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歐洲戰(zhàn)場(5)

(2)是哥雷比—皮爾防線,荷蘭的10個步兵師主要依托這一防線組織防御;

(3)是“荷蘭要塞”,即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烏德列支和海牙地區(qū),這一地區(qū)有海灣、河流和大面積水域,構(gòu)成了良好的天然障礙。為了能在哥雷比—皮爾防線遲滯德軍,盡量拖延時間,必要時可把下萊茵河、馬斯河和瓦爾河的防洪壩打開,進而阻止德軍進攻。

對于荷蘭可能利用水障防御這一點,德軍是很清楚的。當時有一個辦法可以打破荷軍的計劃使德軍的裝甲部隊避免遭受洪水的威脅,這就是在地面部隊突破主要防線的時候,同時攻占上述三條主要河流上的要害橋梁,以保障德軍迅速通過。那么是如何才能保障順利實施呢?也就是此次戰(zhàn)爭的特點,空降作戰(zhàn)(在下面的小節(jié)中將詳細講述)。

1939年10月27日,德軍第7空降師師長斯圖登特將軍就被希特勒召到柏林的帝國辦公廳密談。希特勒說:“在波蘭戰(zhàn)役中,我們有意不使用空降部隊,為的是避免過早地暴露秘密。但是現(xiàn)在準備立即展開西線的大規(guī)模攻勢,該是使用空降部隊的時候了?!彼箞D登特臨危受命制定這一作戰(zhàn)計劃。那么斯圖登特是怎樣制定這一作戰(zhàn)計劃的呢?

斯圖登特總體上把此次行動分為奪占海牙和鹿特丹兩個重要地域。奪占海牙的空降作戰(zhàn)部隊是第22機降師的兩個團和第7傘降師的1個營。作戰(zhàn)指揮將軍是第22機降師師長斯龐尼克。其作戰(zhàn)方案是首先以傘降的方法奪占海牙周圍的瓦爾肯堡、奧肯堡和伊彭堡3個機場,然后機降兩個步兵團,攻入荷蘭首都海牙,俘獲荷蘭皇室、政府機關(guān)和高級指揮部成員,癱瘓其中樞神經(jīng),同時阻止這一地區(qū)的荷蘭部隊向受威脅的哥雷比—皮爾防線增援,并使荷蘭空軍不能使用“荷蘭要塞”的軍用機場。

奪占鹿特丹的空降作戰(zhàn)部隊是第7傘降師的4個營和第22機降師的1個團。作戰(zhàn)指揮將軍是第7傘降師師長斯圖登特。其作戰(zhàn)方案是奪取瓦爾港機場和鹿特丹的維列姆大橋、多爾德雷赫特大橋、默爾迪吉克大橋,為正面進攻的第18集團軍打開進入“荷蘭要塞”的通路。為保證奪取和扼守這些橋梁,除使用傘兵直接在大橋附近傘降外,在瓦爾港機場還將機降1個步兵團,作為預(yù)備隊,以支援各橋的戰(zhàn)斗。參加空降作戰(zhàn)的兵力為1.6萬人,其中傘降部隊4000人,機降部隊1.2萬人,由第2航空隊約500架JU-52運輸機運送。德國西部的威塞爾、明斯特、利普施塔特、帕德恩博等9個機場為空降出發(fā)機場??战悼v深為40~100公里。為了達成最初空降的突然性,規(guī)定運輸機從北海上空繞道飛行,從西北方向由海上進入目標。

自從斯圖登特的這一計劃實施以來,在以后的6個月中幾經(jīng)修改均未有大的改動。希特勒一方面觀察西歐事態(tài)的發(fā)展,與英法保持著和平信件的往來;一方面又尋找實施突然襲擊的良機。在此期間,斯圖登特曾11次接受了準備襲擊的命令但均在起飛之前被撤銷。第12次接到襲擊的命令是在5月9日,這一次空降作戰(zhàn)計劃終于得到了實施。

■ 空襲荷蘭

荷蘭當局從德國最高統(tǒng)帥部諜報局預(yù)料到德軍將要進攻。為此,荷軍總司令溫克爾曼中將不斷提醒部下注意防范。因此,從5月7日起,荷蘭采取了一些反空降措施:在各機場的跑道上和公路的重要地段上準備了載重汽車、設(shè)置了地雷和其他障礙物;加強了機場、城市的警戒和偽裝;加強了值班飛機和增加了高射火器;在沿海組織了猛烈的對空火力。但荷軍大多數(shù)軍官過于相信哥雷比—皮爾防線、洪水的威力和法國實施支援的諾言,并沒有真正重視起來。

5月10日凌晨,德軍航空兵襲擊了荷蘭、比利時、法國的40多個機場,奪取了制空權(quán)。對荷蘭之戰(zhàn)來說,最激烈的戰(zhàn)斗是德軍和荷軍在“荷蘭要塞”內(nèi)的空降和反空降作戰(zhàn)。

凌晨3時30分,德軍對荷蘭的瓦爾港、海牙、阿姆斯特丹、希爾維薩姆等地實施航空火力準備。航空火力準備一直持續(xù)到運輸機進入空降地區(qū)。

4時,運載第一批空降突擊部隊的運輸機開始起飛。5時30分,第18集團軍向哥雷比一皮爾防線發(fā)起正面進攻。

運載傘兵第2團1營的65架運輸機,超低空飛越國境線,接近海牙時升高到180米,分成3隊,分別飛向瓦爾肯堡、奧肯堡、伊彭堡3個機場進行傘降,傘兵著陸時未遇到大的抵抗。于7時30分占領(lǐng)了各個機場。這樣,德軍傘兵為即將到達的機降部隊準備了3個良好的著陸場。但是,德軍雖然占領(lǐng)了機場并清除了跑道上的障礙,可是在每個機場上只有一個輕裝傘兵連在進行迎接機降的準備和堅守機場。當?shù)萝姷谝慌鷻C降部隊的100架飛機運載1個步兵營飛抵瓦爾肯堡和另外1個步兵營飛抵伊彭堡,并于7時30分左右著陸的時候,荷蘭軍隊正準備向這3個機場實施反沖擊。伊彭堡周圍的高射炮火一直很猛烈,因而運載步兵的飛機有12架被擊中。在瓦爾肯堡機降的步兵從正在滑行的運輸機中跳出來進入攻擊,沉重的JU-52運輸機有的在松軟的跑道上陷了下去,直陷到輪軸,因而無法再起飛,結(jié)果被炮火擊中燃燒起來。

下午,荷軍組織了6個步兵營、1個炮兵旅又1個炮兵團向3個機場進行大規(guī)模反擊。機場周圍燃燒的德軍飛機殘骸使荷軍士氣大振,他們以優(yōu)勢兵力發(fā)起猛烈的反沖擊。在瓦爾肯堡,荷蘭步兵第4旅的3個營,在1個炮兵團的火力支援下,對據(jù)守在機場上的德軍傘兵和步兵實施了反沖擊,并將德軍從西北方向趕出機場。

德第2批44架運輸機到達時,機場為荷軍控制,德運輸機無法著陸,14架迫降在卡特威吉克附近的海灘上,其中7架落地時失事;30架迫降在德爾夫特附近的公路上,由于路面設(shè)置了障礙,許多飛機被撞毀。16時,第3批運載預(yù)備隊及補給物資的機群不得已改變計劃,全部飛向鹿特丹的瓦爾港機場。第22機降師師長斯龐尼克隨第2批機群飛到伊彭堡機場上空,由于看到無法著陸,改飛奧肯堡機場。奧肯堡的防空火力猛烈,斯龐尼克乘坐的飛機被擊中,迫降在附近森林中的一塊空地上。天黑前,海牙周圍到處是德軍被迫降落的運輸機和空降人員。斯龐尼克把各小股部隊集合起來,約數(shù)百人,在海牙郊外的奧弗賴斯希構(gòu)筑了“防御陣地”,因為兵力太弱,無法向市區(qū)進攻。不久,根據(jù)上級命令,第22機降師撤離海牙,殘部從南向鹿特丹靠近。德在海牙的空降部隊有1500人被俘,運輸機損失90%。

5月10日凌晨3時,刺耳的汽笛聲就開始響徹鹿特丹的街頭和港口,這是空襲警報。緊接著德軍就襲擊了機場邊緣的戰(zhàn)壕和高炮陣地。這時有兩個預(yù)備連的士兵仍在機庫的臨時宿舍里大睡。有一顆重磅炸彈正好命中了那座預(yù)備隊正在里面酣睡的大機庫。就這樣,瓦爾港機場的防衛(wèi)骨干力量被消滅了。

隨后,德軍第1特殊任務(wù)轟炸航空兵團第3大隊的運輸機,運載著傘兵第1團第3營和第2營的1個連,于5時準時地進入了鹿特丹的南部傘降。當荷軍發(fā)現(xiàn)是德軍傘兵時,立即猛烈開火。但大部分傘兵是在瓦爾港機場兩側(cè)著陸的,并立即投入了戰(zhàn)斗。這樣一來,荷軍就不得不分散火力對付機場外圍的傘兵。經(jīng)過約1小時的激戰(zhàn),傘兵控制了瓦爾港機場。

傘兵占領(lǐng)機場后,第16機降步兵團隨即機降。首先,一個運輸機中隊試圖在機場著陸,但遭到小口徑高炮的射擊。1架JU-52運輸機的油箱被打漏,兩臺發(fā)動機起火。還沒等飛機停下來,艙門便打開了,士兵們從里面跳了出來。他們是施維貝克中尉指揮的第16機降步兵團第9連的兩個排,是機降部隊的先遣分隊。隨后這架JU-52運輸機在燃燒著的飛機旁著陸。

就在德軍機降過程中,荷軍以密集炮火猛烈抗擊搭載步兵的運輸機,有幾架運輸機被地面炮火擊中,其中1架墜地著火。荷蘭海軍的幾艘小型艦艇也企圖轟擊著陸的機降部隊,但被德國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所驅(qū)逐。此時,荷步兵第3營在重迫擊炮火力和鹿特丹北部炮兵火力支援下,正在進行反擊。這時,德軍發(fā)出了綠色信號彈,這是荷軍停止重火器射擊的信號。荷軍炮兵誤認為這是自己發(fā)出的信號,因此停止了射擊,致使機場守軍失去了炮火支援,經(jīng)不住傘兵的攻擊,被迫投降。這時,德軍運輸機還在一架接一架地著陸,瓦爾港機場徹底落到德軍手中。

然而,占領(lǐng)機場只不過是戰(zhàn)役的開端。德國這次對鹿特丹進行空降作戰(zhàn)的主要目的,是奪取市中心馬斯河上的幾座重要橋梁。

維列姆大橋位于鹿特丹西南,是機場到鹿特丹市區(qū)的必經(jīng)之路。為了奪占這座橋梁,德軍安排了兩支空降分隊。一是第16機降步兵團11連和部分工兵,約120人。他們在進攻發(fā)起的頭一天夜里,潛入到奧耳登堡附近的次維舍南浴場,午夜,登上12架He—59雙翼水上飛機。5月10日7時,這些飛機沿著馬斯河以離水面幾米的高度超低空進入目標,降落在維列姆橋下的水面上??战当讼鹌しさ前?,爬上橋墩,數(shù)分鐘內(nèi)奪取了大橋,拆除了橋上的炸藥,并在兩頭筑起了橋頭堡,抗擊荷軍的攻擊。另一支分隊是第1傘兵團的第11連,約60人,他們在橋北不遠的一個運動場上傘降著陸,而后截住幾輛市內(nèi)公共電車,橫穿費耶努爾特區(qū),趕到河邊,搶占了橋北的碉堡。當時,第16機降步兵團11連正被困在橋頭,情況危急,他們的到來,使形勢有了好轉(zhuǎn)。不久,在瓦爾港機降的第16機降步兵團第3營經(jīng)過激烈的巷戰(zhàn)到達河畔,進一步增強了扼守維列姆大橋的力量。荷軍被趕出大橋后,從岸邊陣地和附近高建筑物上向大橋猛烈射擊,出動炮艇對橋頭進行炮擊,對大橋進行了火力封鎖。真正打通維列姆大橋是在5天4夜之后。但留在北岸的60名傘兵憑借橋頭堡,頂住了荷軍的猛烈反擊,使荷軍始終無法利用這座大橋。

從南面通往“荷蘭要塞”的唯一道路上,除了鹿特丹市的維列姆大橋外,還有多爾德雷赫特大橋和默爾迪吉克大橋。

奪取多爾德雷赫特大橋的是第1傘兵團第3連。傘兵著陸后當即占領(lǐng)了大橋,并拆除了橋墩上安放的炸藥。戰(zhàn)斗中連長陣亡。由于此處建筑物布局很亂,并靠近橋梁,荷軍利用有利地形進行反撲,將大橋奪回。于是德將第1傘兵團主力和在瓦爾港機降的一個步兵營投入作戰(zhàn),雙方進行了持續(xù)三天的反復(fù)爭奪。直到5月13日德正面進攻部隊到達,在裝甲部隊的沖擊下,荷軍倉皇而逃,德軍才完全占領(lǐng)了這座大橋。

奪取默爾迪吉克大橋的是第1傘兵團第1營,在橋的南北兩個橋頭堡附近傘降,對大橋守衛(wèi)分隊進行兩面夾擊,經(jīng)過短促激戰(zhàn),順利奪取了公路橋和鐵路橋,并扼守到正面進攻軍隊到達。

10日中午,斯徒登特飛抵瓦爾港,接管鹿特丹、多爾德雷赫特、默爾迪吉克三角地區(qū)的防務(wù)。

德正面進攻的第18集團軍于5月11日突破哥雷比—皮爾防線,其先遣裝甲營于5月13日清晨通過默爾迪吉大橋向北推進。5月13日16時,德軍開始敦促防守鹿特丹的荷軍投降,經(jīng)過一天談判沒有結(jié)果。5月14日13時,德軍航空兵對鹿特丹市進行了狂轟濫炸,60架轟炸機一次投彈1300余枚,市中心受到很大破壞,房屋絕大部分被焚毀,居民死亡900余人。17時,荷蘭城防司令溫克爾曼將軍親自走過維列姆大橋向德軍求降。5月14日20時30分,荷軍總司令溫克爾曼將軍通過廣播命令全軍投降,荷蘭皇室及政府成員逃往英國。至此,荷蘭淪陷,德國完全占領(lǐng)荷蘭。

德軍對荷蘭的這次作戰(zhà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第一個戰(zhàn)役規(guī)模的空降作戰(zhàn)。但德軍并非全部成功。由于荷軍預(yù)有反空降準備,德軍在荷蘭的空降作戰(zhàn)受到重大損失。德軍在荷蘭共空降了1.6萬人,傷亡4000余人,1600名傘兵被荷軍俘獲并運送到英國。在海牙的空降完全失利,其第22機降師失去了三分之一的軍官和四分之一的士兵。在鹿特丹的空降雖然取得成功,但也傷亡很大,第7傘降師師長斯徒登特中流彈重傷。投入的430架JU—52運輸機,三分之二被擊落、擊毀。這些飛機大多是由空軍航校提供的,飛行員大都是航校的飛行教官,這次空降作戰(zhàn),使德空軍的后備力量受到嚴重削弱。但荷蘭的被攻占,不僅對盟國的戰(zhàn)術(shù)家們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當訓(xùn)練有素的荷軍徹底崩潰的消息傳出后,在世界上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震動。

比利時戰(zhàn)役,奇襲戰(zhàn)的典范

作戰(zhàn)時間:1940年5月10日~5月28日

作戰(zhàn)地點:比利時

作戰(zhàn)國家:德國 比利時

作戰(zhàn)將領(lǐng)

戈林:生于1893年1月12日,卒于1946年10月15日,德國帝國元帥。1911年畢業(yè)于德國大利希特菲爾德軍事學(xué)院,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1921年結(jié)識希特勒,1923年參與希特勒在慕尼黑發(fā)動的“啤酒館暴動”,受重傷后逃亡奧地利。1927年回國,恢復(fù)納粹黨領(lǐng)導(dǎo)職務(wù)。1928年當選為國會議員。1932年當選為國會議長。1933年希特勒掌握政權(quán)后,憑借其過人的精力和毒辣的手段,戈林很快就成為希特勒最得力的干將。1935年德國正式建立空軍后,任空軍總司令。1938年晉升為陸軍元帥。1940年晉升為獨一無二的帝國元帥。

斯徒登特:德軍空降兵的創(chuàng)始人。

重要人物:漢娜·萊契小姐,一名熟練的滑翔機飛行員。

作戰(zhàn)兵力

德軍:41架JU-52飛機,DF-230型滑翔機。

比軍:第7步兵師,共1200人,由喬特蘭德少校指揮。

■ 聲東擊西

1940年,德軍占領(lǐng)了波蘭、丹麥、挪威,希特勒的目光又瞄向荷蘭、比利時和法國。1940年5月10日,在德軍“B”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投入荷蘭之戰(zhàn)時,該集團軍群的第6集團軍同時開始了向比利時的挺進。希特勒企圖以對比利時的進攻來轉(zhuǎn)移盟軍對他把阿登地區(qū)作為主攻方向的注意。希特勒希望實現(xiàn)這樣的局面:當?shù)萝姷牡?集團軍進攻比利時之際,盟軍的軍隊向北進入比利時去阻擊第6集團軍,這樣,擔任西線主攻的“A”集團軍群就可以集中兵力,迅速突破阿登地區(qū),突入盟軍主力的側(cè)翼和后方。

第一次世界戰(zhàn)后,西歐各國為防御德國侵略,在與德國相鄰的邊境上都構(gòu)筑了堅固的筑壘防線。在荷蘭為哥雷比—皮爾防線,在比利時為艾伯特運河防線,在法國是馬奇諾防線。這三條防線自北向南,互相銜接,綿延數(shù)百公里,掩護著整個荷蘭、比利時、法國,具有重大的戰(zhàn)略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洞头县| 称多县| 黑山县| 安陆市| 呼伦贝尔市| 富阳市| 吉木萨尔县| 陕西省| 施甸县| 呼玛县| 苏州市| 冀州市| 左权县| 茂名市| 万源市| 都昌县| 自治县| 金坛市| 徐水县| 安义县| 玛纳斯县| 独山县| 乌海市| 安阳市| 荆门市| 新竹市| 临泽县| 清镇市| 廊坊市| 江油市| 大邑县| 海伦市| 宜良县| 平昌县| 资兴市| 石屏县| 合川市| 扶绥县| 西乌珠穆沁旗| 武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