他讓司馬就睡高老留下的行軍床,子健去韋長風家借宿,臨出門的時候,子健想起了點事,對司馬說:“明天有時間到鎮上買幾雙足球鞋,就是給今天和我們踢球的小孩,大小你估摸著。”“好的,明天我計劃騎車去龍州,我去縣里買,明天天一亮,我就出發了,就不和李書記告別了,要早點到龍州火車站看看。”司馬有時故意不叫李子健,而是叫他李書記,子健知道龍州火車站,龍州沒有通火車,卻有火車站,那是一段屈辱和抗爭的歷史呀,值得銘記,他也知道司馬在寫游記,囑咐了司馬一句:“光滿村,金龍湖這些你多寫點!”
“得令!”司馬答應的挺干脆。
農現全晚飯的時候,拎著一壇米酒和幾個小菜,來到老支書家,他也挺苦悶,要找老支書嘮嘮,老支書讓老伴炒兩個熱菜,老伴白了農現全一眼,不情愿的炒菜去了,老頭子回來說今天的事了,連帶著小孫女也對農現全沒好氣。
農現全不怪他們,他也知道小李書記是好人,他也不想那樣。
小菜擺上,他倆先喝著。
農現全先給老支書倒上酒,然后端起碗和老支書碰:“叔!今天你怎么沒說話呢?我看那小子就是為出風頭,可任你怎么表現,也不能拿高書記的心血燒你的三把火呀!這個項目高書記跑了多長時間,也就是高書記,別人根本跑不下來,我一直跟著做這件事,我知道高書記傾注了多少心血。”
“當時我沒想明白,回來后我還真的深入的想了想。”老支書回了農現全一句。
農現全一仰脖喝干了一碗米酒,又給自己倒滿了:“水泥廠雖小,但現在已見到效益,何況還解決了11個人的就業,一定要保住水泥廠,我們不能讓一個外鄉人瞎搞!”農現全繼續說。
“外鄉人?你這外鄉人說的好!你說說這個外鄉人想干啥?”老支書反問農現全。
“出風頭,要政績唄!”農現全給老支書的半碗酒滿上。
“要政績?那他能拆水泥廠嗎,發展壯大多好呀!”
“那他為什么要拆水泥廠?”
“這也是我回來后想明白的,更覺得這個小伙子不錯呀!是真心為我們好。”
農現全有些驚訝,老支書舉起碗,示意農現全喝酒,農現全端起,干了,老支書也干了這一碗。
“現全呀!你維護村里利益沒有錯,小李書記更沒錯,你想一想,我們的水泥廠建在哪?又取哪里的材料?現在還沒有大問題,可是開采多了,誰能保證不會發生泥石流等災害?”
農現全明白了點,但還是有些懷疑:“不能吧?我們控制點不行嗎?”
農現全又倒滿兩碗酒。
老支書指了指農現全面前的酒:“好喝嗎?”
“好喝呀!”“為什么好喝?”
“我們這祖祖輩輩傳下的酒,能不好喝嗎?”
“最主要的是我們這里的山水呀!這個道理讓你說的這個外鄉人道破,我們慚愧呀!你想想看,山被破,水被染,百年以后,我們的子孫還能品到這美酒嗎?”說完,也不等農現全,自己喝了一碗酒,農現全想了想,跟著干了這一碗。
早上子健到村委會的時候,司馬已經走了,他自己動手做早飯,剛吃完,農現全領著一幫人,手里拿著鎬頭等工具,急匆匆的進了門,直奔子健:“李書記!我領人現在就去拆水泥廠。”子健楞了一下,接過農現全手里的鎬頭,現在他非常高興,不單是關閉水泥廠的事順利解決了,更重要的事,剛才他愣神的時候,卻讓他想到了水泥廠的用處。
“農主任!水泥廠停了就行了,它還有大用處,我們可以給它改造成度假村。”
“走!我們去那合計合計。”李子健拉上農現全就往水泥廠趕去。
半道上李子健給黨支部黨員和老支書等老黨員打電話,讓農現全召集村委會人員,叫他們都到水泥廠,現場辦公。
水泥廠坐落在村外山上半山腰靠下一點的地方,一條小溪在邊上流過,真是一塊風水寶地。
水泥廠目前的訂單還不多,庫存量就能滿足,生產停了下來。然后村兩委和廠里的工人們一起開始商量后續的事。
“李書記你不是說改成度假村嗎?剛我盤算了一下,現有的庫存減去訂單,剩下的正好用它來改造度假村,”農現全搶先說話,大家對于農現全思路的轉變,以及工作能想在前面,都有點驚訝,不過都挺贊許。
“現全說的不錯,我們大家都議議,看看怎么改?改成什么風格?”老支書說話了。
“我看就按李書記說的那樣,按紅色加民俗方向改”
“當年龍州起義和反擊戰的一些事,我們能搜集一些東西,盡量還原一下”
“出工干活我沒問題,我們哥幾個的手藝,保證沒問題。”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規劃和具體施工,誰誰負責什么都明確了,都說“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句話子健深深的體會到了。其實最讓大家驚訝的是,農現全腦洞大開,提出了利用水泥廠的生產線改造成釀造米酒的手工作坊,讓游客直觀感知米酒的生產,打響米酒品牌,也讓好東西大家都分享,讓大家都看到我們保護環境,打造生態農業的決心。
老支書拍著農現全的肩膀說:“你小子這是酒喝好了,喝出靈感來了。”
“叔!咱的酒確實好呀!不是喝出了靈感,是喝出了做人的根本。”
一切安排就緒,子健一看表,下午兩點多了,肚子一餓,倒讓他想起了一件事,他猛的一拍腦門,抓起水泥廠的幾塊干糧,就往外跑,好在水泥廠在光滿村和金龍湖之間的位置上,距離金龍湖也就二、三里,一會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