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揚帆起航的事業

內官的效率是真的快,與大臣們的執政效率形成鮮明對比,即使這個點榮家書鋪還沒開張,也硬是不過一炷香就帶回了兩卷天龍八部,趙煦估計也知道這樣在朝參看書不太好,于是道,“朕有點乏了,諸卿可繼續議事,章卿代為主持。”

趙煦自顧自的回書房看書去了,可朝會還得繼續,于是章淳無奈的接著主持下去,從議定標點符號的使用及推廣,再到推舉合適之人進行各經的重修,要不是章淳是獨相,以北宋官員的體制與效率是很難如此快就做出決策的。

.......

皇宮外,天已經大亮,整座汴京城也都動起來了,到處是擁擠的人群與不絕于耳的叫賣聲,間或能聽見一兩聲看不對眼的叫罵聲,異常的刺耳。

趙明誠一路打著哈欠去往太學,在龍津橋附近撞見了賣報王越,頭上身上貼了不少狗皮膏藥,長期營養不良加上頻繁又大力的叫賣聲,趙明誠看到時其嗓子已經喊得沙啞無力了。

趙明誠在橋邊買了杯茶水遞過去,順手接過他手上的報紙,問道,“不是讓你休息幾天的嗎,怎么跑出來了,小乙呢?”

“本來是小乙哥來的,他天沒亮就去東華門賣報給那些大官了,給我們買了早飯回來后就因太困睡過去了。”王越一口就喝光了茶水,接著說道,“我們見他太辛苦,就沒喊醒他,然后我,我就代替他來咯。”

臥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小乙還是機靈啊,知道走高層路線,自上而下。

“行嘞,你回吧,剩下的我帶去太學,那里想看的多,以后還想出來賣報,就和你小乙哥學學納氣之法,你這么喊遲早喊啞了。”

王越喊這么久,也沒賣出去一張,趙明誠還是有些心疼,正好自己要去太學,順便再打打廣告。

按照趙明誠的安排,這些孩子每天早上會在汴京各個主要街道賣報,上午和下午則由師師用千字文教大家識字。由燕青統一安排管理這些孩子,趙明誠負責給大家發工錢,包食宿與教育。

這些孩子被安排住進了編輯部的后院里,緊挨著云家書坊,他不在的時候則讓云不悔幫忙照看留意。

太學內的明經堂前一排排的太學生按次序進行點卯,趙明誠來的早,一圈人圍著他,有湊熱鬧的,有好奇買報的,也有代購的。

“賣報了,賣報了,今年科舉有新動向了。”

“蔡兄啊,你要買是吧,幾份?三份是吧,誠惠六十文。”

“賣報了,獨家點評狀元殿試策論文章,別搶,兩份共四十文,嫌貴?那你還我。”

雖然賣的還行,但觀望的人還是太多了,光看不買可不行,自己還趕著上早讀呢,上殺手锏了。

“風流才子周邦彥夜宿京都花魁處,二人唱和最新詞作盡在今日的汴京日報,預購從速啊,只剩最后20份報紙了。”

趙明誠還是知道這些悶騷太學生喜歡啥,畢竟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抓住他們心癢癢的地方,報紙很快就售罄了,就假正經的胡學錄在點卯完也要了一份帶去學官休息處偷偷的閱覽。

因為這時候各種小報才剛產生不久,內容又是官府不允許流傳的朝堂消息,所以都是悄悄的販售。

而趙明誠這種報紙,完全不涉及朝堂與官家,只要審核不出問題,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販售,加上一些宣傳手段,在汴京報紙市場占據龍頭地位是很容易的事情。

賣完了的趙明誠回到誦經堂,就被小伙伴們都圍起來了,手上僅剩的一份報紙,準備再看看有沒有什么值得改進的地方,就被手速驚人的小蘿卜頭搶走了。

聶昌自不必說,他昨天也參與了這份報紙的制作,跑了好幾處地方,功勞苦勞都有,見報紙在太學大受歡迎,還是非常高興的。

“德甫,聶昌才華好,進你的那什么編輯部,我沒意見,”朱勝非義憤填膺,怒不可遏,突然又低聲說道,“可為啥呂家那個也能進,我,很不服氣!”

“他詩文鑒賞真的不錯,”趙明誠誠實的回答道,見朱勝非氣的胖臉更大了,丟給他一個錢袋,“我準備這些天在報紙開個美食專欄,藏一你晚上就去品嘗這些汴京最知名的美食,然后寫份全面的美食評測。”

“德甫,我就知道你了解我,”朱勝非忽然又想到一個嚴重的問題,“那錢呢,吃美食的錢呢?總不能讓我吃霸王餐吧”

“對,盡量吃霸王餐,你要說服店家我們的報紙可以給他們打廣告,希望他們給我們免單,我們到時候測評可以稍微給他們加半句好話,藏一啊,我只能提供2兩銀子,剩下的看你的本事了,如果還有多,記得還給我。”

不理目瞪口呆拿著錢袋的朱勝非,趙明誠也接著發展了周圍一些感興趣的太學生作為外勤記者或編輯,作為汴京日報日常的新聞素材與調研的來源,可比昨晚趙明誠帶著聶昌各家酒樓去套店小二話要強,也更省錢。

小蘿卜頭還小,正處于天天吸取知識文化的階段,家里也不咋差錢,趙明誠也就沒打算讓他到處跑,丟給他一個閑差事,太學內如果有學官或者優秀生員要投稿,讓小蘿卜頭代為轉交給編輯部。

趙明誠差不多交代完了后,又開始認真研讀經義了,馬上四月底了,每月太學都會組織一次私試,這次是考經義,所以趙明誠要加快進度了,盡快升入上舍,然后尋機會進入官場,最后的手段才是科舉。

汴京日報第一天的發行是成功的,雖然只印了一千份左右,但經過各個主要街道以及東華門和太學這些地方的集中消化,成果斐然。

因為用的是活字印刷,成本只有工錢與紙墨錢,加上月結的編輯費,以及賣報紙的勞務費。整體來說還是相當便宜,按1000份計算,成本是6-7文一份,賣了20文,絕對的暴利!當然趙明誠還是有原則的,上了報紙的都會讓云坊主登記好,按規定發放稿費。

小報用的都是雕版印刷,出的也比汴京日報要慢,不是時間慢,是消息慢!

其成本大致在20-30文左右,其定價是40-50文,差不多一本普通雕版書的價格,小報的雕版用了一次就沒用了,所以成本確實難以降的下來,再加上經常要打點進奏院的邸吏,有時成本甚至在30文之上,但不管怎樣,利潤還是相當豐厚的,有了固定的客源后,更是一本萬利。

無怪乎南宋時期的小報寧可冒著違法犯罪的風險也要繼續搞下去,即使皇帝與大臣的打擊力度再大,也難以根絕。

馬克思有言,對利欲熏心者來說,當利潤達到100%的時候,他就敢于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當利潤達到300%的時候,他就不怕上斷頭臺。

ps:太學考核學生成績和學生升等以及學成授官的制度,稱為“太學三舍考選法”,簡稱“三舍法”。

外舍生和內舍生每月考試經義或詩、賦、論、策一次,由學官自行出題,派其他學官負責考校(評分)和試卷封彌、謄錄等職,三天后揭榜。這叫“私試”。私試每季考三場,第一月考經義,第二月考論,第三月考策。每年年底,比較成績優劣,每十人錄取一人,升入內舍,稱為“外優”。

內舍生私試成績合格,年底計算總成績為優,則為“內優”。每年二月底三月初,朝廷派遣外官主持外舍生和內舍生的考試,太學派一兩員學官陪考,稱為“公試”。外舍生公試成績及格,可升入內舍,視去年和當年私試和公試情況決定晉升等第(分好幾等)。

上舍生每兩年舉行一次,由朝廷委派外官主考,命題極難,比省試還隆重。考試成績分優、平、否三等,前兩等為及格。內舍生前年已取得“內優”,上舍試又列優等,即升補為上等上舍。其次一優一平,升為中等上舍。再次為二平或一優一否,升為下等上舍。上等上舍,可釋褐授官;中等上舍,可“免省”,直接參加殿試;下等上舍,可“免解”,直接參加省試。

至此,太學取得了部分取士權,學校與任官相聯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旗| 昭觉县| 伊宁市| 乐至县| 新宾| 卢氏县| 油尖旺区| 漳浦县| 临清市| 嘉鱼县| 永嘉县| 抚远县| 鸡西市| 姜堰市| 庐江县| 治县。| 荥阳市| 光山县| 武城县| 阿巴嘎旗| 卢氏县| 澎湖县| 塔城市| 武山县| 德阳市| 云南省| 广昌县| SHOW| 平利县| 延安市| 德兴市| 乐亭县| 鹤山市| 宁都县| 德格县| 金坛市| 宾阳县| 台北县| 东乌珠穆沁旗| 阿拉善左旗| 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