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帝王末路——歷代君主死亡事件(3)

以種種推測不難看出,趙光義是先弒其兄,再假傳圣旨,接著即位改元,后來又害死其弟其侄,以保其皇權永固。在《宋史·太宗本紀》里這樣寫道:“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后之不成喪,則后世不能無議焉。”在這部贊美趙光義為“賢君”的官修正史中,也不難看出趙光義“殺兄篡位”的事實。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亡之謎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出生于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經過多年征戰,統一了漠北草原各部。1206年,他建立大蒙古國,尊號“成吉思汗”,蒙語意為“像大海一樣偉大的領袖”。如今,西方很多崇拜者稱其為“全人類的帝王”。

1226年,成吉思汗親自率十萬大軍進攻西夏。1227年正月,蒙古軍隊包圍了西夏都城中興府。同年六月,成吉思汗到六盤山去避暑。西夏首都中興府發生了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糧食也沒有了,西夏國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投降。然而就在西夏投降后,成吉思汗猝死在六盤山。對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歷來說法很多,主要有四個版本。

一是“墜馬說”。蒙古人撰編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于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于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并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

“唐兀”,是當年蒙古人對西夏人的叫法;“狗兒年”,是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年)。這里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于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征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了,導致沒有防備的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了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么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

當時,也遂請隨從的將領商議這事怎么辦,有人建議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時半會也逃走不了,干脆回去養傷,等好了再來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強,心想如果這樣回去會讓西夏人笑話。也該他魂斷西夏,成吉思汗派人去西夏國探聽情況時,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有本事你就來過招。成吉思汗聽說后,表示寧死不退兵,遂挺進賀蘭山,將阿沙敢不滅了。但此后,成吉思汗的傷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農歷七月十二(公歷8月25號)病死了,時虛歲67。如果當時成吉思汗回去了,這病根子或許就不會落下了。

二是“雷擊說”。這種說法比較離奇。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文章中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當時到達蒙古國時,發現夏天的雷電傷人事故頻發,“在那里卻有兇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因為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電。南宋彭達雅所著《黑韃事略》記載:“韃人每聞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為葡萄牙人,出使中國的確實時間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諾森四世派遣而來,回去后向教皇提交了題為“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的出使報告。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來時距成吉思汗死亡只有18年,比馬可·波羅早30年,其記敘并非空穴來風。

三是“中毒說”。這種說法來源于《馬可·波羅游記》。馬可·波羅是13世紀時意大利的商人,于1275年到達中國。其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當政時間,他與元朝有過17年的交往。其在游記中記敘了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了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勢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卻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讓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下了毒,當時這位西夏王妃是乘陪寢之機行事的。

四是“被刺說”。這種說法與上面說的被俘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是下毒說法的另一種版本。在蒙古民間傳,成吉思汗的軍隊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兵士俘虜到了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成吉思汗。就在陪寢首夜,這位西夏王妃刺傷了放松警惕的成吉思汗,然后投河自盡,成吉思汗也因傷重不治而亡。被刺一說,源于成書于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的《蒙古源流》。此書很珍貴,100年后,即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扎布作為禮物,將此書手抄本進獻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本,并題書名《飲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然而目前,史學界和考古界對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大多傾向于《元朝秘史》上的記載。

明仁宗朱高熾無疾驟崩之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熾暴卒,享年48歲。葬于獻陵。從登基到去世,朱高熾在位時間不足十個月。去世前三天,他還在日理萬機地處理朝政,而從身體不適到“崩于欽安殿”,前后僅兩天時間,故明人黃景防稱他“實無疾驟崩”。

壯年天子,登基未足一年,“無疾驟崩”,其中必有緣由。但《明仁宗實錄》《明史·仁宗紀》等,都只字不提其死因。究竟朱高熾因何暴卒已成歷史之謎,多年來人們對此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朱高熾死于嗜欲過度。朱高熾之貪欲好色人所共知,大臣李時勉在他即位不久就曾上一奏疏,其中有勸他謹嗜欲之語。他覽奏后,怒不可遏,當即令武士對李時勉動刑,李時勉險些喪命。直至垂危之際,他仍難忘此恨,說“時勉廷辱我”。由此可見,朱高熾確實縱欲無度,李時勉奏疏觸及其痛處,否則不會如此耿耿于懷。繼他即位的宣宗朱瞻基,曾御審李時勉:“爾小臣敢觸先帝!疏何語,趣言之。”李時勉叩首答曰:“臣言諒閣中不宜近妃嬪,皇太子不宜遠左右。”朱瞻基嘆息,稱李時勉“忠”,復其官職。可見,朱瞻基對仁宗嗜欲之事也一清二楚。朱高熾因縱欲過度而得不治之癥,在明人陸武《病逸漫記》中有記述:“仁宗皇帝駕崩甚速,疑為雷震,又疑宮人欲毒張后,誤中上。予嘗遇雷太監,質之,云皆不然,蓋陰癥也。”“陰癥”之說出自朱高熾時一太監之口,應當有一定可信度。限于當時的醫療水平,治療此等“陰癥”恐無特效良藥,這使一些奸佞之徒有機可乘。對此,《明史·羅汝敬傳》中曾有記載:“……先皇帝(仁宗)嗣統未及期月……獻金石之方以致疾也。”由此看來,導致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服用治“陰癥”的金石之方而中毒不治。

另一種觀點認為,朱高熾是被其長子朱瞻基,即繼他之后登位的宣宗害死的。朱高熾生性溫厚懦弱,嗜欲享樂,朱棣生前對他大為不滿,只因禮教和祖訓的關系,才立朱高熾為太子,但朱棣一直有廢朱高熾儲位之心。

朱高熾長子朱瞻基與其父相反:善騎射,諳武事,熱衷權力,工于計謀。朱棣在世時,朱瞻基深得祖父賞識。朱棣死后,朱高熾即位,雖立朱瞻基為太子,但已察覺他非安分之輩,故屢有勸誡之語。可是,朱瞻基迫不及待地為自己早日登位籌謀,為此不顧親情。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朱高熾命朱瞻基南行祭陵(鳳陽的皇陵與南京的孝陵)。朱瞻基于四月十四日離京,隨侍朱高熾的宦官海濤,是朱瞻基親信,他按預先密謀,五月十三日加害朱高熾。朱瞻基離京后,卻沒有按既定日程行進,而是直奔南京。但在離開南京前,南京城中就有傳言“仁宗上賓”。要知道,當時北京還未發喪,亦無如今現代化的傳播工具,可見朱高熾“上賓”是在一些人預料之中的。當時,朱瞻基還說:“……予始至遽還,非眾所測。”顯示他有人們難以想象的重大安排。他匆匆北返,在途中等待赍詔而來的海濤,于六月三日抵北京。一到北京就有大臣勸誡:人心洶洶,不可掉以輕心。朱瞻基答曰:“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顯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流露出對弒父謀位活動的自信和自得。

當然,兩種看法孰是孰非,誰也沒有確鑿的證據。今后,隨著人們掌握的史料不斷增多,相信最終會給出一個滿意的解釋。

短命天子明光宗朱常洛暴亡之謎

明光宗朱常洛,年號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僅僅位1個月。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萬歷皇帝并不喜愛這位太子,他的位子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39年之后,他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30天清晨,這位剛要展翅高飛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走了。

朱常洛的身世和他父親萬歷皇帝差不多,也是父皇偶然臨幸宮女而生。不過雖然都是臨幸,明穆宗朱載垕要比萬歷皇帝朱翊鈞負責任。朱翊鈞是打心眼里不喜歡這位皇子,認為這個皇子的出生是他的一件丑事。這一觀念持續了39年,直到萬歷皇帝去世。皇長子朱常洛出生后的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萬歷皇帝寵愛鄭貴妃,更是將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視若掌上明珠,加上鄭貴妃整天在萬歷皇帝枕邊吹風,萬歷皇帝早就有廢長立幼的想法。萬歷先是封了鄭氏為貴妃,而長子的母親卻還是妃子,這是不合古制的;其次是在朱常洛長大后遲遲不讓他上學,然后又想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將眾皇子都封為王以降低長子的地位,好在這些伎倆被大臣們識破,總算沒有得逞。之后爆發國本之爭,眾大臣用生命和鮮血為皇長子朱常洛爭來了這個太子之位。

當上太子之后的朱常洛并沒有就此安定下來,宮內、宮外的斗爭始終都在威脅著他的地位,甚至生命。好在朱常洛在殘酷的斗爭中已經漸漸成熟,各方面表現中規中矩,讓萬歷皇帝也無話可說。就在太子之位漸漸穩定下來之時,最著急的要算鄭貴妃了,為了讓她的兒子能夠坐上皇帝的寶座,她不惜孤注一擲。

“梃擊案”就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發生了。一天中午,一個壯漢手持棗木棍闖入太子宮,準備行刺,好在被值班太監當場抓住,朱常洛才算躲過一劫。一個農民如何能闖進戒備森嚴的皇宮,又如何能輕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宮殿,看來此中必有內情。

經過反復審理,案情牽涉到了鄭貴妃,但沒有進一步追查,兩個太監做了替死鬼,此案草草結束。不過究竟此案是否為鄭貴妃指使,沒有定論。此案成為了明宮三大案之一。不管如何,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朱常洛歷盡千辛總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臨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幾天,朱常洛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他發內帑犒勞邊關將士,雖則杯水車薪,也是萬歷朝很難見到的。他罷了萬歷朝的礦稅,這種稅收曾一度使民不聊生,叛亂疊起。他撥亂反正,將由于進諫而得罪皇帝的言官都放了出來,恢復了官職。面對萬歷中后期官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他重振綱紀,提拔了一批新的官吏,補足了缺額,使國家機器能夠正常運轉。

正當百姓望治之時,皇帝卻突然病倒了。什么原因呢?

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后,鄭貴妃擔心他會因前嫌報復自己,就向他進獻美女,以取悅于他。對于鄭貴妃送來的美女,明光宗朱常洛照單全收。根據《明史》的說法,鄭貴妃送來的美女數目是8名,《明史紀事本末》說是4名。朱常洛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年齡又不饒人(40歲左右),即位之初處理政務非常繁忙,加上回到后宮的縱欲,他終于倒下了。

本來不是什么大病,吃幾副補藥,靜心調養一段時間應該可以復原,但是掌管御藥房的太監崔文升向皇帝進了一濟瀉藥。明光宗當天晚上腹瀉三四十次,身體一下就垮了下來,再也起不了床了,而且病情日趨惡化。

就在這時,鴻臚寺丞李可灼說有仙丹要呈獻給皇上。太監們不敢做主,將事情稟告內閣大臣方從哲。方從哲說:“彼稱仙丹,便不敢信。”接著,內閣大臣們進乾清宮探視明光宗朱常洛。明光宗朱常洛此時已著意安排后事,將皇長子交由閣臣小心輔佐,又問起自己的陵墓的營建事宜。在安排好一切之后,明光宗朱常洛問:“有鴻臚寺官進藥,何在?”方從哲說:“鴻臚寺丞李可灼自云仙丹,臣等未敢輕信。”明光宗朱常洛自知命在旦夕,遂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命李可灼入宮獻藥。到中午時分,李可灼調制好一顆紅色藥丸,讓皇帝服用。明光宗朱常洛服完紅丸后,感覺還好,讓內侍傳話說:“圣體用藥后,暖潤舒暢,思進飲膳。”傍晚,朱常洛命李可灼再進一粒紅丸。盡管御醫們都表示反對,但是朱常洛堅持要再服一顆。于是,李可灼再讓皇帝服用了一顆紅丸。服后,明光宗朱常洛感覺安適如前,沒有什么不良反應,遂昏昏睡去。然而,次日(九月初一)五更,明光宗朱常洛便死去了。

由于皇帝服用紅丸斃命,紅丸到底是什么藥,是否有毒,崔文升為什么要向皇帝進瀉藥,這些都已無法弄清,這件事史稱“紅丸案”,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為又一個歷史之謎。

明光宗朱常洛就這樣不明不白的走了,沒當皇帝之時處處小心,當了皇帝沒幾天又抱憾而終;生前命運坎坷,死后陵寢也是采用當年景泰帝的廢陵,命運對帝王竟也如此捉弄。

明思宗崇禎:國破家亡,飲恨煤山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大明江山斷送在他的手上。然而清朝編纂的《明史》依舊承認他兢兢業業,勤勉勤儉。崇禎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悲劇色彩,他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心思縝密,果斷干練,并且精力充沛,幾乎擁有歷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征。崇禎的是非功過充滿爭議,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之一,“無力回天”這四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佛坪县| 泸水县| 蒲江县| 于都县| 扶绥县| 平果县| 囊谦县| 桐柏县| 辛集市| 游戏| 特克斯县| 台北市| 拉孜县| 阳信县| 衡阳市| 长春市| 墨江| 和平区| 武城县| 饶河县| 班戈县| 安丘市| 白银市| 广南县| 平顶山市| 连南| 衡阳县| 普兰店市| 贺州市| 绍兴县| 洛扎县| 淮滨县| 克山县| 荆州市| 射阳县| 华容县| 嵩明县| 镇康县| 通榆县|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