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家庭抱怨:抱怨是幸福的蛀蟲(1)
-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 水中魚
- 5583字
- 2014-01-15 19:35:37
?從相識、相知、相戀到組織家庭,實屬不易,要維持這個家庭也有著很多的學問。我們常能看見這樣的情況,婚前互相體諒,想方設法為對方好;婚后女人的嘮叨、抱怨,男人的無奈、抱怨,一天比一天多。女人常常哀嘆“真是瞎了眼”,男人常常自責“悔不該當初”。抱怨是幸福的蛀蟲,它會把幸福的家庭一點點的吃掉,只要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就請不要唉聲嘆氣,抱怨不斷,不抱怨的家庭,才是幸福的港灣,才是美麗的花園,家人才會有有晴天麗日般的好心情。
★抱怨丈夫牢騷滿腹:你了解丈夫為什么對你不滿嗎
專家調查了一些夫妻不和的心理原因后,發現丈夫對妻子的不滿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妻子喋喋不休的嘮叨。無論大事小事,無論在什么時間地點,總是說個不停。
缺乏共同的生活情趣。志趣不投,無法共同享受生活的樂趣,甚至互相抵觸。
自私、不知體諒,這是丈夫最不能容忍的。
抱怨、干擾自己的愛好。幾乎每個男人都有自己的嗜好,這是男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平衡因素,他們絕對不允許別人干擾他們的愛好。
衣著不整,這意味著有失丈夫的體面,使丈夫丟臉。
脾氣急躁。任何男人都希望妻子溫和可愛,性情急躁是導致婚姻關系破裂的一個重要因素。
干涉他對子女的管教。許多家庭屬于“嚴父慈母”型,但如果一個過嚴,一個過慈,自然就會產生矛盾。
自夸、逞能。這一問題在男性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他們一旦發現自己的妻子也具有這種素質的話,他們會非常厭煩。
感情脆弱。成熟的女性感情是穩定的,男人一般都希望自己的妻子比較成熟,感情脆弱的“小姑娘”式的妻子令丈夫無法長期接受。
心胸狹窄,嫉妒心強。
不理家務。無論出于什么原因,不理家務都是不利的。
好爭辯,愛挑毛病,令人無所適從。強詞奪理,文過飾非。
★抱怨妻子喋喋不休:你了解妻子為什么對你不滿嗎
同樣,專家調查了一些夫妻不和的心理原因后,發現妻子對丈夫的不滿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丈夫的自私和不知體諒。女性同樣也需要得到男人的溫情,自私是愛情的頭號敵人。
事業上沒有突出的成績。女人總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出人頭地,至少是有所作為。
喜歡抱怨,不理解她的情趣。丈夫如果與妻子情趣不投,最好是不要太多地抱怨。
不愿公開誠實地商談事情。
對子女缺乏興趣,家庭觀念淡薄。
對子女過于嚴厲,不順心時拿孩子當出氣筒。
不顧家庭,把自己的朋友看得重于一切,讓家庭為自己和自己那一伙人服務。
粗魯、不文雅,沒有風度。
缺乏上進心,得過且過,缺少男性的成功欲,平庸呆板。
脾氣暴躁,沒有耐心。凌駕于家庭之上,不能平等待人,動輒發火,令人無法忍受。
批評人,缺少男人的慷慨大度,嘴碎嘮叨,喜歡在小事上吹毛求疵。
★抱怨另一半不夠完美:你覺得世界上有完美的人嗎
林語堂曾說:婚姻叫兩個不同的人去過同一種生活。他是在勸誡人們對婚姻不要抱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要考慮到它的種種不如意之處,免得日后心理落差太大。
兩個人由相識、相知,到相戀、相愛,最終攜手走向愛情的歸宿——婚姻的殿堂,心中無不懷著甜蜜的憧憬、美好的期待。他們在想像之中勾畫著未來的生活,哪怕最隱秘的細節、最不易窺測的角落,都被描繪得婀娜多姿、美妙絕倫,連最平凡瑣細的生活,也被完全徹底地審美化了。他們陶醉在兩個人的世界里,仿佛彼此是對方的上帝。而愛情,成了他們面對生活、主宰命運的唯一鑰匙。在過來人眼中,他們是兩個甜蜜的傻瓜,因為此時他們還不完全理解婚姻是什么、生活意味著什么。
然而時間的巨手可以鈍化感覺、磨平記憶、改變一切。原本使人心旌搖蕩的,如今卻叫人無動于衷;原本讓人銘心刻骨的,現在卻使人麻木不仁。連那最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個個美妙瞬間,都變得模糊、淡漠了。是的,時間改變了世界,時間也改變了我們的感覺。
不是因為才華橫溢才嫁給他么,怎么越看越覺得這個人除了才華一無所有?不是因為風度翩翩才傾心于他么,怎么越看越感到這人渾身上下都是虛頭巴腦?不是因為氣質超群、身材出眾才非她不娶么?怎么婚后不到一年便覺得這個人形容猥瑣、俗不可耐?不是因為心地善良、不慕錢財才對她感念不已,以為今生終于找到了理想中的愛人么,怎么孩子剛一出生這個人就變得斤斤計較、錙銖必較?
原本心儀的東西,如今似乎都走向了反面:性情穩重成了老氣橫秋,性格活潑成了瘋瘋癲癲;風流倜儻成了拈花惹草,熱愛藝術成了老不正經;連身體健壯也成了笨手笨腳,身材苗條也成了不夠性感;大眼睛是大而無當,小眼睛是鬼鬼祟祟;有業余愛好說你不務正業,沒有業余愛好說你缺乏情趣;下班早回家說你不像個男人,下班不回家說你不顧老婆孩子;掙不到錢說你是笨蛋,掙太多錢說你肯定不是好東西;管孩子說你婆婆媽媽,不管孩子說你沒有家庭責任感;提拔了說你是馬屁精,沒提拔說你狗屁本事沒有白混了十幾年;朋友多了說你狐朋狗友整天不著家,朋友少了說你孤家寡人像個喪門星;對長輩孝敬了說你永遠像個孫子,對長輩不孝順又說你沒良心;看見女人不回頭說你假正經,見著女人總回頭說你不正經……
生活就是這樣,每天都在發生有形無形的戰爭。說起來雞零狗碎、雞毛蒜皮,說多了還叫人笑話。然而每個人都在生活的粗俗和瑣屑之間經受考驗。新潮男女難以忍受此中的磨難,嘆息一聲“怎么會是這樣?”便互道“拜拜”,從此天各一方,獨自瀟灑去了。趁著年輕還有資本,他們拼命地消費自己,待到人老珠黃,也就心平氣和,認可“生活的平庸”了。比之前輩,他們不乏灑脫快樂,但在頻繁的探索與轉換之間,他們很難深入體會生活的艱辛與美好。與他們一同笑過的人,他們很快忘記他;與他們一同哭過的人,他們也很難長久地記得他。只是到了人生的暮年驀然回首,他們才似有所悟,但很難說一句無悔今生、笑對所愛。
愛一個“完美”的人并不難,愛一個“有缺欠”的人卻很難,長久地愛一個這樣的人尤其難。而惟其如此,人的感情才顯得深沉厚重、感天動地。說到底,我們誰敢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完美”的人呢?既然自己并不完美,憑什么以完美要求于自己的愛人呢?
愛一個人,便意味著全身心地、無條件地接受他(或她)的一切,包括他堅強掩蓋下的脆弱、誠實背后的虛偽、才華表象下的平庸和勤勞反面的懶惰,甚至要忍受婚前不曾發現的種種生活惡習。誠實、善良、美麗、賢惠的是你的妻子;虛偽、做作,小器、庸俗的也是你的妻子。在外夸夸其談、不可一世的是你的丈夫,在家打老婆、罵孩子,言語粗鄙、行為粗俗的也是你的丈夫。人前油頭粉面、西裝革履的是你丈夫,人后掏鼻子、摳腳丫子、從不洗襪子的也是你的丈夫。否定了愛人丑陋的一面,也就否定了他的全部;否定了他的全部,也就否定了你自己的生活。
要想讓生活有滋有味,就要去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抱怨婚后怎么都變了:男女婚后心理都會有差異
婚后,夫妻雖然朝夕相處,但并未見得能夠“知己知彼”。夫妻之間的心理差異不可忽視,了解這種差異有助于夫妻生活的和諧、美滿。
1. 丈夫持家意識比較弱,妻子比較強。
妻子的持家意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親自操持家務。大部分妻子在家總是忙個不停,一會兒洗衣服,一會兒做飯,吃完還收拾碗筷,然后又是擦地板。縱使現在越來越多的丈夫開始主動或被迫做家務了,妻子往往也不會閑著,定會對丈夫干過的活說三道四,或者干脆又把丈夫干過的活重新干一遍,結果挫傷了丈夫做家務的積極性。“干了半天最后還落了個不是,以后你就一個人干吧,我不干了。”操持家務應該是夫妻雙方的義務,妻子應調動丈夫的積極性,即使丈夫笨手笨腳,也要耐心教導,所謂熟能生巧嘛。其次,妻子的持家意識還體現在對家庭收支的管理上。妻子往往愿意掌管財政大權,尤其是在現在的農村,丈夫大多外出打工,妻子則在家全面照料家務與家庭財政。不過不管當家理財的是妻子還是丈夫,在遇有重大家庭支出時,最好兩個人共同決定。
2. 婚姻生活中,丈夫通常剛毅、精力充沛、有意志力、情緒強烈、易沖動,有時候還很暴躁。妻子則往往表現得溫柔、細膩、內向、含蓄。
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當孩子因為淘氣而惹爸爸生氣的時候,爸爸會大聲斥責孩子,甚至要打孩子,妻子則會趕緊出面護著,并細聲細語地埋怨孩子兩句,之后還會埋怨丈夫不疼孩子。其實,雙方做的都不怎么對:媽媽不應該溺愛孩子,爸爸不應該動輒打罵,都應該對孩子曉之以理。妻子的情感比較細膩,想得比較多,遇到了什么問題或心里有什么不滿不愿意說出來,往往憋在心里生悶氣,給家人臉色看。這就更需要丈夫充分理解女性的心理特點,平時注意觀察妻子的情緒,及時加以開導、關心和體貼。
3. 丈夫的情緒較為穩定,而妻子的情緒容易波動。
無論在外面遇到高興的事還是倒了霉,丈夫回家后比較沉得住氣,喜怒往往不溢于言表,不急于向妻子述說。而妻子則不然,遇到高興的事回家就會喜形于色、手舞足蹈,會把事情從頭到尾說一遍,甚至還會反復重復好幾遍;遇到不高興的事回家就會向丈夫大倒苦水乃至傷心落淚。
4. 丈夫自尊心比較強,而妻子虛榮心有些強。
丈夫往往有意或無意地表現出男子漢的尊嚴,而妻子特別愿意別人欣賞自己的穿著、容貌或者夸獎自己的孩子、丈夫。比如,丈夫給妻子買了一件衣服回家,覺得實惠、耐穿也好看,妻子則可能覺得不漂亮,一點也穿不出去。這時候,妻子可能把丈夫數落一頓,或者是讓丈夫退掉,或者是滿臉冰霜不理丈夫,或者是違心夸獎丈夫幾句。妻子應當理解丈夫和自己之間的審美差異,更應當理解男人最需要尊嚴。如果滿心歡喜買給妻子,而回家就遇到一盆冷水,丈夫會感到傷害自尊。最好的方法就是違心夸獎丈夫幾句,穿上轉幾圈,然后溫柔地跟丈夫說自己不是十分喜歡,但因為是丈夫買的就不一樣了。
5. 丈夫有時候顯得反應比較遲鈍,而妻子敏感又喜歡聯想。
比如,妻子滿心歡喜地穿上一件新衣服給丈夫看,丈夫卻呆呆地說:“你穿這件衣服不好看,穿在你妹妹身上才好看呢!”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因為一句話,妻子心里會翻江倒海、聯想起伏,認為丈夫看不上自己了,嫌棄自己了,于是好幾天不理丈夫,或者在丈夫面前又哭又鬧,而丈夫往往不知道是何緣故。這種事情多了之后,丈夫就會很反感,賭氣少說話或干脆對妻子不加評論,夫妻之間的交流就會有問題了。這種情況下,丈夫應該理解女性的心理特點,不要和妻子計較,妻子也應該理解男人的馬大哈毛病,不要想得太多,許多矛盾就會不復存在了。
6. 丈夫遇事通常比較冷靜、理智、有主見,而妻子則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容易情緒化。
比如,在買東西的時候,丈夫比較理智,想買就買,不容易受外界干擾,即使買了之后發覺是偽劣產品也不會表現出很后悔的樣子,認為無所謂。妻子則不同,買東西喜歡挑來揀去,或者和丈夫、同事或朋友商量,老拿不定主意,容易受他人左右。特別是買回一件東西,如果有人說不好,她們會感到后悔,而且在一段時間內老耿耿于懷。因此,在處理一些事情上,妻子最好能聽取丈夫的建議。
7. 丈夫胸襟比較豁達,而妻子度量狹小,遇事往往想不開。
妻子在家中用她那雙靈巧的手料理全家的生活,細心周到。可是這種細致的心理特點,往往也表現為度量狹小。如果妻子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會在一段時間里放不下,一想起來就會嘮叨,甚至會無緣無故地沖丈夫發無名火,這時候,丈夫最好對妻子采取忍讓的態度,并適時加以勸導,如果丈夫針鋒相對,結果只會引火燒身。
以上所列述的夫妻心理差異只是些共性的,當然可以因人而異。無論具體差異如何,夫妻雙方都應該懂得互相取長補短,促進夫妻生活的美滿。
★抱怨沒有一處可避寒:家才是你溫暖的港灣
家是什么?社會學家的說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婚姻學家說家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文學家說是寶蓋下面養著一群豬。究竟什么是家呢,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值得思考的問題。那么先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吧。
■有一個富翁醉倒在他的別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說: “先生,讓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問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嗎?”保安大惑不解,指著不遠處的別墅說: “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窩,又指了指不遠處的那棟豪華別墅,一本正經的,斷斷續續地回答說: “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由上面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家不是房屋,不是彩電,不是冰箱,不是物質堆砌起來的空間。物質的豐富固然可以給我們一點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轉眼即逝的。試想,在那個空間中,如果充滿暴力和冷戰,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家,將不成為其家。而成為一個爭斗的戰?1鶚?汽車,不過是這個現代化的戰場中的悲劇的擺設品罷了。難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道: “我窮得只剩下錢了!”
既然家不是財富堆砌起來的空間。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家在那里?第二個故事將給我們較好的提示。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它發生在南非。在南非的種族分裂內戰時期,許許多多的家族備受戰亂之苦,支離破碎,房屋被摧毀,人民被屠殺,有一個大家庭原來有幾十口人,最后只剩下一個老祖母和一個小孫女了,這個老祖母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就等到天堂報到了。再活下去真沒意思。但當她得知小孫女還在人間,老祖母便決心要找到她的小孫女,要不然,她睡不著,吃不香。為了找到她的小孫女,她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反側數萬里,找遍了非洲大陸,最后一刻,她終于找到了她的小孫女,她激動地、緊緊地和小孫女擁抱在一起,這時這個老祖母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到家了!”老祖母不缺錢,不缺財產。在她的心中,她需要愛她的親人。需要那份特別的真情實感,兩個相互牽掛的人就是家啊!家在這里上升為一種信仰,一種宗教,一種支撐老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概括的說家是愛的聚合體,試看天下之家,皆為愛而聚,無愛而散。
在美國女作家白涅德夫人的作品《小公主》中,對家是這樣解釋的:薩拉:“校長,我認為這里并不是我的家,雖然有我的容身之處。家,應該是一個有溫暖的地方啊!”
尋找自己的家,在某種意義上是人類的宿命。而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無家可歸的漂泊者。我們和浪跡天涯的人相比,只是多了一個物質的外殼。我們常常把這東西叫做“家”,但它并不總是使我們感到心靈安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