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古今中外的哲學大家(14)

●經驗批判主義的集大成者是誰?

阿芬那留斯,19世紀德國哲學家、經驗批判主義創始人之一。1843年11月19日生于巴黎,曾在蘇黎世大學、柏林大學、萊比錫大學學習哲學。187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并被聘為哲學講師;1877年任蘇黎世大學哲學教授直至逝世。他是蘇黎世大學“哲學學會”的創始人之一,并任該會會刊的首任主編。主要著作有:《哲學,按費力最小原則對世界的思維》、《純粹經驗批判》、《人的世界概念》等。阿芬那留斯的哲學著作行文晦澀,生造術語,頗難理解。馬赫曾開玩笑說:為了便于理解這些術語需要編制一部“阿芬那留斯術語詞典”。

阿芬那留斯提出了與馬赫主義相同的經驗批判主義。他認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把自我與非我、主體與客體置于相互對立的地位,歪曲了自然世界的面目,他的哲學旨在克服二元論,恢復統一的世界圖景。他認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物理的或心理的東西,只存在“第三種東西”,即“純粹經驗”,這是一種非心非物的中性要素。所謂自我與環境只是這種純粹經驗的不同聯系的表現。

●誰創立了邏輯語言哲學?

羅素,是英國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早期接受家庭教育,1890年入劍撟大學三一學院學習數學和哲學。1895年,以論文《論幾何學基礎》獲得劍撟大學研究員資格。1900年,羅素接觸到布爾和皮亞諾的符號邏輯,1901年開始與懷特海合作,試圖用邏輯將全部數學推導出來,經過10年的奮戰,寫成3卷本巨著《數學原理》。這部著作對數理邏輯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也使羅素本人獲得了崇高的聲譽。在寫這部書的過程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羅素悖論”,這對20世紀初關于數學基礎的論戰產生過極大影響,也就是所謂“第三次數學危機”。作為邏輯主義的代表人物,羅素長期以來堅持把全部數學歸結為邏輯的主張。但事實上,羅素并沒有實現他的主張。因為他在從邏輯推導數學的過程中使用了兩條非邏輯公理——選擇公理和無窮公理。他到晚年承認邏輯主義是不可行的。

羅素還是2l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其學術活動除數學外,還涉及物理學、歷史、文學、宗教、政治和教育等多方面。1911年,他當選為亞里士多德學會會長。1918年,因反戰而被監禁。1920年,應邀來中國講學一年。他盛贊中國的傳統文明,并希望中國能創造一種新文化,以彌補西洋文化之不足。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4年創設羅素和平基金會。

●哪位大哲用兩本書創造了兩個世界?

維特根斯坦,出生于奧地利,后入英國籍,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語言哲學的奠基人,20世紀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

維特根斯坦出生于奧地利的一個猶太工業家庭,父親為了把他培養成工程師,讓他來到英國學習航空工程。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他想到數學基礎的問題,讀了羅素《數學的原理》一書,激起了學習邏輯和哲學的興趣。他于1911年到劍橋,以羅素為師學邏輯,羅素非常欣賞他的這位學生的才能,把他視為最理想的接班人,預言哲學下一步的重大發展將由維特根斯坦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他自愿參加奧地利軍隊,任炮兵中尉,戰爭后期被俘。在戰俘營里,他總結長期醞釀的思想,完成了《邏輯哲學論》。他把書稿寄給羅素,羅素此時因為反戰被關在監獄中,也完成了一部書(《數學邏輯導論》)的寫作。兩位朋友在戰后重逢,但終由意見不合而分手。在羅素的推薦下,《邏輯哲學論》于1919年出版,次年出版英譯本,立即在哲學界引起轟動。但維特根斯坦以為他已經解決了一切哲學問題,退隱山林去當小學教師。

維特根斯坦于1928年重返劍橋,并于1936年接替穆爾成為哲學教授。經過長期思考,他放棄了《邏輯哲學論》中以邏輯規則為意義標準的思想,轉而采用日常語義規則為意義的標準。他后期的主要著作為《哲學研究》。他在寫作、思考過程中寫了大量的筆記,被輯錄在《哲學評論》、《哲學語法》、《藍皮書和褐皮書》、《關于數學基礎的議論》、《關于心理哲學的議論》、《片斷》等書中,臨死前寫了《論確定性》。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前言中說,這本書只有和《邏輯哲學論》相對照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這不僅是內容上的對照,而且也是風格上的對照。

●轉換-生成語法的創始人是誰?

喬姆斯基,美國語言學家,轉換-生成語法的創始人。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響下開始研究語言學。1951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碩士論文《現代希伯萊語語素音位學》,1955年又在該校完成博士論文《轉換分析》,獲得博士學位。從1955年秋天開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曾任該校語言學與哲學系主任,并任該校認知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為語言學界培養了一批有素養的學者。

喬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語言學家。最初,他用結構主義的方法研究希伯萊語,后來發現這種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轉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轉換-生成語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結構》就是這一新方法的標志。這種分析方法風靡全世界,沖垮了結構語言學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們稱為“喬姆斯基革命”。后來他又不斷豐富和發展轉換-生成語法的理論和方法,相繼發表了《句法理論要略》、《深層結構、表層結構和語義解釋》、《支配和約束論集》等重要著作,對世界語言學的發展方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現在,轉換-生成語法仍在繼續發展之中。

●誰是實用主義的創始人?

皮爾士,美國哲學家,邏輯學家,自然科學家。實用主義的創始人。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的劍橋,1859年畢業于哈佛大學。1861-1887年任職于美國海岸觀察所,其間曾擔任過哈佛大學和霍普金斯大學兼職教授。皮爾士一生懷才不遇,晚年在一個小鎮上過著窮困潦倒、默默無聞的生活。他生前幾乎沒有出版過什么著作,直到逝世后他的思想才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20世紀30年代,哈佛大學出版了6卷本(1958年又增加了2卷,共8卷)的《皮爾士文集》。皮爾士的實用主義思想最初產生于19世紀70年代。1871-1874年間,皮爾士和哈佛大學的一些學者組織了一個學術性團體,即“形而上學俱樂部”。該團體經常集會,討論各種學術問題。1872年,皮爾士在一次集會上作了一個長篇學術報告。6年后,他把這個報告整理成兩篇文章先后發表在《通俗科學月刊》上。這就是《信念的確定》和《怎樣使我們的觀念清楚》。1898年,詹姆士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所作的《哲學概念和實際效果》的演講中指出,皮爾士就是在這兩篇文章中提出“實用主義原則”即“皮爾士原則”的,標志著實用主義的正式誕生。

●誰成為了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

威廉·詹姆士,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實用主義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紐約一個神學家的家庭。1861年進哈佛大學勞倫斯學院學習化學,三年后改學醫學。1867-1868年,赴德國學習當代哲學、心理學。1869年獲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自1872年起,擔任哈佛大學生理學講師、副教授,以后又擔任心理學和哲學副教授、教授。1907年退休。1898年,他在加利福尼亞所作的《哲學概念和實際效果》的演講,后來被杜威稱之為“開創了新的實用主義運動”。

詹姆士在實用主義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在于他把皮爾士提出的實用主義原則加以發揮,并應用于一切哲學問題和宗教問題的研究,從而使實用主義成為一個系統的哲學學說和有影響的哲學派別。他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學原理》(1890)、《信仰的意志和通俗哲學論文集》(1897)、《實用主義——一些舊思想方法的新名稱》(以下簡稱《實用主義》)(1907)、《真理的意義》(1909)、《徹底經驗主義論文集》(1912)等。其中《實用主義》一書,對實用主義的思想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

●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是誰?

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生于美國佛蒙特州柏林頓城一個雜貨店商人家庭。1875-1879年就讀于佛蒙特大學,畢業后在中學任教。1882年4月發表第一篇哲學論文——《唯物主義的形而上學假設》,并在編輯的鼓勵下決定畢生從事哲學研究。1882年冬進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生院攻讀哲學,188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自1884年至1929年,先后任教于密執安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29年退休,此后10年仍為哥倫比亞大學榮譽教授。

杜威早年深受赫胥黎和黑格爾思想的影響,在芝加哥大學任系主任時已完全轉向實用主義,并形成了以他為首的芝加哥學派,即美國實用主義運動中的工具主義學派。杜威的實用主義思想比較接近皮爾士,其特點是,試圖使實用主義與自然科學以及科學方法論相一致。他不僅進一步發揮了實用主義思想,而且為實用主義的廣泛傳播作出了積極的努力。1919-1928年間,他曾先后訪問過日本、中國、土耳其、墨西哥、蘇聯等國,宣傳其實用主義哲學和教育學思想。杜威是美國實用主義的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美國學者懷特在《分析的時代》一書中說,杜威雖然是三位實用主義者中最年青的一位,但人們都認為他是實用主義神圣家族的家長。他的門徒胡適,是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著名學者和新文化運動的一員健將。

●何人創立了批判理性主義?

卡爾·波普爾,是當代著名的英國哲學家,批判理性主義的主要創始人。他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律師家庭,早在少年時代就開始對哲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先后閱讀過康德、笛卡兒、斯賓諾莎等人著作,還和父親一起討論哲學問題。進入維也納大學后,他特別對被稱為西方三大思潮的弗洛伊德心理學、愛因斯坦相對論和馬克思主義都發生過濃厚的興趣。在政治上,他曾一度是擁護和支持社會民主黨和共產黨的積極分子,后因革命受到挫折,對現實強烈不滿,思想急驟右轉而激烈反對馬克思主義。他在大學畢業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后,曾到中學教書。這段期間,波普爾與維也納小組成員的關系十分密切,通過思想上相互交流,最終創立了批判理性主義哲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赴新西蘭的坎特伯雷大學講授哲學。戰后赴英國,在倫敦經濟學院任邏輯學科學方法系主任和教授,并加入了英國國籍。1965年,英國政府授予他爵士稱號。1969年退休,1994年9月17日逝世。

波普爾一生著作頗豐,他是一位思想敏銳,具有批判精神的哲學家。盡管他把主要活動領域放在科學哲學方面,但同時又把他的科學哲學的方法論運用于哲學的其他領域,形成了以科學哲學為中心和基礎的完整的世界觀、認識論和社會歷史觀。

●解構主義思潮的創始人是誰?

雅克·德里達,當代法國哲學家、符號學家、文藝理論家和美學家,解構主義思潮創始人,后結構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1930年,德里達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猶太血統。青年時代的德里達求學于有“思想家的搖籃”之稱的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其后成為西方解構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20世紀中后期掀起巨大波瀾,不僅使他成為歐美知識界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也成為后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其核心概念“解構”所向披靡,廣泛滲透到藝術、社會科學、語言學、人類學、政治學甚至建筑等領域。其著作超過40本,目前不少已經譯成中文。德里達的理論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開始介紹到我國,從文學批評領域逐漸拓展開來,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而2001年9月德里達來到中國,在北京、上海、香港進行了系列的訪問和學術交流,這無疑將其在中國的影響推至高潮。

德里達的解構主義是在法國存在主義衰敗之際對結構主義和現象學揚棄的結果。解構不是摧毀,而是一種策略。德里達解構主義的基本精神是反對邏各斯中心主義和言語中心主義,否定終極意義,消解二元對立,顛覆“在場”的形而上學,主張闡釋的多樣性和不可終結性。德里達的思想代表了法國人的激進的反傳統傾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克什克腾旗| 宜川县| 龙川县| 万州区| 锦屏县| 那曲县| 永州市| 成武县| 云霄县| 东丰县| 镇宁| 西盟| 大荔县| 江油市| 通榆县| 同仁县| 江门市| 宜昌市| 景谷| 鹰潭市| 上高县| 阜宁县| 西盟| 芦溪县| 兴仁县| 新化县| 河东区| 永州市| 青海省| 正安县| 阿拉善右旗| 开平市| 綦江县| 金昌市| 高邑县| 卢氏县| 德江县| 九龙坡区| 鹤壁市|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