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查理小時候

精彩看點

查理二世——王太子——早年遭受巨大磨難——親歷災難——亨利埃塔·瑪麗亞——查理王子之母——公眾仇恨的對象——查理王子降生——小王子洗禮——英格蘭宗教與政治沖突——王后被剝奪撫養權——日益尖銳的沖突——蘇格蘭叛亂——查理一世出征平定叛亂——亨利埃塔·瑪麗亞挺身救子——國王凱旋而歸


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王太子。迄今為止,歷代英王中叫查理的就只有他們父子二人,之后再也沒有叫查理的英王了。查理父子的統治暴虐,國家暗無天日,災難重重。所以,查理這個名字便成了王室的隱痛,于是王室的各支后裔中再也沒有叫查理的了。

正如《查理一世》一書中所講到的,查理一世統治時期的特點是國王與人民之間的斗爭長期而堅決,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引發了內戰;國王戰敗,淪為階下囚,最后他在自己一座宮殿前的石臺上被處死。這場戰爭非常可怕,就在戰爭的最后階段,也就是在查理一世淪為階下囚之前,他本人像罪犯一樣過著流亡的生活,他的家人們分散在異國他鄉,敵人控制了他的城市和堡壘。作為長子的查理王子也理所當然成了人們仇恨的對象。因此,查理王子早年經受了巨大的磨難。其實,他過了一段非常平靜的生活。然而,父親暮年的艱辛和苦難對于王子生命的最初階段可謂是一個“黑暗”的黎明。查理一世的一生好比一條河流,起初是陽光下的一條碧溪,流經一片崎嶇與黑暗的領域,最后奔向可怕的深淵,籠罩在陰郁中,被圍在暴風雨里。然而,如果把查理二世也比作一條河流的話,那么他發源于曠野中崎嶇的高山,并且另有一條河流從他的發源地注入,他開始奔騰跳躍,從懸崖到峭壁,河水變得渾濁,卷起了泡沫,最后流經一片平原,并浩浩蕩蕩地注入大海。

查理一世的油畫像,杰勒德·凡·洪特霍斯特(1592—1656)繪于1628年

查理王子的母親,也就是查理一世的妻子,是一位法國公主。她的名字叫亨利埃塔·瑪麗亞。她天賦異稟,美麗動人,勇敢無畏。亨利埃塔·瑪麗亞是天主教徒,當時的英格蘭人對信奉天主教的人有極深的敵意。因此,亨利埃塔·瑪麗亞遭到了英格蘭人的極端猜忌。她的一舉一動都在英格蘭人的密切監視之下,而且英格蘭人也不愿意他們的王位繼承人在她的家中長大。英格蘭人對國王的仇恨與日俱增,但他們對亨利埃塔·瑪麗亞的仇恨程度似乎比國王要強烈一倍。英格蘭人還出版宣傳冊,說她是赫思之女,是迦南人,說她搞偶像崇拜,像她這樣有比異教徒還惡劣血統的人根本就不配有后代。

少女時代的亨利埃塔公主

亨利埃塔王后油畫像,安東尼·凡·戴克(1599—1641)繪于1636—1638年間

1630年,二十一歲的亨利埃塔已經結婚將近四年。她曾育有一子,出生之后沒幾天便夭折了,更受盡了國人的奚落,因此,她在英格蘭生活得并不幸福。像大多數英格蘭人一樣,她的丈夫——查理一世也是一名新教徒。在當時那個年代,夫妻宗教信仰不同是件大事,其重要程度遠遠超出了今天的宗教信仰的差異。即使是現在,夫妻雙方持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婚姻生活中也會妨礙家庭幸福,致使家庭破裂,無法修復。如果理性和思考有可能控制兩顆年輕的心相互產生的那種浮躁沖動,那么宗教信仰的差異——如果這種差異真實存在的話——則會被認為是婚姻結合中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由于與丈夫的宗教信仰不同,同時又是公眾仇恨的對象,所以亨利埃塔·瑪麗亞王后生活得并不幸福,只能孤獨地住在位于倫敦西部威斯敏斯特的圣詹姆斯宮。1630年5月,英格蘭清教徒前輩在普利茅斯登陸的十年之后,王后在這里生下了她的第二個兒子,也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剛出生的王子一點兒也不漂亮,但后來他卻長成了一位英俊瀟灑的男子漢。國王查理一世對兒子的出世喜出望外。翌日,在一大隊禁衛軍和貴族隨從的陪同下,查理一世來到倫敦圣保羅大教堂,當眾為孩子的出生和王后的平安感謝上帝。這支隊伍在大街上行進之時,所有人涌向街頭,駐足觀看。人們的注意力被正午時分高掛云端的一顆依稀閃爍的星星所吸引。這種景象并不十分罕見,但很少有這么多人親眼目睹。那顆星星毫無疑問就是太白星。太白星有時比較明亮,即使在太陽升起之后人們也能看到。然而,當時的倫敦人并不是知識淵博的天文學家,因此,他們將這顆在王子出生之時閃爍的星星視為一種超自然力量,預示著王子日后的偉大和榮耀。

小王子洗禮的準備工作在7月進行。王子的洗禮是頭等大事,而且在小查理王子受洗之際有一件事情值得人們特別關注。當時英格蘭的宗教改革剛開始不久,此時又恰逢英格蘭教會重組以來第一次為英格蘭王位繼承人安排洗禮。這里有座小教堂,它與圣詹姆斯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像其他與歐洲王室宮殿有關聯的教堂一樣,這座小教堂甚至與貴族的私人城堡和官邸也有一定的關系,因此王子的洗禮便在這里舉行。這種場合通常會有某些被稱為教父、教母的人出現,他們負責將天主教的道德準則小心謹慎地傳授給接受洗禮的孩子。當然,這只是流于形式的一種職責,教父教母們的真正目的似乎是為年幼的教子們送上自己的禮物,以表達他們被指定成為教父或教母這一榮譽的謝意。在小查理王子的受洗儀式中,王子的教父教母是法國的一些王室要員,是王后的親戚們。然而,這些人不能親自參加王子的洗禮,于是他們便委托英格蘭的貴族成員代表他們參加洗禮儀式,并向王子進獻大禮。這些代表中有一位公爵夫人,她將一顆價值三萬美元的珠寶獻給了王子。

圣詹姆斯宮是英王的正式王宮,亨利八世1530年下令開建。圖為圣詹姆斯宮的北門。查爾斯·懷爾德(1781—1835)繪于1819年

查理王子出生不久的畫像,法國油畫家賈斯特斯·凡·埃格蒙特(1602—1674)繪于1630年

英格蘭國王的長子都會得到威爾士親王的頭銜。根據英格蘭的傳統習俗,威爾士親王小時候應該由威爾士保姆照料,這樣王子學會說的第一句話便是本族語。王子的保姆已經找到,同時指定了為王子搖搖籃的人,還有其他負責王子生活起居的官員們,所有這一切都以極其壯觀奢華的儀式準備就緒。根據英格蘭的風俗習慣,仆人們會獲得一定的報酬,作為服侍主人或其他居住在私人住處的賓客的所得;他們也會因為提出那些如何舉行盛大洗禮的奇思妙想而得到獎賞。其中有一位教母乘坐王后的馬車前往宮殿參加小王子的洗禮,在眾多隨從中,負責照看她的馬車的六名男仆每人得到了五十美元的獎賞,馬車夫拿到一百美元的獎賞,還有那些身著盔甲、負責馬車安全的騎兵們每人都得到了兩百五十美元的獎賞。參加此次洗禮的王室成員的服飾相當華貴,一律采用紅色花紋修邊的上等白色綢緞。

于是,小王子成了當時的焦點人物。王后專門請人為王子畫了像,并將畫像送至法國她的母親那里。然而,身為孩子母親的王后并沒有在附送畫像的信中夸贊王子的美貌。事實上,王后說小王子長相丑陋,她為此感到羞愧,不過她又補充道,小王子的身高和胖乎乎的身體將會彌補相貌的缺陷,而且他的容貌顯露著嚴肅而莊重的神情。王后堅信小王子比她自己要聰明得多。

隨著小王子一天天長大,英格蘭的宗教與政治沖突也不斷增加,直至王子長到能夠從旁人的對話交流中讀取重要信息的時候,英格蘭議會便開始提防王后可能對王子施加影響。他們急切希望小王子被教導成新教徒,非常害怕王后設法將天主教的思想和原則偷偷地灌輸給王子。

王后堅持說自己并沒有那樣的企圖,也許她真的沒有那樣想過。然而,在當時那個年代,只要能夠有效地推動正統宗教向前發展,任何錯誤托詞或蓄意欺騙的行為總被認為是可行的。王后也確實向她的孩子灌輸過一些天主教思想,因為除了查理王子,她還有其他的孩子。王后曾經將一個通常用象牙、銀子或金子做成的十字架送給她的女兒,這是一枚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像;她還送給女兒一串天主教徒祈禱時用的琉璃念珠。亨利埃塔偷偷地將這些東西送給女兒,告訴女兒把這些東西藏起來,并教會女兒使用它們的方法。英格蘭議會把這種擾亂王室子嗣思想的行為視為罪大惡極,于是他們想盡辦法將查理王子和他的母親隔離開來,同時安排新教教士對查理王子的弟弟妹妹們進行新教信仰的引導教化,這樣的安排嚴重影響了亨利埃塔王后享受子女陪伴的愿望。英格蘭是個新教盛行的國度,對于一個嫁給英格蘭國王的天主教女士來說,她根本不能指望被允許以自己的宗教信仰來培養子女,而且不能把自己堅信的那種-也許是唯一的-能夠讓孩子們得到上帝關愛和保護的方法教給孩子們,這對于一位母親而言肯定是非常困難的。

亨利埃塔王后與查理一世、查理王子和瑪麗公主。安東尼·凡·戴克繪于1633年

1715年的大英博物館

在倫敦一間巨大的“儲藏室”中,存放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包括書籍、手稿、遺物、古董、繪畫以及其他一些紀念物品,這里就是大英博物館。在博物館中保存的歷史文獻中有很多亨利埃塔寫的信,還有查理王子童年時代書寫的若干封信件。其中有一封亨利埃塔寫給查理王子的書信,當時小王子年僅八歲。書信的內容是亨利埃塔批評小王子不愿吃藥。當時查理王子正由紐卡斯爾勛爵照料。


查理,很抱歉第一次寫信就責備你,因為我聽說你不肯吃藥,我希望只有今天這一次,我希望明天你把藥吃了,因為如果你不吃藥,我就會去你那里,親自看著你把藥吃了。這些藥對你的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我已經命令紐卡斯爾勛爵傳話給我看看你今晚是否乖乖吃藥。所以,我希望你不要給我帶來不便。好了,信就寫到這里,就此擱筆。

愛你的媽媽

亨利埃塔·瑪麗亞


信封上這樣寫道:“我最親愛的兒子,王子收。”

王后在給兒子寫第一封信的時候肯定費了不少心思,因為盡管書信當中出現了一些拼寫錯誤,但與王后用英語書寫的大部分信件相比而言,這封信真的已經很不錯了。王后對英語不太熟悉,她只能像往常一樣用自己的母語進行語言交流。

隨著時間的流逝,國王查理一世與人民以及議會之間的沖突變得越來越尖銳。盡管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君王想盡一切辦法來挽救曾經對他忠貞不二的大臣們,但他們還是一個接一個地遭到逮捕、出庭受審,并被判處死刑、身首異處。各黨派紛紛成立,參政積極性高漲。發生在王宮周圍的騷亂不絕于耳,直接威脅著國王與王后的人身安全。亨利埃塔隨之成了這些沖突表現出的仇恨所針對的特殊目標,而國王本人對他岌岌可危的王位也感到心煩意亂。英格蘭的局勢不容樂觀,蘇格蘭的情況則更為糟糕。蘇格蘭發生了真正的叛亂,形勢非常危急。國王查理一世決定親自前往蘇格蘭平定叛亂。這樣一來,可憐的王后只能用她微乎其微的權力保護自己以及王室子嗣的安全。

內戰前的亨利埃塔王后與查理一世及小查理

距離倫敦不遠處,有一座名為奧特蘭茲的古老宮殿,國王查理一世出征平定叛亂的時候,王后就住在這里。這里地勢低洼,非常荒涼,四周被護城河包圍著,只能通過吊橋才能進入此地。亨利埃塔之所以選擇在奧特蘭茲宮居住,是因為她自己認為這里更安全。除了威爾士親王之外,其他孩子都和亨利埃塔在一起,因為小王子不能完全處于王后的照料之下。不過,查理王子還是經常來看望他的媽媽,王后也會時不時去看望小王子。

在丈夫不在身邊的那段時間里,亨利埃塔王后遭受了許多嚴峻而痛苦的考驗。她與丈夫的通信經常會被阻斷。王后急切地想要知道國王此行是否順利,能否取得成功,有時得到的消息令她鼓舞,讓她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比如,一名軍官將國王的一封信轉交給王后,她便給這名軍官寫了一個便條。便條是用不太標準的英文寫成的,這再次說明這位遠嫁的法國公主對英語掌握得并不是太理想。那些熟諳法語的人對王后所犯的語言錯誤很感興趣,這些錯誤都是由于王后在使用母語時自然而然產生的。比如這封亨利埃塔王后寫給愛德華·尼古拉斯爵士的信:


尼古拉斯先生,我已經收到您的信,就是您給我帶來的國王的信。國王在信中說他在蘇格蘭受到熱情的歡迎,還說蘇格蘭的百姓與軍隊看到國王非常高興,這樣的場景以前從未見過。愿上帝保佑這樣的情況會一直持續下去!

您的朋友

亨利埃塔·瑪麗亞


在國王遠征蘇格蘭的時候,英格蘭議會曾威脅王后把孩子們從她身邊帶走,據議會說,這是因為擔心孩子們待在王后身邊的話,會被她教化成天主教徒。這件事令王后驚恐萬分,痛苦不堪,于是她聲明自己絕對不會用天主教信仰來撫育自己的孩子們。她心里非常清楚這種做法是違背國王的意愿的,也不符合英格蘭民眾的愿望。為了降低把孩子們從她身邊帶走的風險,王后只好獨自離開奧特蘭茲宮,前往其他宮殿居住。從此以后,王后只能偶爾探望自己的孩子們。盡管王后不能和孩子們待在一起,但她的心卻永遠和孩子們在一起,同時,她密切提防著任何想要把孩子們從她身邊奪走的企圖。

愛德華·尼古拉斯(1593—1669),英格蘭權臣,查理一世與亨利埃塔王后的忠誠支持者,圖為其畫像

后來,王后得到消息,一支武裝力量深夜聚集在奧特蘭茲宮附近,奉命控制她的孩子們,甚至打著王后自己圖謀將王室子嗣帶離英格蘭前往法國的幌子。亨利埃塔是一位勇敢無畏的女人,孩子們所面臨的威脅激發了她的全部力量。王后立即派人送信給自己能依靠的所有朋友,讓他們全副武裝,組織所有能召集的人,于當天夜里在奧特蘭茲宮的花園集合。同時,她下令讓倫敦城內外正在休假的軍官也在花園集合,他們所有人都服從王后的命令。王后還把家里的所有人包括在廚房干活的最低等的仆人全部武裝起來。就這樣,從黃昏到夜晚,各個分隊一支接一支進入奧特蘭茲宮,其中一支小型部隊駐扎在奧特蘭茲宮的花園里。從當天晚上到第二天早上,該部隊一直在街道上執行巡邏任務,王后用她英勇無畏的精神激勵著將士們。如同母獅保護幼崽一樣,情緒激動的王后保護著孩子們,始終讓他們待在宮殿里,膽戰心驚地等待著災難的降臨,盡管他們根本不知道那災難是什么。

16世紀的奧特蘭茲宮

下面列舉的是當時王后子女們的姓名和年齡:


查理,威爾士親王,本書的主人公,十一歲。

瑪麗,十歲。盡管只有十歲,但已經許配給比自己大一歲的奧蘭治親王威廉。

詹姆斯,約克公爵,七歲。后來成為國王詹姆斯二世。

伊麗莎白,六歲。

亨利,幾個月大的尚在襁褓的嬰兒。


在沒有遭到任何進攻的情況下,王后等人度過了這個夜晚,盡管大量的軍事力量已經聚集在附近,但最終很快就被解散了。他們雖然安然度過一晚,但王后的恐懼沒有得到一絲緩解。于是,她著手安排,以便在必要時離開英格蘭。她派遣一名忠誠的朋友兼仆人前往樸茨茅斯將船只準備妥當,如果目前的形勢持續惡化,她便可以帶著孩子們逃到那里,隨時登船離開。

然而,她根本就沒有機會利用這些已定的安排。事情的發展似乎有了轉機。國王陛下從蘇格蘭回來了,受到本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和美好祝愿。當然,王后喜出望外地迎接國王回國,她一下子長舒了一口氣,她覺得有了國王在身邊就有了保障。反對王室的中心——倫敦開始顯現出一派忠誠友善的景象。作為回報,國王決定舉行盛大的入城儀式,并對當局進行視察。當時,國王坐在奢華的王室馬車里,小王子坐在他的旁邊。亨利埃塔王后坐在自己的敞篷馬車里跟在他們后面,其他的孩子坐著別的馬車緊隨其后。穿著華麗、裝備精良的警衛和隨從大隊對王室成員前呼后擁,街道的兩側擠滿了百姓,他們用雙手揮舞著手帕和旗子,歡呼雀躍,高喊上帝保佑國王。在這種熱烈而成功的喜悅氛圍中,亨利埃塔靜靜地跟在后面。這時,她的焦慮得到了緩解,她的悲傷與煎熬已經結束,內心感到無比幸福,充滿希望。正如她自己想象的那樣,她再次與丈夫和孩子們團聚,與她的子民也重歸于好。她心里想著自己的苦難終于要結束了,可是,唉!她的人生苦難才剛剛開始。

亨利埃塔王后的孩子們,從左至右分別是:瑪麗、詹姆斯、查理、伊麗莎白和安妮。安東尼·凡·戴克繪于1637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正定县| 大竹县| 彰化市| 富蕴县| 屯留县| 隆子县| 金阳县| 连山| 德昌县| 德州市| 昌黎县| 高台县| 塔城市| 宁武县| 察哈| 哈尔滨市| 绿春县| 临邑县| 泰来县| 富蕴县| 克什克腾旗| 武清区| 渝中区| 封开县| 桦南县| 新源县| 镇康县| 无锡市| 鄯善县| 平遥县| 满洲里市| 漳浦县| 嘉禾县| 马关县| 东丰县| 武功县| 五台县| 壤塘县| 乐清市|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