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真是讓人困擾啊!
- 我真不是金牌律師
- 長篇累讀
- 2145字
- 2020-07-22 20:00:00
霍氏集團,孟慶市數一數二的大型民營集團企業。
旗下涉及的業務廣泛,商業地產、大型商超、物流運輸,以及信托金融等等,基本上都做到了整個孟慶市的NO.1。
可謂是財大氣粗,牽一發而動孟慶居民的全身。
其實這種體量的企業,達到規模之后首要面臨的一個問題便是增長上的乏力。
為了維持增長,拓寬業務渠道,在互聯網日益發展的浪潮里,霍氏集團也出巨資,打造了自己全資控股的網絡購物平臺,奔象購物。
本打算依托自己現有的規模優勢,特別是在商超上的經營經驗,將線上購物平臺奔象購物打造成霍氏集團新的業績增長點。
從而也幫助霍氏集團突破孟慶市的發展桎梏,將業務拓展至全國。
所以在立志發展的時候,霍氏集團可謂傾盡了人力、物力、財力。
可以說,只要奔象購物有需求,那真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引流,就是全部霍氏集團旗下的超市,購物廣場等等全都是奔象購物的廣告。
于是,在有資源傾斜之后的最初一段時間,奔象購物確實發展迅猛,狂轟濫炸的廣告很快便占據了孟慶市的角角落落。
而且因為平臺初建期間的各種優惠,各項數據的增長也異常喜人。
可以說,勢頭之猛,隱隱有在短時間內坐上國內網絡購物平臺第三把交椅的趨勢。
甚至在不久的將來,超過第二名,坐二望一也是霍氏集團內部十分看好的可能性。
所以一段時間后,資源傾斜不僅沒有收斂,反而更加擴大。
然而,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真正應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燒錢燒出來的需求都是偽需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虞國內第一、二名的互聯網購物平臺,可謂特點鮮明,辨識度極高,用戶使用起來也可以找到非常明顯的理由和習慣。
但是,奔象購物通過一開始的財力物力投入,他們的用戶基本上是被各種各樣的優惠被吸引進來的。
而且在內部的管理層,由于暫時的數據大爆炸也似一顆迷人的炮彈炸暈了他們。
對于數據上的極端追求,讓他們忘了打造自身平臺的特性,從而培養用戶的購物習慣,穩定用戶的購物認知,導致了后期優惠力度逐漸降低之后,整個平臺的數據也開始了斷崖式的下跌。
幾乎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奔象網絡站上了一個高峰之后,轉眼間就如過山車般直線下跌。
一下子把公司的管理層弄得措手不及,繼續想盡辦法補救也仍然于事無補。
其實補貼的優惠根本是不能長期維持的。
企業的存在,盈利是唯一的追求。
就算愿意維持一段時間內的虧損,但對于未來,它的目標也只有一個,那便是賺錢。
于是時間久了之后,奔象購物這一既賺不到錢,也看不到未來的購物平臺就慢慢成為了霍氏集團的雞肋。
想要繼續深耕,但集團總公司這邊已經失去了耐心,不愿意犧牲其他端的業務來補貼奔象購物的虧損。
而奔象購物又沒辦法給自己造血。
最終落得一個茍延殘喘的結局。
總公司斷供,自身造血功能太弱,然后,資金鏈的問題馬上便爆發了出來。
奔象購物走的是直營路線,高庫存,重資產,所以就算與供應商之間的賬期十分漫長,最后也必須通過穩定的周轉率維持正常的運營。
然而,當用戶數據下降之后,周轉自然而然便出現了問題。
到最后,入不敷出,供應商的貨款便成了大難題。
好在利用霍氏集團的背書,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會有集團兜底,可還是有很多供應商愿意等待時間。
畢竟這些供應商,基本上也是霍氏集團的商超的供應商。
合作已久,也放棄不了霍氏集團的商超渠道。
但是,卻偏偏有一家名叫大熊電器的供應商,因為是霍氏集團的新供應商,合作基礎不牢。
而且大熊電器最主要的銷售途徑也在線上。
已經擁有了第一、第二名電商平臺的銷售渠道,對于奔象購物,甚至霍氏集團旗下的其它渠道并沒有多少需求。
于是,在合同賬期到期之后,大熊電器便開始向奔象購物催債。
“雖然金額不多,也就八九十萬而已。但是標志性效果太明顯。
現在他們已經放棄了奔象購物的渠道,而且已經將事情起訴到了法院。
如果我們這里處置不慎,恐怕引起的就是多米諾骨牌的效應,面臨一家家供應商的擠兌。”
霍海濤放下茶盞,嘆了口氣,
“互聯網的水太深了。沒想到我們這種在海上沉浮這么多年的人根本玩不轉。
而且現在的霍氏集團,攤子鋪大之后也不再是自己的一言堂,奔象購物的債務問題只能想辦法通過奔象購物自己來處理。
總公司進行兜底不現實,那么多的股東和董事就不好對付。
所以我們的應訴需求很清楚,就一個字,拖!
時間上,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奔象購物那邊已經在進行清貨回款的打算,只要有充足的時間回款,那些供應商的貨款自然不會有什么問題。
就算一定的虧空需要總公司來墊付,金額也會在承受范圍之內。
所以現在,時間就是我們需求的一切。”
“張律師,”
霍海濤介紹完案件的背景和需求之后,吳有誠補充道,
“起訴狀這幾天剛剛收到,所以準備應訴的時間還是很充分的。
如果你這邊沒問題的話,我也會全力配合,只要你有需要,我和我的團隊都會提供必要的幫助。”
張遠聽了,并沒有馬上回答。
他的心里正在進行著快速的思考。
當事人擁有敗訴的覺悟,而且也做好了敗訴的心理準備。
唯一的需求只是拖延時間而已。
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失為一個敗起來輕松,而且敗訴獎勵拿起來也毫無心理壓力的好案子。
八九十萬的標的額,如果這筆錢真能到手的話,那自己的生活,簡直就是翻天覆地了!
只是唯一擔心的是,這明擺著沒什么壓力的案件,為什么吳有誠偏偏要介紹給自己操作?
就算吳有誠,甚至吳有誠的團隊成員都看不上這樣的小案子,可錦輝誠律所內,有的是愿意代理這種案子的律師。
突然介紹這種好事給自己,動機不明。
真是讓人困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