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時間的小偷和兄弟連
很久很久以前—其實就大概30年前吧—孩子們還沒有多少功課,會有一群鄰居朋友在街上玩耍。他們自己找樂子,通過聽、看、摸、聞、嘗去體驗三維立體的大世界:騎單車、爬樹、打棒球、玩雪球或水球。如今往你所在的街區瞧一下:看不到一個孩子。再看看你的兒子,孤單地坐在安全溫暖的房間里。他拿著電腦游戲的控制桿,用武器射擊,在戰區中攀爬,與敵人搏擊,沖著屏幕大喊,來發泄他一些本能沖動。
科技的許多方面都發展迅猛,但也有眾多問題仍有待解決。我們現在是否過分擔心電子游戲和社交媒體的影響,正如我們的家長在20世紀50年代時擔心電視對我們的影響?還是我們已經陷入了對危險的漠視之中,像同一時期香煙廣告里的醫生那樣,催促人們“給你的喉嚨放一個假……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10]?每個家庭和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那么我們如何能深思熟慮地為每種游戲設計適當的規則呢?
這并不容易。電子游戲在過去20年間被大量、廣泛地研究,研究結果認為每位家長都應該有責任定下一些規矩。研究的發現使人如此不安,以至于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5)將“互聯網游戲疾病”定義為一種新型的癥狀,需要深入的調查:“‘玩家們’像強迫癥一樣玩著游戲,達到了對其他事物不感興趣的程度,而他們持續和反復的在線活動在臨床上表現為嚴重的精神傷害或痛苦……當他們離開了電玩,便會出現戒斷反應。”[11]
從臨床上來講,你的孩子沉迷電子游戲以致達到在生活眾多方面都出現機能障礙的概率是極其微小的。介于8到18歲的游戲玩家中只有8%達到這個標準。[12]
對于大部分男孩來說,在數碼時代的友誼,包含了通過語音一起玩網絡游戲,使得彼此可以擁有“合作、對話、閑聊的樂趣和一起玩耍的快樂感覺”[13]。一項發表在《兒科》(Pediatrics)期刊上、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大型研究表明,與不玩游戲相比,那些每天花一個小時或以下的時間在任何平臺玩電子游戲的10到15歲的少年兒童,心理適應能力比同齡人更好,而那些每天玩3個小時以上的人則恰恰相反[14]。
盡管如此,對于許多家長和他們的兒子來說,每天為玩游戲的時間爭論,仍然是持續性沖突的根源之一。雖然男孩們不會躲在他們的房間里好幾天不出來,不吃飯也不洗澡,但他們連續花幾小時玩一局游戲,已經符合非臨床特征,即俗稱的“上癮”的定義了。
蘭迪·庫爾曼博士(Dr. Randy Kulman)是Learning Works for Kids公司的創始人,專門評估教育類型的手機應用和視頻,他同意:“從心理適應性上說,每天玩一個小時的游戲看起來是最健康的游戲時間了。”要把你的孩子從游戲中拉出來,他們建議要培養一個持續性的生活習慣。每當到游戲環節結束前的十分鐘,要用一個孩子能看到的計時器來提醒孩子。當時間到了,來一點常規的活動,例如吃點零食小吃,或者一起討論一下剛剛的游戲。
你可以通過與自己比較的例子向孩子介紹“限量”的概念:“要是有太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的欲望就會超越我們的判斷力,使我們忘了什么是對我們有益處的。以巧克力蛋糕為例吧。要是家里總是放著巧克力蛋糕,我會不斷地想吃,雖然我知道那會對我的健康不利。我想吃蛋糕的欲望會比我的意志力更強大。我不能讓你玩電子游戲玩到超過對你健康有利的時間,即使我明白你現在馬上就會不同意我的建議。”
隨著他們長大,大部分男孩子會選擇那些可以讓他們沉浸在搏斗、幻想世界或犯罪活動的游戲,要在游戲里取得成功就要追逐游戲中的人,用槍把他們射倒,或者征服他們。最新的研究沒有指出玩暴力的電玩和現實世界中的暴力行為有什么聯系,但是,再一次強調,游戲需要適度,而你可以借助你對孩子的了解去幫助你做出判斷。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當男孩玩電子游戲去了,他們錯過了什么做別的事情的機會嗎?他們沒有在不同環境下和其他孩子或大人面對面地交流。男孩比女孩更需要練習與人面對面的交流,在真實生活環境中練習自控力,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學習妥協,閱讀其他人的表情等。一個男孩如果在社交場合中表現得比其他人更木訥,那他更有可能是缺乏人際交流技巧的練習。有一群一起玩網絡游戲的小伙伴,絕對可以成為一個小男孩生活中的積極部分,但同時玩游戲的時間必須控制在限度內,網絡游戲之外的玩伴以及戶外活動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電子游戲可以帶來從健康到不健康的持續性效果,如下圖所示:
對電子游戲產生興趣→ 獲得樂趣和習得游戲技巧→ 熱情和自豪感→全神貫注地投入→ 沉迷
你如何判斷兒子處在哪個階段呢?結合他全部的生活安排來指引你定下他的游戲時長吧。除了跟朋友們玩游戲,他還喜歡跟朋友進行別的活動嗎?例如運動、看電影或到鄰居家里玩。他的老師有沒有評價他參加學校各種活動時精力充沛?(注意:我不要求他要成為活動中的領袖、性格外向或受歡迎。這些是美國人心目中的理想品質,但并非情緒健康的基本素質。)他是否享受和家人聚會或外出旅游的時光?他是否喜歡和爺爺或奶奶、外公或外婆、叔叔或舅舅、表兄弟姐妹或家人的朋友,或父母的朋友聊天,而對方也喜歡和他聊天?他還有沒有其他熱衷的興趣(收集棒球卡、搜羅各種知識或故事),能夠提供足夠的談話素材,讓他在和新朋友或認識的人聊天時展示他特殊的專業知識?要是這些問題的回答大部分是肯定的,也許你已經把兒子的游戲時間調校得剛剛好了。繼續保持警覺,關注他生活的平衡并根據需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