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詩選評
- 葛曉音
- 682字
- 2020-06-12 16:09:06
月夜
今夜鄜州月①,閨中只獨看②。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③,雙照淚痕干?
① 鄜(fū)州:今陜西鄜縣。
② 閨中:婦女所住的內室,亦用以指妻子。
③ 虛幌:透亮的薄帷。
杜甫被俘到長安,因官職卑微,未被囚禁。但身陷賊寇占據的長安,安危難測。家人又阻隔異縣,亂離之中,親情最難釋懷,遂寫下這首思念妻兒的佳作。一般認為這是他被俘到長安后現存最早的一首詩,很可能作于中秋月夜。雖不無道理,但以詩人當時心境,憂國思家,長夜難眠,無論何時對此明月,都會倍增故園之情。不必泥于中秋。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吳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望月思鄉,是中國古詩里常見的主題。此詩的特點首先是從對方著想,不說自己的思家之苦,而是懸想家人對此明月,也會像自己一樣徹夜難眠,寄情千里。于是,遙念妻子獨自看月,也形容了自己的孤獨;遙憐小兒女不懂思念父親,更是抒寫出自己對小兒女尚不知亂離失怙的無限憐愛。
其次是想象妻子望月之久,也就體味出雙方相思之深:她芳香的烏云般的發髻已被霧氣沾濕,潔白的雙臂被月光照著感到了寒意,可見佇立在夜月下已經站到夜深。這兩句勾勒出妻子籠罩在清光香霧之中的倩影,真切地描繪了一個似乎近在身旁卻又遠在天邊的幻象,詩人神思恍惚的情態也可以想見。由于處處為對方著想,而實際上又處處是寫自己的思家之情,所以最后“雙照淚痕干”一句正好彼己雙收,結出雙方都盼望著早日團圓的愿望。“虛幌”仍照應月光下的情景,“淚痕”補足前面未曾說出的思鄉之淚,又畫出悲喜交集之情狀。全詩妙思出于亂離中的至情,所以遠比一般的憶內詩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