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克與裝甲車圖鑒(白金版)
- 《深度軍事》編委會編著
- 877字
- 2020-06-10 15:14:40
英國“百夫長”主戰坦克

概況
“百夫長”(Centurion)坦克是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研制的主戰坦克,但未能參與實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百夫長”坦克持續生產并在英國陸軍服役。
優點
“百夫長”坦克的裝甲先后加厚了兩次,Mk 5型之前的裝甲厚76毫米,到Mk 13型時增加到150毫米。

結構圖

3D圖

南非陸軍的“百夫長”主戰坦克

瑞典陸軍裝備的“百夫長”主戰坦克
研發歷史
“百夫長”坦克的研發工作可以追溯到1943年,當時英國坦克設計局被要求設計和制造一種新的重型巡航坦克。1945年4月,6輛原型車被交付給英軍。英國陸軍決定直接把它們配備給裝甲部隊,以便參加德國境內的戰斗,在戰斗環境下接受檢驗。由于戰爭結束,英國人的實戰檢驗計劃落空,但英國陸軍仍然決定讓新坦克在歐洲大陸接受長途行軍等項目的測試。1945年,通過檢驗的新坦克開始批量生產,軍用編號為“百夫長”Mk 1型。除英國外,“百夫長”坦克還出口到埃及、以色列、伊拉克、印度、加拿大、丹麥、荷蘭、南非、瑞典、瑞士和澳大利亞等國。
性能解析
“百夫長”坦克有十余種型號,某些型號又有變型。雖然型號眾多,但“百夫長”系列坦克的車體結構基本沒有大的改動,車體為焊接結構,兩塊橫隔板將車體分成三部分。前部左側是儲存艙,內裝彈藥和器材箱,右側為駕駛艙。車體中后部依次是戰斗艙和動力艙。駕駛員有1個向左右開啟的雙扇艙蓋,每扇艙蓋有1具潛望鏡。由于“百夫長”坦克的車體較重、發動機功率不足、燃油儲備較少等缺點,導致機動性較差。
武器特點
“百夫長”MK 1和MK2型裝有1門77毫米火炮,MK3型和MK4型改為1門帶抽氣裝置的83.4毫米火炮,攜彈65發,可發射初速為914米/秒的榴霰彈、初速為1432米/秒的脫殼穿甲彈和初速為601米/秒的榴彈。從MK5型開始換裝了105毫米L-7線膛炮,發射脫殼穿甲彈時的有效射程為1800米,發射碎甲彈時的有效射程為4000米,訓練有素的炮長和裝填手可使射速達到10發/分。“百夫長”坦克的輔助武器為1挺7.62毫米機槍,后期型號增加了1挺12.7毫米機槍。初期制造的“百夫長”坦克火控設備簡單,直到20世紀60年代許多英國“百夫長”坦克才補裝了紅外駕駛燈,在火炮左側安裝了主動紅外探照燈,車長和炮長還裝有紅外瞄準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