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臺蹤跡:羅文與上海檔案工作(1949-1984)
- 上海市退(離)休高級專家協會管理專業委員會 上海黃浦區檔案局館
- 1337字
- 2020-06-04 17:37:33
羅文生平簡介[1]
羅文(1909—1997),河南省通許縣四所樓村人。原名婁淵富,字冠五(依諧音又叫光舞)。1926年從縣高級小學畢業。1927年5月參加中共黨員吳芝圃組織民團攻打杞縣縣城的起義。1929—1932年在省立淮陽二師就讀,193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秋至1933年任通許縣小學校長,因編輯進步刊物被撤職。1933—1935年,在北平俄文學校學俄語,1936—1937年先后任通許縣小學校長、杞縣私立大同中學教員,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隨校長王毅齋參與動員青年學生組建抗日武裝,協助學生抗日救亡宣傳隊在皖北、徐州等地進行宣傳演出。
全面抗戰期間,1938年2月,來到西安,由八路軍辦事處介紹到安吳堡抗日青年干部訓練班學習,經組織建議改名羅文。1938年5月—1939年7月,先后為旬邑陜北公學(第28隊)學員、延安抗大學員(四期,第一、二大隊)、太行山根據地抗大一分校學員。因與河南黨組織的聯系中斷,1939年3月在黨組織建議下重新入黨。后任抗大政治教員、黨小組長、抗大政治教員訓練班學員。12月隨太行山根據地的抗大一分校東遷至山東沂蒙山區抗日根據地。1940年先后任山東抗日根據地抗大第三團教育處政治干事(支委)、連隊黨課教員、政治教員。1942年春任第二團政治教員。4月任抗日根據地建國學院政治教員。1943年任建國學院黨工委委員、基層干部訓練班主任。1944年6—12月,兼任中共山東濱海區黨委黨校政治教員。1945年7月調中共山東分局城工部工作。
1945年8月—1947年10月任中共青島工委秘書、組織干事兼機關支部書記。1947年10月調中共山東濱北地委城工部,任干事兼支部書記。1948年2月,調中共華東局城工部,任秘書兼支部書記。1949年1月,任南下華東黨校隊長兼支部委員。
1949年5月隨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進入上海后,根據組織安排從事檔案工作,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暨上海市委辦公廳資料室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秘書處檔案資料室主任、秘書處處長、檔案處處長。1956年負責組建上海市檔案館籌備處,著手接收市委系統撤銷機關檔案,進行業務和制度建設。1959年年底上海市檔案局館成立,1960年1月任上海市檔案局副局長兼上海市檔案館副館長。其間認真貫徹國家檔案局的要求,重視開展檔案基礎工作和檔案利用工作,為上海各界檔案干部組織訓練班;重視中共黨史歷史文獻的收集,收集到《共產黨宣言》首版中文本交上海市檔案館成為珍藏。
“文革”期間,1966年6月—1971年4月,被作為走資派,受到批判、審查,在位于奉賢的市直屬機關五七干校勞動。1971年4月—1972年12月,在上海市革委會清檔組工作。1972年12月—1977年,任上海市檔案館領導小組副組長。
“四人幫”被粉碎后,1979年10月—1984年10月,任上海市檔案局副局長兼上海市檔案館館長,積極開展檔案的恢復整頓工作,集聚“文革”期間被下放到基層的檔案干部,對新參加檔案工作的人員組織開展培訓,組織青年工作人員學習外國檔案管理經驗,主持籌建上海檔案學會。并收集外國檔案發展史資料,嘗試編寫有關外國檔案發展史料匯編。
1984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發文,明確找到羅文1931年時入黨介紹人,恢復羅文自1931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同時參加共產黨的關系。1984年10月離休后,繼續致力于世界檔案史料的收集、整理,編寫有關外國檔案發展史文稿四篇:《談談外國檔案工作情況》(3.4萬字)、《美國檔案事業情況》(2.3萬字)、《蘇聯檔案事業概況》(4萬余字)、《日本檔案事業簡況》(2.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