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藥用植物保護學
  • 陳君
  • 2249字
  • 2020-06-19 13:09:30

第十八節 玉竹

Yuzhu

POLYGONATIODORATIRHIZOMA

玉竹Polygonatum ordoratum(Mill.)Druce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狀莖入藥,有養陰燥濕、生津止咳功效。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如在東北、華北、華東、華中等地。玉竹主要病害有根腐病、褐斑病、紫輪病、銹病和灰霉病。

一、玉竹根腐病

(一)癥狀

地下根狀莖初為淡褐色圓形病斑,后病部腐爛,組織離散、下陷,圓形或橢圓形,直徑5~10mm,重者病斑連成大塊,影響玉竹產量和品質。

(二)病原

病原為茄鐮孢根生?;?span id="vl6eku2" class="italic">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f.sp.radicicola(Wr.) Snyd.et Hans.,為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瘤座菌目、鐮孢屬真菌。在PSA培養基上菌叢白色至淡紫色,培養基反面紫色,絮狀,較茂盛。小型分生孢子很多,生于單生的小瓶梗上,無色單胞,卵圓形至紡錘形,大小6~15μm×2~4μm;大型分生孢子產生于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產孢細胞瓶梗型,大分生孢子紡錘形,無色,稍彎曲,頂細胞稍尖,足細胞較鈍,3~5個隔膜,一般3個分隔的大小20~35μm×2.6~4.7μm,占絕大多數;5個分隔的大小24~31μm×3.1~4.4μm,很少。厚壁孢子產生很多,單生或2~3個串生,球形,淡黃色,大小6~11μm×6~9μm。

(三)發病規律

以種子、種苗、病土及病殘體帶菌越冬,田間遇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地下害蟲多,易誘發此病。尤其是二年生玉竹移栽后,澆水不勻或不及時,根部干癟發軟,土壤水分飽和,根毛易窒息死亡,病菌侵入易發病。3月出苗期就有發生,4~5月氣溫升高、干燥,病害停滯,6~9月高溫多雨,進入發病高峰期。該病發生還與運輸苗木過程中失水過多或受熱有關。田間土質過黏,植株生長不良,造成根組織抗病力不強易發病,生產上偏施氮肥發病重。

(四)防治措施

(1)選用無病健康的種子和種苗;選擇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地塊種植;實行5年以上輪作,一般玉竹連作不宜超過3年。

(2)抓好玉竹園的管理,及時清除病株或病根,病穴用石灰或藥劑消毒。冬春防止忽干忽濕,旱季要及時澆水,雨后及時排水,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

(3)發病初期用1:2:250~300波爾多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澆灌根部。

二、玉竹曲霉病

(一)癥狀

病菌主要為害根部。地下根狀莖上病斑近圓形,褐色,后發展為不規則形,病部發軟腐爛,長出病原菌的黑色霉點狀的子實體,但腐爛擴展較慢,地上部莖葉不死亡。采收后,用刀挖出病部或切去腐爛莖段,仍可入藥。

(二)病原

病原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an Tiegh,為半知菌亞門、絲孢綱、叢梗孢目、叢梗孢科、曲霉屬真菌。在查彼克培養基上菌叢白色,在PDA上菌叢白色至淡黃色,疏松,氣生菌絲白色,上生許多針頭形黑霉狀分生孢子頭,黑色球狀;分生孢子梗壁光滑無色,有的頂部淺褐色,基部有足細胞,從菌絲體上長出;泡囊球形至近球形,直徑60~82μm,整球表面產生一層?;;仙?~3個瓶梗,?;L12~18μm,瓶梗長6~10μm;分生孢子暗褐色球形,從瓶梗上長出,串生,表面密生小刺,大小4.0~4.5μm。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土壤、病殘體等多種基物上存活和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從傷口或表皮直接侵入。高溫高濕、土壤溫濕度變化激烈或有濕氣滯留易發病。

(四)防治措施

(1)實行合理輪作;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減少菌源。

(2)藥劑防治 ①發病初期及時用藥灌根,可選用20%雙效靈水劑2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型800倍液。②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kg,拌細干土50kg,充分混勻后撒在病株的基部。③發病初期噴灑上述殺菌劑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視病情防治1~2次。

三、玉竹褐斑病

(一)癥狀

病菌主要為害葉片。被害葉片上產生褐色橢圓形病斑,病斑中央色淡,呈灰白色,邊緣紫褐色。天氣潮濕時,在病斑上生灰褐色霉狀物,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常造成葉片早枯,影響產量(圖7-47)。

(二)病原

病原為中華尾孢Cercospora chinensis Tai.,為半知菌亞門、絲孢綱、尾孢屬真菌。分生孢子梗褐色,直或有彎曲,不分枝,有隔膜。分生孢子鞭形,無色,有3~14個隔膜,大小51~143μm×2.8~5.7μm。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田間枯枝殘葉上及土壤中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侵染寄主引起初侵染。病害從5月初直至收獲期均可感染,一般7~8月發病較重。氮肥施用過多、植株過密及田間濕度大均有利于發病。

(四)防治措施

(1)清潔田園,減少初侵染源 秋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株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加強栽培管理,實行配方施肥,避免植株生長過于茂盛,發病早期及時剪除病部。

(2)藥劑防治 春季玉竹出苗前用硫酸銅250倍液噴灑地面;發病前噴灑1:1:150波爾多液保護;生長季節用5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萬霉靈500倍液等藥劑交替使用,共噴2~3次,間隔期為7~10天。

四、玉竹紫輪病

(一)癥狀

病菌主要為害葉片,葉片上病斑圓形至橢圓形,初期紫紅色,擴展后中央呈灰色至灰褐色,直徑2~5mm。隨病害發展,在病斑上產生黑色小點,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圖7-48)。

(二)病原

病原為血紅大莖點菌Macrophoma cruenta Ferr.,為半知菌亞門、腔孢綱、球殼孢目、大莖點霉屬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分生孢子卵圓形至橢圓形,單胞。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病葉片或根芽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并隨氣流傳播引再侵染。在生長期間,病菌又可形成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7~8月為發病盛期。

(四)防治措施

(1)清潔田園,減少初侵染源 秋后徹底清除和銷毀田間病株殘體。

(2)發病早期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3)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選用50%代森錳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萬霉靈500倍液等藥劑噴霧,15天左右1次,共噴2~3次。

(丁萬隆 劉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独山县| 成安县| 龙山县| 土默特左旗| 枣强县| 西宁市| 得荣县| 安仁县| 大足县| 丰城市| 贺州市| 海南省| 安乡县| 新田县| 墨玉县| 临猗县| 泸水县| 田东县| 西盟| 万源市| 文登市| 开鲁县| 武夷山市| 祁门县| 电白县| 盐源县| 青神县| 三台县| 潜山县| 谷城县| 肇州县| 巴里| 汉中市| 东平县| 讷河市| 大方县| 宜川县| 湘阴县| 荣昌县| 淮南市| 盱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