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暴風雨的前夕
- 一時興起之三國風云
- 貓貓拳不識字
- 2265字
- 2020-05-30 22:05:27
高佑娶了蔡琰入門算是懂了什么叫所謂的從此君王不早朝,每天忙著在家繁衍后代。直到有一天,他帶著蔡琰出門游玩之時,碰到了一些頭戴黃巾,發放符水糧食救濟貧民的人。
高佑恍然想到,現在還不是享受的時候,怪不得說是紅顏禍水,這些日子非但夜夜笙歌,武藝和讀書的事全部都放下了,也沒有關心這天下大事,算是誤了事兒了。
經過一番打聽,果然是一名為張角之人創建了太平道教,攜張寶、張梁教眾不計其數,沒想到這太平道已經蔓延到了并州,現在已經是光和六年,沒記錯的話明年便會爆發一場歷史上最大規模以宗教模式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
高佑也不清楚在明年的什么時候,總之該未雨綢繆了,也就半年的準備時間了。
還好這段期間眾人對于自身的武藝沒有落下,高順也沒放下練兵之事,按照高佑之前吩咐,訓練一支五百人的精英部隊,雖然裝備沒有多精良,到是有了幾分陷陣營的氣勢。而呂布的騎兵自然也是訓練有素,高佑盤算了一下,這樣算是手上有五百步兵、兩百多騎兵,雖然遠遠不夠,不過也沒有辦法,高豐給予高佑的財力有限,高佑突發奇想準備自己創造商機賺錢。
其一便是美酒,這個時代的釀酒方法實在拙劣,釀出來的酒度數低還渾濁,遠遠不如后世的白酒香醇透徹。高佑雖然不是什么釀酒師,但也對釀酒方法略知一二。
其二便是造紙術,只需要便宜的原料干燥麥秸稈,碾碎之后沖洗成糊狀,在篩出來,反復晾曬即可。前世高佑對此甚是感興趣,曾經親手實踐過,雖然成品不咋地,但總比現在東漢末年的造紙方法簡單得多,而且目前造紙成本又高,賣的還貴,自己用后世改良的辦法雖然不保證質量頂尖,但賺到錢絕對是沒問題的。說干就干,高佑沖父親借了些許資金,準備先開一家酒坊和造紙坊再說。
坊內的工人全部為高府內部的家仆,這樣也防止秘方外泄,經過高佑親自監督,沒有多久便有了成果,酒坊釀出來的酒雖然不如后世的香醇以及清澈,但也比現在的濁酒強太多了,本身就好酒的高佑先品嘗了一番,便叫上兄弟幾個共同酣暢一番。
喝了此酒的人都說好,從未嘗過如此香醇之味,高佑見狀立馬就開始大批量制作先售賣一波再說,沒想到此酒在九原這一帶變成了名門大戶的專屬品,成為了炫耀的資本。以至于酒價越炒越高,讓高佑賺的盆滿缽滿。
造紙方面并不理想,造出來的紙卻沒有比現如今的紙強到那里去,不過好歹也是成本低,工序沒那么繁瑣,用來賺錢倒也沒問題。
短短幾個月高佑的產業已經小有起色,只不過他本人對商業并不通,已經越來越玩不轉了,手下唯一一個文人崔邵也并不擅長,因為在這個時代士農工商,士大夫們都瞧不起從商之人。
如果有蘇雙張世平那樣的手下就好了,唉。
高佑只好停止擴展范圍,開始囤積糧食,他知道錢馬上就不值錢了,貨才是王道。趁此機會也搞起了鐵匠坊,畢竟這手中還有精良的冶鐵方法和打造方法,要利用起來。
轉眼到了光和七年初,依舊是一片祥和,只不過時不時會出現一些散發符水之人,可卻也無人在意。
高順的步卒已經有大半人換上了精良的重甲長槍大盾,不過沒有高佑后世方法冶煉的產物,因為自己的作坊實在太小人數少,根本沒打出來幾件,到是給這幾個武癡的鎧甲換新了。
每天高佑都緊急匆忙,練武讀書練兵賺錢,他的內心變得越來越緊張,他不知道并州是否會遭黃巾軍襲擾,只能想辦法武裝自己保住家業,這幫官軍都是靠不住。
二月,從蔡邕那里得知有人供出京師中的內應黃巾道徒馬元義,馬元義被車裂,官兵大力逮殺信奉太平道信徒,株連千余人,并且下令冀州追捕張角,隨之傳來了各州郡的消息。
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所以被稱為“黃巾”或“蛾賊”,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他們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還是來了,這亂世。
不過其他郡傳來的消息中,并州這邊只有晉陽上黨一帶遭受了黃巾的擄掠,九原這邊倒都是小雨點罷了,看來窮鄉僻壤黃巾都不愛來。
“父親,孩兒請求招募義軍,報效江山社稷!”
“好,不愧是我高家男兒,我準許了,不過戰場刀槍無眼,佑兒定要護好自己周全,否則老子追到地府也要收拾你小子一頓!”
高佑沒有想到父親會如此痛快的答應了他。于是不到半月時間便募到了一千余人,加上本身的悍卒家丁,已經有接近兩千人馬了,高佑此時更加感受到自己的財力物力還遠遠不夠,這點資本還是不夠看。
不日,從晉陽方向傳來了消息,據說以郭太為首,攜楊奉、韓暹、胡才、李樂等部將共計十余萬的黃巾直撲晉陽,已經死死地圍住了晉陽城。郡守已經向其他郡地發出了求援。
高佑聽到這個消息立馬跟父親稟報了一聲攜呂布等人一眾出發,雖然母親德蕊內心極力反對,但也沒有說出來,畢竟高豐已經準許此事,表示好男兒自要報效江山社稷,不能當那懦夫之輩!
高佑這一路上并沒遇到什么黃巾賊,倒是遇到了不計其數的流民各地逃竄,眼見此景甚是悲傷,高佑突然想到,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收留流民借此囤積實力。
于是立刻寫下書信一封,交給親兵帶回九原,信中寫到高佑想到一個計劃,其一就是在自家歸屬的佃戶村子尋得一處作為根據地建設高家堡,吸取流民,其中流民只要有技能的便可以,不論是打鐵的種地的看病的,凡是一技之長都可以留在這里共同建設高家堡。其二便是給這些人提供一個崗位謀取生計,如果沒有一技之長就去種地,或者組成自衛民兵隊防護高家堡。高佑將這一計劃草草的寫了個大概,并且請求高豐本人親自實行此事,目前先建設高家堡,收取流民,后續事情等高佑回家之后再說。
高佑安排此事之后心里有有了點底,這樣就又有一個根據地保證生存了,這回放下心來直奔那晉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