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和它兩個小弟剛被訓斥了一番,心情很是低落,回到干草上無聊躺著。
楊凌看他們乖乖回屋了,轉身進入空間。
藥園不是很大,只有一畝左右,楊凌準備一半用來種植藏紅花,一半用來種植人參。
藏紅花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也是香料和一些名貴香水的原材料之一。有活血化瘀,散郁開結。治憂思郁結,胸膈痞悶,吐血,傷寒發狂,驚怖恍惚,婦女經閉,產后瘀血腹痛,跌撲腫痛的功效。
藏紅花有兩種繁殖方法,一種是分球繁殖,另一種是播種法繁殖。
分球繁殖的方法較為方便快捷,藏紅花成熟后球莖有多個主側芽,葉叢底部會膨脹形成新的球莖,帶夏季枯萎后,挖出球莖陰干儲藏。在選體積較大球莖種植,過半月左右即可生根發芽。
播種法繁殖就比較麻煩一些,因為藏紅花不容易結籽,需人工授粉才能得到種子,帶種子成熟后播種到植株開花需要2-3的年時間。
因為條件限制,楊凌選擇第二種繁殖方法,畢竟空間里最不缺少的就是時間,外界1-2個月的時間,對于空間來說就是3-4年,灑灑水啦!
豌豆大小的種子,有點像無花果,用手指把種子一顆一顆按進土里,再澆上空間水。
手指一比劃,完美!
接著又去種植人參。
人參主要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止渴等來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女性吃人參還可以起到美容養顏的效果。
“東北三寶”之一的人參,確實對人體非常有益。但是也不至于像許多小說和影視作品種描寫的那樣“活死人,生白骨”。
人參種種神奇的功效使得現在人們對其趨之若鶩,市面上供不應求,許多不良商販把林下參和人工參當作野山參賣,導致人參市場魚龍混雜,真假難辨。
所以購買的時候一定小心。
埋土,澆上空間水,500g的人參種子全部種植完畢!
簡直完美!
回到現實,楊凌邊走邊想到:
藏紅花沒有年份的要求,大約半個多月左右就可以收獲賣錢。
人參不一樣啊,年份越高,越是值錢。
楊凌認真想了想,要是多呆幾年不是就上百年的老參了?
臥槽!這是要發的節奏啊!
他決定了,反正現在暫時不缺錢。人參就先留著吧,不著急賣,要是那天缺錢了,再賣也不遲!
想通了的楊凌很是興奮,臉憋得通紅,興奮再院子里走來走去......
“我賺錢了,賺錢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買個諾基亞,右手買個摩托羅拉.....”楊凌一邊走,一邊哼著歌。
吃完晚飯,楊凌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激動得睡不著覺,只好拿出手機東看看,西看看,一夜無眠......
第二天床上,楊凌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睡著的,枕頭上一灘口水的痕跡,手機還播放著電視劇。
大黃和它兩個小弟早以餓得肚子咕咕叫,等啊等,主人怎么還沒來喂食?索性來到楊凌房間外,“咚咚”不停撞門。
外界聲響把楊凌吵醒了,開門,發現大黃正要撞了過來,一把按住它的頭,揉了揉說道:“喲!你還知道餓??!先等著!”
楊凌唰的一下進入了空間,大黃四處瞅了瞅,沒發現主人到哪去了,我主人呢?我那么大個人說沒就沒了?
大黃撒腿跑回屋子,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了大黑和二黑......
楊凌進入空間,看著菜地里的蔬菜有些疑惑,自從蔬菜成熟以后就沒怎么變過樣子,按理說外界都過了4、5天了,空間里的蔬菜應該早已腐爛了才是,可是空間里的蔬菜一直保持著成熟的樣子沒有變過。
“難道菜地里的作物長到成熟就不長了?
這倒是個好消息,不用隔三岔五種菜了!”
楊凌想到,摘了幾顆白菜,一些西紅柿之后,轉身回到現實。
給大黃和它小弟喂完食后,楊凌自己隨便下了碗面條吃完后,來到院子里練起了搏擊。
“吱~吱~”
“村民們注意了,現在召集全村村民到村會議室開會,每家必須去一個人,重復一遍....“村長熟悉的聲音從廣播里傳來。
楊凌停下手里的動作,換了身衣服慢悠悠向村頭走去。
來到村里會議室,七七八八座了20來個人,一群人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很是吵鬧。
又等了20多分鐘人才到齊,一下更加熱鬧了。
“安靜!安靜!”村長拍打桌子,會議室安靜下來,繼續說道。
“下面說一個事情,都不要說話了!”
“說一個好消息,為了鼓勵村民大力種植果樹,耿書記特意向上級申請了一筆扶貧資金,種一畝果樹一年有1200塊錢的補貼!”
轟~~~
會議室里又開始熱鬧起來,村民們顯然被這個消息驚訝到了,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
村長用力拍打桌子,大聲喝道:“安靜!安靜!”
過了半分鐘會議室慢慢安靜下來,村長繼續說到:“就拿楊凌他家來說,他家種了兩畝,一年就是2400塊錢。除了有補貼之外,村里免費提供果樹苗,還有農技站的專家上門來指導種植技術,果樹結果以后村里會聯系商家上門收購,保證收購價格公道,當然你要是自己聯系商家也可以.......”
“最后說幾句,有想要種果樹的,會后到可以耿書那里登記,沒有時間限制........”
村長一番話說了半個多小時。
本來前幾天看楊凌賣果子的時候就有人動心了,這下村里說還有補貼,還有專家指導,還免費提供果樹苗,徹底下了決心到耿漢昌那里登記去了。
有些人還是很猶豫的,種果樹什么的從來沒有過的事,對于未知的事物有些敬畏,一時半會還下不了決心。
要不然就是有些人自己有主意了,但是還要回家和家人商量,也沒有立刻做出選擇。
還有的人就像三德子那樣的,認為種植果樹沒有搞頭。大半輩子都在地里找食,他們不愿意冒險嘗試新的事物,這就是農民啊,最能干的是他們,最能忍受的也是他們,最保守也還是他們。
最后只有4、5戶人家會后去登了記,這也在耿漢昌的預料之中。
PS:求收藏,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