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習慣決定命運(1)
-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 水中魚
- 3659字
- 2014-01-20 11:18:56
——播種習慣,收獲精彩的人生
01.別讓蟑螂害了你
一個人把一只叫做蟑螂的東西帶到了他的新居。他很快就會發現,整間干凈的房子都變成了它們的天下。它們的繁殖能力極為驚人。但是它們的危害還遠不止于此,真正可怕的是蟑螂最喜歡臟東西,什么地方不干凈它就往什么地方去。即使是再干凈的地方,只要被它們爬過,也會變成細菌滋生的場所。
這個人使用一些手段來企圖殺死他們,比如蟑螂屋、蟑螂藥等現代化的科學武器,但是他發覺蟑螂們也顯然進入了現代化。無論何種手段,它們總是越戰越強,生生不息。它們的優勢是無孔不入,只要有一點點藏身的地方,它們就可以安頓下來繁殖生養,然后出去傳播病毒和骯臟。所以他的衣服,他的箱子,他的柜子,他的床,都變成了它們恣意瀟灑的舞臺。
最后這個人發現,把他們殺死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丟掉所有的衣服,所有的箱子,所有的柜子和床。
像那只蟑螂一樣,你的壞習慣就像一種慢性病,一開始可能還不能引起你的注意,但是你不重視他,并不能意味著它不存在。如果你發現它發現得越晚,你的損失也就越大。
02.殺掉不如改掉
一只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被主人提出來殺了。
又一只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被主人提出來殺了。
又一只公雞早晨起來報曉。天亮,還是被主人提出來殺了。
鄰居不解地問:“這些公雞每天報曉都挺準時的,你殺它們干什么?”
那人說:“早晨我有晚起的習慣,它們卻叫得很早。”
鄰居說:“這不是它們的過錯,報曉是公雞的天職。”
那人說:“這個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雞交配的公雞,而不是報曉的公雞。”
鄰居說:“可公雞是不能不報曉的,你難道不能嘗試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嗎?”
“這個很難,”那人說,“我曾想割掉它們的嗓子,后來又想扎上它們的嘴,可這樣太麻煩,而殺它們卻很省事。”
“那你為什么不改變一下睡覺的習慣呢?”鄰居疑惑地問。
“改變我的生活習慣,這怎么可能呢?”那人說,“我有這個習慣已幾十年了,怎么會為幾只公雞而去改變呢?再說我是主人,它們應該符合我的需求,它們的行為與我發生矛盾時,受損失的只能是它們,怎么會是我呢?”
于是,那人一直保持著殺雞的習慣。
往往自己目前只要作出一點點讓步就可解決的矛盾,卻要在將來付出巨大的犧牲乃至生命。在人生旅途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是你去適應別人還是別人適應你呢?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03.做自己的主人
小牛見母牛在農民的皮鞭下汗流浹背地耕田,感到很難過,就問:“媽媽,世界這么大,為什么我們一定要在這里受苦,受人折磨呢?”
母牛一邊揮汗如雨,一邊無可奈何地回答說:“孩子,沒辦法呀,自從咱們吃了人家的東西,就身不由己了,祖祖輩輩都這樣啊!”
習慣一開始是你的主人,如果你被它奴役的時間長了,你就會“身不由己”,你就成了它的奴隸。相反,如果習慣被你奴役慣了,你就成了習慣的主人。擁有好習慣,就擁有幸福美好的一生。
04.跳出厭倦的小水溝
一只小青蛙厭倦了常年生活的小水溝——水溝的水越來越少,它已經沒有什么食物了。小青蛙每天都不停地蹦,想要逃離這個地方。而它的同伴整日懶洋洋地蹲在渾濁的水洼里,說:“現在不是還餓不死嗎?你著什么急?”終于有一天,小青蛙縱身一躍,跳進了旁邊的一個大河塘,那里面有很多好吃的,它可以自由游弋。
小青蛙呱呱地呼喚自己的伙伴:“你快過來吧,這邊簡直是天堂!”但是它的同伴說:“我在這里已經習慣了,我從小就生活在這里,懶得動了!”
不久,水溝里的水干了,小青蛙的同伴被活活餓死了。
只有敢于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子,才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才可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那些死守習慣、不愿脫離慣有軌跡的人永遠都是狹隘的,他們永遠不會有所突破。
05.小心你周圍的蝎子
有一天,一只青蛙坐在河邊。一只蝎子路過,對他說:“青蛙先生,我想過河,可是我不會游泳。你能不能發發慈悲,讓我坐在你背上,把我送過河?”
青蛙說:“可你是蝎子呀,蝎子最喜歡蜇青蛙了。”
蝎子說:“我蜇你干什么呀,我的目的是到河對岸去。”
“好吧,”青蛙說,“只要你不蜇我,上來吧,我送你過河。”
可是,他們才到河中間,蝎子就不由自主地使勁蜇了青蛙一下。青蛙痛苦地掙扎著,奄奄一息地問:“你為什么要蜇我呀?這下子,我們兩個都活不成了。”
蝎子說:“沒辦法,因為我是蝎子,蝎子就是喜歡蜇青蛙,我實在管不住自己。”
對于自己來說,你的罪惡的想法和行為就是你的蝎子,小心蝎子蜇了你。對于別人來說,你要小心你周圍的“蝎子”,無論他向你如何承諾,他還是會用他的壞習慣把你拖下水的。
06.不要像小象那樣掙扎
小象出生在馬戲團中,它的父母也都是馬戲團中的老演員。
小象很淘氣,總想到處跑動。工作人員在它的腿上拴上一條細鐵鏈,另一頭系在鐵桿上。
小象對這根鐵鏈很不習慣,它用力去掙,掙不脫,無奈的它只好在鐵鏈范圍內活動。
過了幾天,小象又試著想掙脫鐵鏈,可是還沒成功,它只好悶悶不樂地老實下來。
一次又一次,小象總也掙不脫這根鐵鏈。慢慢地,它不再去試了,它習慣鐵鏈了,再看看父母也是一樣嘛,好像本來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小象一天天長大了,以它此時的力氣,掙斷那根小鐵鏈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可是它從來也想不到這樣做。它認為那根鏈子對它來說,牢不可破。這個強烈的心理暗示早已深深地植入它的記憶中了。
一代又一代,馬戲團中的大象們就被一根有形的小鐵鏈和一根無形的大鐵鏈拴著,活動在一個固定的小范圍中。
時勢不斷變化,當初做不到的事今天可能就會輕而易舉,當初能辦到的事今天可能就難以辦到了。無論如何,關鍵是心中不要存下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讓好習慣堅持下去,讓壞習慣變成好習慣。
07.隨手關上身后的門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后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后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后,你才可以重新開始。”
記得隨手關上身后的門,學會將過去的錯誤、失誤通通放下,不要沉湎于懊惱、后悔之中,一直往前看。這時你會發現,我們在每一天里重新誕生,每一天都是我們新生命的開始。
08.你還有沖擊擋板的激情嗎
心理學家將一只饑餓的鱷魚和一些小魚放在水族箱的兩端,中間用透明的玻璃板擋開。
剛開始,鱷魚毫不猶豫地向小魚發動攻擊,它失敗了,但它毫不氣餒;接著,它又向小魚發動第十次更猛烈的攻擊,它又失敗了,并且受了重傷;它還要攻擊,第十三次,第十四次……多次攻擊無望后,它不再攻擊了。
這個時候,心理學家將擋板拿開,鱷魚已經不再攻擊小魚了。它依然無望地看著那些小魚在眼皮底下悠閑地游來游去,它放棄了一切的努力。
遺憾的是:像這條鱷魚一樣,我們很多人在多次的挫折、打擊和失敗之后,就逐漸失去了戰斗力。激情死了,夢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傷的嘆息、無奈、無助和無力。
09.打破神像拾起你的金子
窮人供奉了一尊神像。他虔誠地祈求神為他賜福,結果他變得越來越窮了。
后來,他一氣之下抓起那尊神像向墻上摔去,神像的頭破了,腦殼里掉出許多金子來。這人把金子拾起來,大聲地說:“我看你既可惡又愚蠢,我尊敬你的時候,你一點好處也不給我;我打爛了你,你卻給我這么多好東西。”
在生活中,我們自覺不自覺地造了許許多多的神像。我們漸漸地習慣仰視,習慣了充當忠貞不二的信徒。我們不知道每一尊神像里,其實都可能藏著金子。只有打碎了它,你才能獲得。每個人都應該勇于打破那尊神像,拾起屬于你自己的金子。
10.誰說一美元算不了什么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是美國19世紀的三大富翁之一。洛克菲勒享有98歲的高壽,他一生至少賺進了10億美元,捐出的就有7.5億美元。但他平時花錢卻十分節儉。
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車回家,缺一美元,就向他的秘書借,并說:“你一定要提醒我還,免得我忘了。”
秘書說:“請別介意,一美元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聽了一本正經地說:“你怎能說算不了什么?把一美元存在銀行里,要整整十年才有一美元的利息啊?”
這位億萬富翁對金錢的看法是:我非但不做錢財的奴隸,而且要把錢財當做奴隸來使用。
在財富的積累方面,講究的是滴水穿石。人們都知道“積少成多,萬涓成水”的道理,可是沒有幾個人能做到,但約翰·洛克菲勒做到了。知道嗎,這就是習慣的魔力之所在。
11.敲動生命的大鐵球
一位世界第一的推銷大師,在他結束推銷生涯的大會上吸引了保險界的5000多位精英參加。當許多人問他推銷的秘訣時,他微笑著表示不必多說。
這時,全場燈光暗了下來,從會場一邊出現了4名彪形大漢。他們合力抬著一鐵架,鐵架下垂著一只大鐵球走上臺來。當現場的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鐵架被抬到講臺上了。
那位推銷大師走上臺,朝鐵球敲了一下,鐵球沒有動,隔了5秒,他又敲了一下,還是沒動,于是他每隔5秒就敲一下。這樣如此持續不斷,鐵球還是動也沒動,臺下的人開始騷動,陸續有人離場而去,但推銷大師還是靜靜地敲鐵球,人越走越多,留下來的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