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深夜靜思
- 候鳥的送別
- 始知相憶申
- 1283字
- 2020-06-04 10:47:41
入夜,不同于城市的霓虹燈和喧囂聲不絕于耳,孤遠小鎮上的寧靜有時候也是可怖的。我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睡意全無,起身坐在床邊,支起桌子旁的木窗,看著天上的月亮。
天階夜色涼如水,確實的,瀲滟的月光在院子里徘徊,一切絕對的安靜,窗下爺爺劈的柴火、曬在院門口碼放整齊的玉米棒子、插在門口墻壁縫里的干艾蒲、房梁上掛著風干的臘肉,所有眼前的靜物像沐浴在水中,剎那間獲得了新的生命,明晰的模樣在夜空下夸耀著村莊的靜謐與和諧。
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天上的彎月亮,清澈透明,像極了爺爺下地干活用的犁耙子,只是顏色差的比較大。我托起下巴望著窗外的一切,感覺心緒泛濫,不知道遠方的爸媽是否和我一樣,期待著回家團聚的這一天。嗯——我相信肯定是和我一樣期盼的吧,我心里這般猜測著。
所有人都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像我們這些留在老家讀書的孩子,大概世上有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其實我們都明白是生活所迫的壓力;但歸根究底,即使家境如何貧寒,我們的心中仍是萬般不愿父母的遠離。
可這些的不情愿,在早當家的窮人孩子眼里,都是強忍著,不會宣之于口的,一是怕被父母指責我們的不懂事,而是怕自己被別人說成是“還沒斷奶的小孩子”。總而言之,讓人心開始擔心受怕的,大多都是從流言和蜚語開始的。
到現在,我偶爾去做家教的時候。看著城市里人家的小孩上小學了,還時不時地在父母面前撒嬌打趣的時候,我內心的歆羨不由分說地涌上心頭。我渴望著在父母面前我可以是傷心難過的時候,爸媽會圍著我身邊逗我笑;我過生日的時候,即使沒有蛋糕,也能有一句爸媽的“生日快樂”;退而求其次,實在不行,至少每天能夠見到一回,甚至面對面不說話也可以。所有人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對于有些人來說卻是翹首以盼而不得的。
我小時候對著天空數星星,有一回,我脫口而出一句話:“等我長大了,希望成為像爸爸一樣的男人。”我的無稽之笑談,曾惹得父親熱淚盈眶。于是到現在,我真成了爸爸那樣的人——為了求學偏偏選擇了離家千里的地方,就像爸媽當初外出打工也不知道離家多遠。剛開始是一種對父母的“非理性報復”,可是真到了離家的時候,我無法原諒自己的無知,抑制不住心中的懊悔。
別離的時候,我都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表面上所表現出來的懂事認真,默默學會自理、自強、自立,不給父母造成更多的負擔,恰恰是我們最痛心、最不忍的地方。孩子和父母都一樣,何嘗不是獨自忍受著寂寞和孤苦,不予言說,黯然神傷。
我在大城市里追求著自己的夢想的空隙時,卻總是憧憬有時院子里的那篇夜空,也會時常想起每個夜晚的自然享受。農村的夜,只要靜下心來,就可以隨時聽見一場場低鳴的音樂會。沒有熾熱的燈光,只有月色皎潔如水。
我回過頭,正準備輕悄悄地放下窗戶,回到床上,無意中看到枕邊班主任老師送給我的兩本作業本,如果爸媽能夠早一點看到我寫的信就好了,想著想著我就不自覺地從書包里拿起筆準備開始著手寫信。
隔壁房間倏忽間發出了一點聲響,我心里一驚是不是奶奶起夜了,心慌之余,我便順手把所有的東西塞進被窩里,大被子蒙過頭,假裝什么都沒發生過,等到奶奶起夜回來,緊繃的神經才稍稍放松下來,準備做我的美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