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詩文選評
- 吳在慶
- 563字
- 2020-06-12 15:54:41
題宣州開元寺[1]
南朝謝朓城[2],東吳最深處[3]。亡國去如鴻,遺寺藏煙塢。樓飛九十尺,廊環四百柱。高高下下中,風繞松桂樹。青苔照朱閣,白鳥兩相語。溪聲入僧夢,月色暉粉堵。閱景無旦夕,憑欄有今古。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1]詩題下原注:“寺置于東晉時。”宣州:州治在宣城(今屬安徽)。開元寺:據《名勝志》載,宣城縣中景德寺,晉時名求安寺,唐玄宗時改開元寺,乃佛寺中最著名者。此詩作于開成三年(838)春,時杜牧在宣城任宣歙觀察使幕團練判官、殿中侍御史內供奉。
[2]南朝:東晉后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的宋、齊、梁、陳四朝。此主要指齊。謝朓樓:指宣城謝公樓,因南齊詩人謝朓為宣城太守時所建而名。
[3]東吳:三國時,孫權所建吳國地處江東,故稱東吳。宣城亦屬東吳所轄。
杜牧寫景詩時有雄豪俊爽之筆,很能體現其性格氣質。此詩描繪宣州開元寺的“樓飛九十尺”以下數句,即頗有這一特色。故《養一齋詩話》稱:“牧之雄直如此,而人第以艷。”所說“雄直”,即指上述詩句而言。然此詩除雄直外,又頗有清麗靜謐幽美之致。如寫寺中景色氛圍之“青苔照朱閣,白鳥兩相語。溪聲入僧夢,月色暉粉堵”四句,即如此;而這恰恰切合古寺特色。一詩中雄俊與幽謐相融,可謂剛柔相濟,相映成趣,這也是杜牧詩的典型特點之一。詩人性格既有豪俊雄放的一面,又有柔情善感的一面,發而為詩故能同時兼備這兩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