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大周上國十萬軍隊征伐瀚海,有去無回,而瀚海也一日之間被一片神秘黃沙淹沒,從世界版圖上徹底消失,引起了整個神州大地上各國的目光關注。
大周上國伐戰喚起了各小國警醒的同時,也喚起了小國君主作為一個王的野心和欲望。
而瀚海黃沙事件就更是撲朔迷離,似乎開啟了一個不知名的神秘機關,從那以后世界各地屢屢發生一些神異事件,皆無法用自然經驗解釋。
大周崇武皇帝陛下日漸沉迷修煉長生之術,對于十萬大軍被黃沙掩埋也表現的不是很在意,周邊各小國蠢蠢欲動,戰亂頻生,他也只交給他的愛妃石弗處理。
石弗的處理方式簡單粗暴,各小國之間的交鋒,不管,隨他們自己鬧去,有侵犯大周國土之人就派兵鎮壓,屠城掠地亡國滅族。
神州大地烽煙四起,各地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各小國混戰大周上國作壁上觀。
長安城外十里,明山飛來峰望春亭,曾經的丞相大人周沉言,如今的富貴閑人周老爺,和曾經的布衣書生石懷仁,也是如今炙手可熱的國師大人石景秀,兩個人對坐烹茶,共同欣賞明山秋色。
紅泥小火爐,石上流清泉,一簇茶煙起,裊裊化云中,青山綠水不知秋,閑情逸致可消愁,在這亂世開局之年,真是浮生難得一回。
書生將第一杯茶灑向空中,茶香瞬間彌漫在山間小路,第二杯茶才遞給丞相大人,“丞相大人請。”
丞相大人接過茶飲了一口,“國師客氣,這里哪有什么丞相大人,老夫一介山野草民,仰仗國師關照才得享富貴清閑,還沒謝過大人,這便以茶代酒謝過。”
“先生請。”書生給自己倒了一杯茶,也不再執著于大人的稱謂問題,自然的以先生替代。
周先生狀元之才,學問乃是天下讀書人之首,又曾主持朝廷科考取仕,天下書生讀書人喚一聲先生皆是應得。
周先生一笑置之,怎么也沒有想到,有一日還能與這樣的人,對坐品一壺清茶。
這書生著實是個妙人,可惜不是一路人,飲了同一壺茶也不可能并肩而行。
“你從何處來,欲往何處去,請恕老夫著實好奇已久,今冒昧一問。”
書生微微一笑,指尖輕彈,只見一滴清水飛向天空,一時間風云聚匯,一場秋雨即將降臨人間。
“我從南疆大荒山來,欲往九天之上攬明月而去,先生若肯助我,來時得償所愿白日飛升,必有厚報于先生。”
周先生搖頭輕笑一聲,“國師好志向,可惜吾等凡夫俗子只愿安居樂業,圖個一世安然罷了。”
什么九天飛升,修仙煉道,又哪里是億萬普通人能妄想,真到那時不過是生死不由己,禍從天降時滿地皆白骨堆山,誰又會在乎螻蟻死生。
“先生以為自己能以一人之力阻天道大勢?先生府里那位叫清虛子的老人家,道法雖一般,陰陽術算卻可通神,有關天道氣運的指向,想必先生心中早有定數。”
說到天道氣運之時,書生尤為激動,此前兩千多年天道一直在壓制他們這些修士,他們甚至不能光明正大行走世間,只因為天道偏愛這世間那群弱小又無助的凡人。
“先生可否有想過,興王道如何,盛仙道又如何,這世間那億萬弱小又無助的普通凡人,還不是一樣活的不如意...”
“氣運在人,王道興,主宰他們命運的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帝王一怒伏尸百萬,一樣是血流成河...”
“氣運在天,仙道昌,我們這樣的修士求的是長生,修的是飛升,何曾會把弱小的凡人放在眼里,哪里就會刻意為難于他們,說不得他們更愿意在我們這些仙人的庇佑下安居樂業...”
“先生以為如何?不若放下以往的成見,將七寶妙樹贈與我,好助我一臂之力,給這普天之下蕓蕓眾生一個新的開始。”
書生說的認真,先生也聽的有趣,要不是他知道他們這些修士動輒移山填海的神通,怕是都要被他說動了心呢。
“你可知七寶妙樹的來歷?”先生問。
書生不解其意,答:“不知,只從二十年前窺到一絲天機,得七寶妙樹可得長生術,白日飛升。”
“呵,”先生無奈一笑,果然是二十年前起的頭,二十年后要了結的因果,他接著說道:“七寶妙樹在我家族傳承已是兩千五百年,兩千五百年前那時仙道尚且沒有隱沒,雖有帝王統領神州大地,修士也是可以行走世間的...”
“然修士之力太過強大,斗法之時往往毫無顧忌,動輒移山填海,擾亂四方安寧。
有一次兩個仙家宗門后輩起了口角,直接就在鬧市之中當街拼殺起來,一人喚來了巨浪化作一條兇悍的水龍,另一人就使出了本命玄火喚來一條巨大火龍...”
“兩人過處,所有被波及的凡人當下化為飛灰,方圓幾十里寸草不留,那一方沃土被水火侵蝕肆虐,如今查看地志還是一片死亡沼澤。
那一戰之慘烈讓各國君王心生恐懼,于是聯合起來制定了限制那些修士的律法,甚至為了威懾仙家宗門,給百姓一個交代,托奇人抓到兩個罪魁禍首,梟首示眾...”
“如此一來,仙家宗門盛怒,更加肆無忌憚為禍世間,修士與百姓的矛盾越結越深,各國聯合制定的律法也成了一紙空談...”
“兩方矛盾越深,百姓越發難以生存,有一日山上下來一個和尚,他見修仙之人正禍亂世間,凡人弱小毫無抵抗之力,于是他心生了惻隱之心,那天他也只來得及搬起一座形似仙人醉酒的山峰,將那群離他最近的百姓移到了遠方,其他百姓他就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被碾成碎片...”
“他能做的只有盡力,可世間還有太多無助的普通人等著他救助,一己之力總有盡時,那一天他受佛主點化,以七寶妙樹盡納各山川靈脈,使修士不得踏進神州大地,從那以后世間漸漸恢復了安寧...”
“那位僧人在世間停留太久,又因為世間殘余靈氣不足,一身修為盡散,在他快要老死的時候,遇上了我的先祖,將七寶妙樹相托...”
“原來已經是兩千五百年過去。”
過去的事,又要重演,不知這次變數又是何人,幾時才會出現。
他能做的就是盡力讓那一天晚一些到來,如果注定有生之年不能改變,那就留給后人,再還世間一片安寧。
“神樹能不能讓你飛升,我不知道,可她融匯了世間靈脈,是這方世界的基石,我是定不會交給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