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答楊八敬之絕句[1]

飽霜孤竹聲偏切,帶火焦桐韻本悲[2]。今日知音一留聽,是君心事不平時。


[1]楊八敬之:楊敬之,字茂孝。排行八,又稱楊八。元和二年登進士第。《尚書故實》:“楊敬之愛才公正,知江表士有項斯,贈詩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斯因此名達長安,遂登科第。”

[2]帶火焦桐:指東漢人蔡邕所制“焦尾琴”,傳說因所用桐木尚有燒焦痕跡而得名。事見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后因用作詠琴的典故。


此詩題下作者原注“楊生時亦謫居”,元和十年七月,楊敬之被貶為吉州司戶參軍。其時,楊敬之曾寄詩給被貶為連州刺史的劉禹錫,故劉禹錫寫下了這首答詩。

由于同懷天涯淪落之恨,相似的政治遭遇使兩人結為知音,詩人看出了對方的不平心事,亦從對方反襯出了自己的不平心境。劉禹錫于大和七年作《彭陽唱和集引》,說自己“中途見險,流落不試。而胸中之氣伊郁蜿蜒,泄為章句,以遣愁沮,凄然如焦桐孤竹,以名聞于世間”。因此,“飽霜孤竹聲偏切,帶火焦桐韻本悲”,與其說是描述楊敬之的詩作,毋寧說是對自己被貶時期詩歌創作的基本傾向和基本特征的準確而又形象的揭橥。

這一時期,詩人為時所棄,空懷凌云之志;獨處僻壤,難與同道過從,誠如“飽霜孤竹”。但“竹”雖孤而有節,斫以為笛,吹奏出的是“聲偏切”的繁音促響,而對正義事業的謳歌、對邪惡勢力的討伐,則是它撼人心魄的主旋律。我們從中可以感觸到詩人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果敢精神和頑強意志。然而,這一時期的詩作亦有發自“帶火焦桐”的“悲韻”,詩人撥動內心的琴弦,不時讓我們聽到“韻本悲”的凄音。但是,詩人的“悲”,絕不是軟弱、消沉的同義語。這種“悲”是和“切”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悲”,是與執著的追求和積極進取相伴始終的“悲”。因而雖然凄婉,不失沉雄;盡管蒼涼,猶見亢奮。在感情基調“聲偏切”與“韻本悲”的對立統一中,詩人的藝術風格是豪健雄奇與沉郁哀頓的結合,體現出朗、連、夔、和時期創作的最高成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阜康市| 澳门| 壤塘县| 和田市| 湄潭县| 美姑县| 三都| 丽水市| 合川市| 进贤县| 晋宁县| 秦皇岛市| 镇宁| 沙坪坝区| 莱阳市| 三都| 额济纳旗| 靖安县| 广水市| 鄢陵县| 九寨沟县| 汕头市| 万源市| 石嘴山市| 金秀| 玉龙| 高安市| 淳安县| 上高县| 商水县| 肃南| 锦屏县| 班戈县| 津南区| 白银市| 郧西县| 类乌齐县| 阿克苏市| 栾川县| 拜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