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一詞既美麗又殘酷,美麗是因為有過暖心的瞬間,殘酷則是瞬間太過短暫。
有時會安慰自己,就保留內心的一點空間,用來回味那短暫的美麗,也未嘗不可,每當生活困頓,想起那些溫暖,總是會露出會心一笑。
然而笑過之后多半會是傷感,是遺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無奈。
終究已是錯過,不管那一瞬間是多么美好,都再也不能重見了,那一瞬間是那么美好,又豈滿足于只在回憶中重溫,況且回憶正在變淡,當時的感覺越來越麻木,心情亦越來越低迷。
錯過的人物未必是完美無暇,但只因不可得,而變得無可替代,就算內心深處清楚地知道結果未必如設想般順遂,仍難釋懷。
時間是穿腸毒藥,也是療傷圣藥。
如同劍之雙刃,可以用來懲惡揚善,也可以用來傷天害理,時間給人以慰藉還是煩惱,也是因人而異。
每個人都有錯過的經歷,但多數人的生活畢竟沒有因此停滯。
生活總要向前看,而不是盯著過去的遺憾勞思費神。
說到底,還是人生態度的問題,其實不管是輕裝上陣,還是負重前行,都是一種生活方式,時間不會變長或變短,運氣不會變好或變壞,只是自己的一種選擇而已,但不同的選擇帶來的效應一定是不同的,輕裝上陣一定是可以跑得更快。
放下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勇氣,不但要放下傷害自己的人,也要放下錯過的人,至于一些沒能完成的事,更要及時放下,因為就算念念不忘,并不能改變過去的既成事實,反而影響當下的選擇,很可能會繼續造成遺憾,豈不痛哉。
世人皆喜彌補遺憾,殊不知事情既成,便注定是無法更改的,只能壯士斷腕,棄車保帥。
錯過就讓它錯過吧,偶爾想起來,也該等閑視之。
人生觀到底是什么樣的,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是為了維持生活,還是追求富貴,抑或是拯救世界?
還是應該先弄清楚自己活著的意義,更容易解決錯過的問題。
心系山頂的人,不會留戀半山腰的風景,更不會因為在山腳的一些不愉快而停滯不前,因此要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
但這時很多人會發現,活著無非就是活著,何談意義?只有精神病和哲學家才談這些虛無的概念。
其實不然,一般精神空虛的人,現實生活也不會幸福,不管是自私還是無私,不管是格局狹小,還是胸懷天下,都是各人的意義,不值得厚此薄彼,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他們活下去的意義。
當然尊重與認可是兩回事,就像某哲人所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尊重你說話的權利。
多數人是為了父母為了孩子,讓他們生活得更好,也有人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有人單純為了吃喝享樂,有些人則屢不得意,轉而仇視一切,活著只為了摧毀……
不免會有這樣的困惑,像那些活著就是為了摧毀的人,他們的生存權利也值得尊重嗎?
這個問題很沉重,因為主觀上很不想承認,可是客觀上他們的生命與其他人并無二致,所以仍是值得尊重的。
但是這個世界自有其規則存在,對于一些逾矩的人,也自有相應的規則等著他。
很多人口中的壞人惡人,他們的生活也是一樣有滋有味的,他們也都熱愛自己的生命,有自己的方向,所以反而并沒有很多所謂好人的煩惱。
其實又何必糾結好人還是壞人,這兩個詞本身就是偽命題,不值得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