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忠告11 細節藝術與科技相結合
- 活著就為改變世界:喬布斯給年輕人的33個忠告
- 林望道編著
- 3615字
- 2014-01-03 17:42:05
你們看看奔馳的設計,銳利的細節和流線型線條之間的比例。多年以來,奔馳公司把車的線條變得更柔和了,但細節部分卻變得更加突出了,我們也必須讓麥金托什達到這個境界。
——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似乎天生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凡事都要堅持到底。甲骨文公司的創始人拉里?埃里森2009年點評喬布斯時,曾經說起當年他跟喬布斯是鄰居的時候,喬布斯一件家具也沒有。喬布斯竟然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家具,如果不夠完美他寧愿不添置任何東西。埃里森曾經開玩笑說:“我與喬布斯的區別就是,我愿意享受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但對他來說,永遠沒有最好。”看看喬布斯是怎樣開發產品的,實際上他是在追求技術和美學上的雙重標準,絕不妥協。
創建NeXT,依舊追求完美
即使喬布斯曾因為瘋狂追求完美而遭受過失敗,他也從未放低對完美的要求。
1985年,離開蘋果公司的喬布斯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命名為NeXT。依舊追求完美的喬布斯為NeXT設計了超豪華的辦公場所,并耗資十萬美元邀請蘭德設計公司的徽標。他就是這樣,總是很在意別人看來無關緊要的東西,并且不惜重金去將它們變得完美。
就像投資人皮羅特所說的:“喬布斯及其整個NeXT團隊是我見過的真正的完美主義者。”在產品的設計上,喬布斯更是瘋狂地追求完美,追求創新。喬布斯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為了讓新型計算機的音質更加出色,他決定讓計算機和小提琴手進行二重唱。在喬布斯的嚴苛要求下,NeXT生產的計算機不僅外形優雅、美觀,而且在技術上有很多創新之舉。盡管市場并沒有接受售價過高的NeXT計算機,但是不可否認,它就像一件完美的藝術品,深深吸引著我們的眼球。
在喬布斯看來,完美產品設計的最高境界是所謂的看不見的設計。不僅包括電源開關顯示的亮度與顏色以及電源線的設計,甚至連電腦內部線路的安排也要賞心悅目。所以喬布斯對產品最不起眼的細微之處也堅持實行全面管理,因為他相信,只有在這些細節上做到完美,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才能獨具一格。
事實證明,喬布斯這種對完美主義的殘酷追求,不僅成就了他的事業,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企業是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相互協作結合而成的一個集體。在企業中,許多工作、許多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每一個環節都以上一個環節為基礎,如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勢必會影響大局。舉一個常見的例子,90%×90%×90%×90%×90%等于多少?結果為59%。倘若以100分為滿分,那么59分就是不及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企業中的每一個環節,產品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
忠告12 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種植自己吃的糧食,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們說著別人發明的語言,使用別人發明的數學……我們一直在使用別人的成果。使用人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來進行發明創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史蒂夫?喬布斯
取長補短,接受別人的創新之處。
取長補短,樂于接受別人的創新之處,并化為己用,方是成功之道。
1970年,施樂公司為了獲得尖端信息技術,收集了很多計算機設計方面最好的想法,并將之保存在加州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的使命是要創造未來的計算機,而不用考慮他們創造的計算機作為商品營銷時是否可行。雖然這家研究中心并不為公眾所知,但是在硅谷的計算機業內可是大名鼎鼎,它曾被稱為“計算機研發圣地”,是一個“烏托邦般的計算機技術王國”。
硅谷的技術天才們每當提到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時,都充滿了敬畏。因為這里有世界上最新的計算機技術,頂級的計算機技術天才,還掌控著最新的個人計算機研發水平。所以喬布斯如果要實現他的“麗莎”夢想,就不得不來拜訪一下這個計算機研發圣地。
但是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對外界是高度保密的,因此喬布斯要到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考察一番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時為了能進入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考察,喬布斯找到了施樂公司的風險資金管理部門,并對那里的負責人說:“假如你們讓我們考察一下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你們就可以在蘋果公司投資100萬美元。”可以說,喬布斯開出的條件是相當誘人的,因為那時蘋果電腦公司的發展正憑著Apple II的成功如日中天,而且正處在第二次私募資金的階段。對施樂公司而言,這筆交易是非常可觀的,如果能夠購買蘋果公司上市前的股票,一旦蘋果公司上市成功,施樂公司就會獲得豐厚的收益。事實也證明,當蘋果電腦公司的股票上市后,施樂公司所掌握的股票價值達到了1.76億美元。而且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那些實驗產品在那里已經6年了,它們在施樂公司很可能永遠不會被投放到市場上。因此,他們同意了喬布斯的建議。
喬布斯通過讓施樂公司購買每股10美元,一共10萬股的股票,獲得了兩次到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考察的機會。1979年11月,喬布斯懷著研發新型計算機的強烈愿望,第一次來到了施樂公司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
在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喬布斯和蘋果公司的工程師阿金森大開眼界。施樂公司的計算機專家向他們展示了一臺驚人的計算機——Alto。其中,拉里?泰斯勒為他們演示了Alto的工作流程,展示了用戶選擇操作指令——用戶選擇時不用再鍵入復雜的指令,而是通過一根移動的指針就能完成所需要的指令。它可以在計算機屏幕上自由選擇菜單,自由切換接口,用戶可以看到可移動的重疊窗口。除此之外,計算機內還裝有文字處理系統,打印時可以顯示頁面內容。這部計算機最具有特色的地方是有一個網絡系統——以太網(Ethernet),這個網可以使辦公室內多臺計算機共享文件和信息。還有讓人驚奇的是,在計算機桌面上用手移動一個小東西,就能控制屏幕上的插入點,這也就是后來所說的鼠標。這是前所未有的創造,當喬布斯看到Alto的時候,他簡直驚呆了。他在施樂公司忍不住興奮地喊道:“你們為什么不拿這個做點什么?這些東西太棒了,它將是革命性的!”
這臺計算機上的很多特征后來成為了個人計算機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例如:圖形用戶界面,利用它可以讓個人計算機用戶以非文字指令輸入的方式與計算機互動;點陣影像圖,可以把文字和攝像合并起來;還有一個一點即成的名為“鼠標”的神奇設備。這臺計算機還具有網絡連接器、簡單便捷的彈出菜單、移動窗口等。可以說,Alto已經為現代的個人計算機構造了基本雛形,這無疑是一項革命性的偉大發明。然而實際上,這臺人們聞所未聞的“偉大”設備在施樂公司的實驗室中已經坐了6年的冷板凳。當時施樂為防止復印機、打印機等核心業務受到沖擊,并沒有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計算機新技術的生產上。因此施樂公司所有的人都沒有看到它潛在的巨大商業價值,更沒有成為這些偉大技術的最大受益者。正如喬布斯在一檔談論個人計算機歷史的電視節目中所說的那樣:“施樂公司完全可以在今天擁有整個計算機產品,完全可以比現在的規模大上十倍,完全可以成為20世紀90年代的IBM,完全可以成為20世紀90年代的微軟。”但可惜的是,施樂公司的老板不是一個“識貨”的人,因此施樂公司也沒能成為20世紀90年代的微軟。
毫無疑問,喬布斯的的確確是個“識貨”的人。他知道圖形用戶界面、鼠標、局域網絡、文件服務器和創新的軟件應用程序的價值,而這些也恰恰是他所想要的東西。在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考察的過程中,他非常認真,據泰斯勒后來回憶說:“我以為他們也是一批黑客,對計算機科學一竅不通,可是稍后,從他們專注的眼神和關心產品的細微之處的所有提問中,我知道我錯了。”而且泰斯勒對蘋果電腦公司這一群人也感到非常吃驚。“以前也有很多人參觀過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展品區,包括施樂公司的計算機專家、大學教授、學生,而喬布斯他們提出的問題是我來施樂公司7年來所聽過的最有水平的問題。他們提出的問題,不僅表明他們關心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展品的細枝末節,也表明了他們在計算機研究領域的專業素養。”因此,在考察結束之前,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們就看懂了Alto的工作原理。
喬布斯很珍惜考察的機會,他相信這些創造性的研發會改變他乃至整個電腦行業的歷史。就像施樂公司的研究人員在分析喬布斯與其他所有造訪者的不同時所說的:“造訪者中身價數億美元的富豪寥寥無幾,因此多數造訪的人都不能回去宣布說這就是他想要的。”但回到公司后,喬布斯就下令麗莎計算機的設計要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并要求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毫無疑問,喬布斯擁有一種對未來洞察的能力,這可以讓他一往無前。當喬布斯相信某件事會成功時,他的這種洞察能力可以讓他沖破一切障礙,甚至不擇手段地獲取成功。
與此同時,施樂公司的泰斯勒由于得不到公司的重用,跳槽來到了蘋果公司,成為了蘋果電腦公司的一名技術專家。后來,相繼有超過15位施樂公司的計算機專家加入蘋果電腦公司。這些研究人員有能力也很愿意將Alto的技術為喬布斯服務。
雖然當時的“麗莎”項目沒有成功,但是來自施樂的震撼點燃了喬布斯的創新火花。事實上,在以后的所有創新中,不管是創建皮克斯,還是研發iPod,喬布斯都試圖找到Alto所帶給他的那種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