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 雅瑟編著
- 5614字
- 2014-01-27 11:23:23
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約魯哀公、晉定公等人在黃池會盟,把精兵都帶走了,國都里只剩一些老弱殘兵。勾踐乘機率領大軍攻吳,夫差聞訊火速回國相救。但由于士兵疲于奔命,被越軍殺得大敗,夫差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踐求和。勾踐與范茲商量后決定同意講和,并退兵回國。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勾踐終于在公元前478年發動了滅亡吳國的戰爭。經過長達三年的相持時期,在公元前475年,越軍對吳形成了包圍之勢,又經過兩年之久的圍困,夫差終于被逼自殺。
勾踐滅了吳國后,殺了伯嚭這個無恥小人。此后,勾踐帶領大軍渡過淮河,北進中原,迫使晉、齊等中原諸侯國家會盟于徐州,承認他的霸主地位,寫下了春秋爭霸戰爭的最后一個篇章。
●兔死狗烹文種死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就少了個范蠡。后來傳說他帶著美女西施,隱姓埋名跑到別國去了。范蠡走前,給文種留了一封信,說:“飛鳥打光了,好的弓箭該收藏起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把獵狗燒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您還是趕快走吧。”文種不信。
一天,勾踐把文種叫到自己的身邊,對他說:“你教給我攻打吳國的七條計謀,我只用了三條就打敗了吳國,還有四條在你那兒,你還不如跟著吳國的國王去,試試你的計謀,看是不是能救了他們?!闭f完就給了他一把劍,讓他自殺。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后悔沒聽范蠡的話,只好自殺了。
●富可敵國陶朱公
范蠡對成就越國的霸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滅了吳國后,范茲感到自己的名氣太大了,又深知勾踐的為人,于是就決定離開越國。在一個夜晚,他帶著家眷離開了祖國,來到了齊國。
范蠡在齊國改名換姓,自稱“鴟夷子皮”,在海邊耕種,做商業買賣。就這樣勤勞數年,集聚了許多財產,他成了一個大富翁。齊國人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人,就推舉他為相國。一天夜里,他在月光下散步,感嘆道:“我做官做到了相國,我掙錢掙到了成千上萬的財產,做人做到這一點,也就不錯了。我的一切都達到了頂點,對我來說并不是好事?!庇谑蔷娃o去了自己的官位,將自己的萬貫家財都分發給窮人,從齊國的大地上悄悄地消失了。
范蠡來到了一個叫陶的地方住了下來,自稱為“陶朱公”,就在這個地方做買賣,開作坊,事業干得很紅火。很快,他又成了一個富人,人們傳說他的財富足可以抵得上一個國家的收入,即所謂的“富可敵國”。后來,人們常以陶朱公來指代富翁。
范蠡一生三次遷移,他所到之處,一定有所作為,治國可以立奇功,理財可以致大富,他的德行及出色的處世能力贏得了后代無數人的贊頌。
●趙魏韓三家分晉
春秋末期,中原大國晉國也日漸衰落。晉的權力由欒、解、趙、魏、韓、智六家大夫把持,后來只剩韓、趙、魏、智四家,四家中智伯瑤勢力最大,野心也最大。智伯瑤打算下一步侵占韓、趙、魏三家的土地,于是把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人請到家中,設宴款待。席間,智伯瑤對三人說:“為了重振晉國雄風,我主張每家獻出一百里土地和相應的戶口交國君掌管?!表n康子害怕智伯瑤的勢力,首先表示贊同;魏桓子心里不愿意,但也不得不表態,也把百里土地和九千家戶口交給智家。智伯瑤見趙襄子一言不發,便用言語威脅他。趙襄子性格耿直,看智伯瑤貪婪的樣子,非常氣憤,便說:“土地是祖宗遺產,要送給別人,我實在不敢作主。”智伯瑤聽罷立刻翻臉,智、趙席上爭吵不休,趙襄子一甩袖子走了。智立刻決定討伐,并親自帶兵馬為中軍,讓韓為右軍、魏為左軍,三軍直奔趙城。趙襄子寡不敵眾,邊戰邊退,退到晉陽(今山西太原)閉關固守。整整打了兩年的仗,智軍就是攻不下趙城,智伯瑤就筑壩放水沖淹晉陽城。
大水淹進晉陽城以后,趙襄子焦慮不安,愁眉不展,就與謀士張孟談探討對策。張孟談分析說:“我看韓、魏把土地割讓給智家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我們何不派人游說,把韓、魏爭取過來,請他們幫我們一起對付霸道的智伯瑤。”趙襄子就派張孟談連夜出城,直奔韓、魏兩營。韓、魏二大夫正擔憂自己的前途,經張一說,都贊同合力對付智伯瑤。
于是,韓、趙、魏三家全殲了智家軍,智伯瑤也死于亂刀之下,并乘勢瓜分了晉國土地。
公元前403年,三家派使者去見周天子,要求晉封他們為諸侯。周天子見木已成舟,就順水推舟送個人情,正式晉封韓康子、趙襄子、魏桓子三人為諸侯。從此以后,韓、趙、魏與秦、楚、燕、齊四國并稱為“戰國七雄”。
●衛商鞅變法強秦
秦國為了成就霸業,在各國招募人才。秦孝公聲稱,要是誰能使秦國富強起來,就封他做大官。在魏國的商鞅聽到這一情況,也前往秦國。
商鞅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思想家,他是衛國人,出身于貴族之家,他對戰國時期流行的刑名之學感興趣,當時在魏國做官。雖然魏國國君對他很好,但他感到魏國力量太薄弱,不足以發揮自己的才能。
商鞅到秦國是通過他人介紹而去的,秦孝公接見了他,商鞅就向他說明自己的治國道理。一開始,孝公對他所說的內容一點也不感興趣,商鞅走了,孝公就埋怨介紹商鞅的人。后來,商鞅又去向孝公說治國的道理,秦孝公仍提不起興致。但等商鞅第四次給秦孝公談以仁義治理國家時,一下說到他的心坎里,他聽得津津有味,連飯都忘了吃,談了幾天幾夜,秦孝公都不覺得疲勞。
孝公被商鞅說動,決定推行商鞅的新法,實施變法。商鞅變法主要包括幾個部分:第一是實行連坐法,就是把老百姓組織起來,幾家為一個組,讓他們互相監督,如果其中有一個人犯罪了,其他人也要跟著受懲罰;第二是鼓勵發展生產,廢除井田制,實行重農抑商制度;第三是鼓勵兵士殺敵立功,軍隊中的官位大小,就是要看他立下的功績有多大。但新法在執行過程中卻遇到了很多麻煩,執法不嚴的現象十分普遍。通過商鞅的努力,新法執行得非常順利,秦國的力量大增,國力雄厚,人民安居樂業,前方將士英勇殺敵,所向披靡。
秦孝公對商鞅也愈加器重,封他為大良造,這是朝廷中重要的官職,并讓他領兵去攻打魏國。當時魏國的力量已經很弱,秦軍一到,魏兵不堪一擊,秦軍接連攻下多個城池,最后將魏國的都城也攻下了。商鞅凱旋而歸,秦國的老百姓都自覺地到路邊歡迎他。由于商鞅功勛卓著,秦孝公就把商等巧個城市封給了他。商鞅原來不叫商鞅,叫衛鞅,因為這時他有了商的封地,他才叫商鞅。
過了幾年,秦孝公去世了,他的兒子惠文王繼位。不久,商鞅被逼造反?;菸耐醯弥@一消息,立即發兵攻打商鞅。最后,商鞅兵敗被殺。商鞅死后,新法被廢,秦國歷經近20年的變法毀于一旦。
●孫臏裝瘋斗龐涓
戰國時,魏國國君魏惠王見魏國的實力日漸衰落,便出榜召賢,尋找有才能的人來輔佐他治理國家。
有一個叫龐涓的魏國人知道了魏惠王招聘人才,想去試試,就和自己的義兄孫臏商量。孫臏是齊國人,他與龐涓一起向一位隱居在鬼谷、自號“鬼谷子”的大學問家學習軍事。孫、龐二人聲氣相投,便結拜為兄弟。龐涓將準備應招的事和孫臏一說,孫臏十分贊成。臨行時,龐涓對孫臏說:“我去了以后,如果能夠得到重用,一定也把哥哥推薦給魏王,讓我們有福同享?!?
龐涓來到魏都,見到了魏惠王,很受惠王的賞識,便任命他為大將兼軍師。龐涓把魏軍抓緊操練了一陣,就去攻打宋國,接連取得了幾場勝利。不久,齊國來攻打魏國,也被龐涓戰敗了。魏惠王更加信任龐涓了。
墨子有位叫禽滑厘的徒弟到了魏都,便直接去見魏惠王,向他舉薦孫臏。魏惠王就責問龐涓,龐涓只好請來了孫臏。魏惠王見到孫臏不勝歡喜,孫臏對惠王也是有問必答,且頭頭是道,惠王由此對他倍加喜愛,重用之意溢于言表。魏王如此對待孫臏引起了龐涓的不快,便私下暗算,以奸計騙取孫臏的家信,并作以刪改,然后告知魏王,說孫臏里通外國。魏惠王在不明就里的情況下相信了龐涓,并將孫臏處以臏刑(除去膝蓋骨),還在臉上刺了字。
龐涓假模假樣地命人把孫臏送到賓館休息,醫治膝傷,每日都給他好菜好飯,自己電常去探望他,陪他談心解憂。一個多月后,等孫臏的傷口長好了,龐涓就騙孫臏把其祖傳的《孫武兵法》寫給他。后來,孫臏知道了真相,心想:龐涓真是衣冠禽獸!我怎能把《孫武兵法》傳給他呢?又想:“若是不寫,他惱羞成怒就會把我殺了?!睂O臏想出一個自救的辦法。
一天晚上,孫臏突然瘋了,把飯菜都掀翻在地上,又把刻好的書簡扔在火里,吵吵嚷嚷不停地罵。龐涓以為孫臏騙他,命人把他扔到豬圈里。孫臏在豬圈里倒頭便睡,醒了以后拾起豬糞就往嘴里填。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刻寫兵書的事就擱下來,可對孫臏仍不放心,依舊派人監視著他。孫臏拖著殘疾的身體,在豬圈中出出進進,每日瘋瘋癲癲的,卻沒人看出他是裝瘋。
禽滑厘聽說了孫臏的遭遇,便與齊國大臣田忌商議搭救孫臏的辦法,用齊威王的名義派了個使團去見魏惠王。到使團回國的前一天夜間,禽滑厘將孫臏藏進了封得嚴嚴實實的車中,把他的衣服換給使團中的一個人穿上,照樣躺進豬圈里。過了幾天,假扮孫臏的人也跑回齊國。龐涓發現孫臏不見了,還以為孫臏掉到井里淹死了!他沒想到,這時孫臏早就平安地到了齊國
●圍魏救趙齊軍勝
元前356年,趙國國君趙成侯在平陸(今山東汶上)和齊威王、宋桓侯相會結好,同時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境內)相會。趙國的舉動引起魏惠王的極大不滿。適逢公元前354年,趙國向依附于魏國的衛國動武,迫使衛國屈服稱臣。于是,魏國便借口保護衛國,出兵攻趙,包圍了其國都邯鄲。趙與齊有同盟關系,這時見局勢危急,遂于公元前353年遣使向齊國求援。
齊威王聞報趙國告急,就召集文武大臣進行商議。丞相鄒忌反對出兵救趙。齊將段干朋則認為不救趙既會失去對趙國的信用,又會給齊國爭雄造成困難,因而主張救趙。但他同時又指出:應先派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牽制和疲憊魏國。待魏軍攻破邯鄲,魏、趙雙方均師勞兵疲之際,再予以正面的攻擊。段干朋的計謀完全符合齊國統治者的根本利益,齊威王欣然采納,他決定以部分軍隊聯合宋、衛南攻襄陵,主力暫時按兵不動,靜觀事態的發展。
魏國以主力攻趙,兩軍相持近一年。當邯鄲形勢危在旦夕且趙、魏兩國均已非常疲憊之時,齊威王認為出兵與魏軍決戰的時機業已成熟,于是就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統率齊軍主力救援趙國。
田忌打算直奔邯鄲,同魏軍主力交鋒,以解救趙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了“批亢搗虛”、“疾走大梁”的正確建議。他建議田忌迅速向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切斷魏國的交通要道,攻擊它防備空虛的地方。他認為一旦這么做,魏軍必然被迫回師自救,齊軍可以一舉而解趙國之圍,同時又能使魏軍疲憊于路上,便于最終戰勝它。
田忌采納了孫臏的作戰建議,統率齊軍主力迅速向大梁萬向挺進。魏軍獲知情報后,不得不由龐涓率主力急忙回救大梁。這時候,齊軍已把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一帶)作為預定的作戰區域,迎擊魏軍于歸途之中。魏軍由于長期攻趙,兵力消耗很大,加上長途跋涉急行軍,士卒疲憊不堪,面對占有先機之利、休整良好、士氣旺盛的齊軍的截擊,頓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困境,終于遭受到一次沉重的失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
●“退兵減灶”馬陵戰
公元前342年,魏國派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那時候,齊威王已死,他的兒子齊宜王派田忌、孫臏帶兵救韓。齊軍依照孫臏的計策,又一次猛搗魏都大梁。龐涓得到本國的告急文書,只好撤圍回國,與魏太子申的兵馬合力夾擊齊軍。
一天,龐涓察看了一下齊軍扎過營的地方,發現齊軍的營盤占了很大的地方;派人數了數做飯的爐灶,足夠十萬人吃飯用的,龐涓當時驚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龐涓帶領大軍趕到齊國軍隊第二次扎營的地方,數了數爐灶,卻只能供五萬人用的了,龐涓得知后一陣竊喜。
到了第三天,龐涓追到齊國軍隊第三次扎營的地方,仔細數了數爐灶,只剩了兩萬人用的。龐涓這才放了心,他笑著說:“我早知道齊軍都是膽小鬼。十萬大軍到了魏國,才兩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逼鋵?,這是孫臏在運用“退兵減灶”的方法誘敵。他命令齊兵將武器輜重沿路丟棄,并逐日減少軍中做飯時堆制的鍋灶,使龐涓產生錯覺,誤以為齊軍兵士大部逃亡,已潰不成軍。
龐涓果然上當,率兵一直追到齊國境內馬陵(在今河北)。馬陵道十分狹窄,龐涓恨不得一步趕上齊國的軍隊,便吩咐大軍摸黑往前趕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來報告說:“前面有亂木塞路?!?
龐涓上前一看,果然見道旁的樹全被齊兵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沒砍。這時,一個兵士看到樹上刻了一行字,因為天色漸黑,龐涓便叫人舉火辨認,只見上面寫的是:“龐涓死于此樹下?!饼嬩复蟪砸惑@,連忙吩咐將士撤退,可是已經太晚了。因為火光即為孫臏給齊軍規定的放箭信號。頃刻,原已埋伏好的齊軍萬箭齊發,魏軍死傷慘重,龐涓兵敗被擒。
●蘇秦說六國合縱
東周洛陽人蘇秦曾在鬼谷子先生門下學習,學成后游歷多年,始終沒有成就。后來,蘇秦回到家里,家人都很看不起他,嫂子不給他做飯,妻子不給他縫衣服,連父母都不和他說話。蘇秦羞憤之下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蘇秦將自己關在房里,整日整夜地攻讀《太公陰符》。有時讀到半夜實在很困,他就拿起錐子猛刺自己的大腿,以至于血一直流到腳上,就這樣強迫自己振作精神。憑著這股精神,蘇秦從書中讀出了治國安邦之道,準備再次出游列國推薦自己的治國主張。
公元前329年,蘇秦先到了秦國,游說惠王。但當時秦國剛剛處死商鞅,非常不歡迎到處游說的士人。蘇秦于是向東到了趙國,趙肅侯的弟弟奉陽君很不喜歡蘇秦,蘇秦只得離開了趙國,去了燕國。
蘇秦在燕國逗留了一年多,公元前328年才得到燕文侯的召見。蘇秦向燕文侯分析當前形勢,說強大的秦國有吞并各國的野心,燕國之所以還沒有受到侵擾,是因為趙國擋在前面,牽制了秦國。蘇秦勸說燕文侯與趙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燕文侯很贊同蘇秦的意見,于是就資助了蘇秦車馬錢財,讓他出使趙國,進行合縱抗秦。
此時,不喜歡蘇秦的奉陽君已經死了,蘇秦乘機以同樣的道理勸說趙肅侯。趙肅侯聽了很動心,決定任蘇秦為相國,還送給蘇秦很多錢財用來游說各諸侯國加盟。蘇秦又先后游說了韓、魏、齊、楚四國的國君,四國最后都同意組成同盟抵抗強秦。于是,六國合縱成功,蘇秦做了合縱聯盟的盟長,并且擔任了六國的國相,主管聯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