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臺蹤跡:羅文與上海檔案工作(1949-1984)
- 上海市退(離)休高級專家協會管理專業委員會 上海黃浦區檔案局館
- 10413字
- 2020-06-04 17:37:36
第四章 在市檔案局、檔案館:保管與利用(1960—1966年)
(一)苦戰一年(1960年)
1960年(52歲)[70]
1960年1月—1964年8月,調任上海市檔案局副局長、上海市檔案館副館長,黨內任上海市人委機關黨委監委、市人委辦公廳黨委常委。[71]
全國省檔案館上海現場會(1月1日—14日)
1月1日,省檔案館會議秘書處搬到和平飯店去住,會場設在市人委后廳會議室(匯豐大樓底層)。
1月2日,到車站、機場、碼頭迎接各地代表,我到車站去迎接。
1月3日,下午1時許,曾三局長由北京乘飛機來滬。張中副局長由蘇州游覽回滬。
1月4日,從早晨2時起,到中午12時,連接幾批代表,今天來客是最高潮。
1月5日,國家檔案局召開“全國省檔案館上海現場會”會議,出席120余人,至14日結束。洛風副局長代表國家檔案局作報告;曾三局長作會議總結。會議指出,作為省委直接領導下的省檔案館,是文化事業機構,其基本任務是集中保管省級機關需要長期和永久保管的檔案,積極提供利用,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1月6日,大會續開,下午參觀市檔案館陳列室,晚看戲。
1月7日,各地辦公廳以上干部,市委秘書長請他們一下。
李家齊、李干輝、林德明、我四人談關于局、館的問題:局辦公設在哪里?
1月8日,大會發言;下午小組討論。
1月9日,續昨。10余單位討論1960年規劃。山東九人參觀團參觀館。
1月10日,主席團會;下午全體拍照。
1月11日,主席團會議,討論1960年工作要求。
1月12日,各地代表分路參觀本市各單位檔案工作和生產。
1月13日,上午大會閉幕,曾三局長總結報告。下午向曾局長匯報本市檔案工作情況。
1月14日,上午在大光明電影院開全市檔案干部大會,由曾三局長報告。關于黨政檔案統一管理問題;以黨的方針、政策為綱,進行整理問題;檔案工作當前的方針的解釋;技術檔案;縣檔案館的性質問題;基本經驗:(1)緊密依靠黨的領導,(2)群眾路線問題。學習問題:又紅又專,首先學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業務,要做個司馬遷、司馬光;保密問題等。
1月15日,全體代表同赴南京參觀現場。
建局的方案:局下設辦公室(3—5人);業務指導處(5—6人);館下設:辦公室(打字、收發);編譯組、歷史檔案組、國家機關檔案組、黨的檔案組:圖書館;技術組:攝影、復制、裱糊、裝訂。
1月16日,參觀江蘇省檔案館、南京史料整理處、雨花臺。
1月17日,游覽洪秀全天王府、夫子廟、燕子磯、石頭城(吳孫權都城)。
1月19日,業務指導組匯報評比工作:檔案中外文多,要配備外文干部8—12人。
1月20日,李干輝同志來,研究房子等問題。向市委寫一報告,內容:領導分工、辦公地點、機構、編制、干部調配。
1月21日,局、館兩辦公室房子確定,安妥,開始辦公。
1月22日,局、館各組長匯報到南京參觀南京史料整理處、南京市檔案館、江蘇省檔案館的情況。南京史料整理處:史料編輯組29人,大學、高中水平,1.大事年表,2.中國政治史料。
1月24日,為編譯組布置學習、選編環境:房子、外文工具、歷史知識書籍。
1月25日,局務會研究機構編制:局:辦公室、業務指導處(機關檔案室業務指導;市縣檔案室業務指導;技術檔案業務指導)。市檔案館:(1)辦公室(文書收發、秘書、攝影、打字、修復、復制),(2)黨委機關檔案部,(3)國家機關檔案部,(4)歷史檔案部,(5)編譯組,(6)資料室,(7)閱覽室。以上合計62人,現實有44人,尚缺18人。
1月26日,局、館組長會議,談思想情況。
1月27日,草擬關于局、館的機構、任務、編制和配備干部的向市委報告。
1月31日,到機關,修改向市委的報告。
2月1日,局、館辦公室會議。……刻幾顆章,1960年規劃,攝影制度、請假制度;助手、參謀、承上啟下、紐帶、智囊、辦公秩序。局:局務會兩周一次,辦公室會每周一次,各組會每周一次;館:館務會兩周一次,全體會每月一次。
2月2日,局務會議:加強局、館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健全室的工作:文書工作(立卷、保密制度),館的選材、譯編;突擊性的工作方法,翻譯外文檔案資料、全宗名冊、案卷目錄、歷史考證匯編。制訂1960年規劃,區建館。上海市檔案局向國家檔案局、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委報送《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基本建設檔案工作的請示報告》。2月25日,國家檔案局致函上海檔案局,希望在上海首先試行基本建設檔案的管理工作。[73]
2月4日,館現有46人,尚缺19人(其中英3,法2,日2,德1,打字員1),館46人中黨員29人,團員9人,群眾8人。房屋、檔案資料:庫房8659平方米,分散在十六鋪碼頭、光復路、中山東一路、四川中路、延安西路。危險房屋、三類防火,濕潮、塵;防盜、保密、保衛;檔案106.6萬卷:1.歷史檔案75.44萬卷(1/3需移出),260全宗;2.華東檔案26.2萬卷,66全宗;3.黨群檔案49000卷,76全宗。共計402個全宗。李秘書長示:基礎工作做好,林的主要精力放在局,干部紅專提高。中央原則、方針的決定,但不能代替地方,地方要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工作。……我,今天是交差。過去十年的賬未解決的問題,成立了局,要解決,材料是寶,弄不出是包袱,下一個決心今年搞出來。
苦戰一年!現在現行檔案、公社檔案如何安排;資料問題,與檔案有關的資料;干部能精干一些好,政治上可靠的黨團員,指名調,也不一定立即調到人。市委辦公地解決局辦公室,黨委機關檔案部;外灘房屋加固,改革保衛、保密條件,另一方面與城建局洽商。
2月6日,局務擴大會議,討論1960年規劃:制訂規劃的指導思想:(1)1959年6月1日會議制訂的新方針,曾的報告;(2)中央1960年規劃要點及要點;(3)大連技術檔案、廣東縣檔案館會、上海省館會……
我1960年規劃內容:(1)中央六點是館、室、技、指、訓、上下級,上海八點;(2)每點重點強調不夠,1960年明確解決幾個問題。要求將1949年、1950年的檔案進行鑒定,準備移交進館。局對全市要求提出要點,圍繞規劃挑選材料印發,規劃要眉清目秀。館的工作規劃:集中、收集:(1)革命歷史:匯報、吸取、系統材料;(2)國家機關:系統、專題;(3)舊政權:全宗調查、分清【玉】石、找寶,清理、系統整理、清除。收集有關資料;制度;利用、閱覽、工具、參考資料、譯目;翻譯、編寫史料。重點與一般;利用工作與基本建設。綜合性任務與各組任務:(1)編、譯工作;(2)熟悉家底;(3)各部門任務;(4)制度;(5)保密、保衛;(6)干部學習。第一季度主要工作:評比、布置1960年規劃;訓練干部;條塊干訓教師、技檔基礎知識;統一的規章制度;基建檔案;典型調查;統計。
2月9日,上午,市館搬運文件進庫。
2月10日,黨小組會。甲:成立局,組織生活兩地掛。局里亂,頭緒多,如局、館兩辦公室里的工作關系。……
2月11日,同林談工作中的問題:局、館辦公室調整,在三樓調整。同李、林談工作:突擊摸底,上海究竟有若干全宗?寫一報告給市委,外文翻譯問題。
2月12日,王健談局辦公房屋的建筑問題:給我們1000—1500平方米,即底樓和一樓的一半,余給農委、工業生產委員會。底層可按庫房要求(地基高些,內頂高2.3米)。要求我們再與秘書長直接談一下。
2月13日,成立保密保衛小組。館:查缺卷問題,方向對頭了,查清后寫報告。計算各種外文數量。配一反面材料資料室。建一珍藏室。搬出不屬上海地區檔案進庫600箱(已搬300箱)。誘導干部熟悉材料、系統材料,學近代史、現代史、中國革命史、中共黨史、匯編史料、譯編史料、寫史料。全市評比會,開400—500人中型會。
2月15日,局、館預算:共約330992元。庫房情況:延安西路33號,460平方米;47932卷,12518件;四川中路220號,3415.19平方米,152515卷,84308件,650箱;四川中路215號,3630.87平方米,1950箱;中山東一路11號,212平方米,50000卷;十六鋪寧紹碼頭,524.32平方米,2400箱;光復路倉儲公司第三庫,391.07平方米,2070箱;合計8659.08平方米,106.6萬卷。
2月16日,機構、干部:辦公室12人,編譯室4人,資料室3人,檔案資料閱覽室4人,黨委機關檔案部7人,國家機關檔案部9人,歷史檔案部9人。局辦公室8人,指導組8人,編刊4人。
2月17日,關于翻譯問題:我館現有17118650頁(四種文字),報表、賬冊、傳票未計在內。
2月18日,干部思想情況:會議多,1960年規劃討論多,坐下來工作少;搬家多,今年與去年不同,去年上架,今年動筆,愿到編譯室,愿學外文。……局、館成立了,形勢很好,干勁足,信心高,情緒高,黨群團結。看日文翻譯的史料。
2月20日,局務會議:編譯室房子夏天臭氣重,有條件搬一下。星期一晚上、星期四下午學習時事、理論,人委辦公廳統一安排;星期五下午2小時業務學習;星期六勞動;1960年規劃;各方聯系:發文、宣傳部、行政處、舊書店;初摸各部門工作,翻拍機暫不買,理由:1.試制;2.工作發展情況,任務吃不飽;3.今后不是不能買。辦公廳會:召集各有關單位辦公室負責人研究辦公房子。檔案處17間,414.32平方米,實使用178.55平方米。下午三時海格【大樓】9樓,第一會議室張秘書長召開辦公房屋問題;安定工作秩序:制度、搬辦公室、文娛室、閱覽室……;布置環境;起草文件:辦公房子向市委報告。
2月21日,午后到機關,修改關于局、館辦公房子、庫房等問題給市委的報告。
2月22日,三個組討論編史工作問題:編專題,提高專題質量,提高到匯編史料目錄的程度;排架、上架,要把我們編的史料排上架。體裁:日記、記年、傳略、本末記事。
2月24日,研究全市全宗調查工作。范圍:外文、舊政權、解放后我黨政群(撤銷的);方法:兩步走,(1)全市全宗冊:第一戰役,三至五個月;(2)外文案卷目錄;舊政權的挑選,指定全宗整理,要求搞案卷目錄,第二個戰役,到年底。工部局全宗已搞的6個專題目錄拿來我看。
2月25日,照相情況:1960年1月1日—2月20日止,共50天,共拍、印、放869張,其中:本局、館工作的164張,占18.8%;屬于個人的192張,占22%;外單位513張,占59.1%。公董局案卷目錄部分翻譯出。
2月26日,關于保密問題:黨有高度警惕性和保密工作的優良傳統。保密制度:健全的工作制度,互相監督,黨、團、行政會上作為一項內容。不聽不應該聽的;不求知道不應該知道的事情。做一個名副其實的機要人員;市委市人委領導下的檔案局的一個機密性機關的工作人員。
2月27日,全宗調查情況:全宗名冊、案卷目錄、歷史考證。召開有關部門開會:全宗(個):法院22,民政局196,工商聯474,上總16,外貿局2,土產出口公司2,茶葉公司3,絲綢公司5,水產公司2,進出口公司2,商品檢驗局1……
2月29日,215號加固和頂上補漏;防梅雨。
3月1日,局務會議:當前檔案工作存在的問題:發展不平衡:市、區、縣與基層不平衡;技術檔案與文書檔案不平衡;檔案6項工作不平衡;干部、機構與當前形勢不相應。
3月2日,全市全宗調查情況匯報:公私合營單位的檔案不以解放為界,應以合營為界;財政局的工部局檔案愿交市館;鐵路局擬交南京史料處檔案(發一通知,經市檔館處理);南市區人委舊政權檔案蟲咬很重,不得賣、毀。工部局、公董局檔案分散很多(維持完整);銀行一萬三千余箱,絕大部分是中文的,外文很少;有的政治性檔案已整理,如港務局;衛生局舊政權檔案中有警察局的檔案;中華教育基金董事會檔案中、外文對照各一份;銀行、水產、漁業檔案中英文、日文、中文各有一部分;海關已交南京很大一部分;南京史料處通過中央了解上海紡織管理局有,即直來滬與有關單位交接。
3月5日,下午一時半全市檔案干部大會,總結1959年工作,布置1960年工作。
3月8日,各組聯席會:回顧1—2月份工作中主要問題,研究一下工作方法、方向。甲:收集1000本資料,布置一閱覽室,問題:資料系統化,分類保管、收藏;乙:公董局譯出一半,檔案館簡介、編近代史綱要,問題:工作方法未解決,編150萬字,譯100萬字,編與譯尚未聯系起來,想編兩個小專題的計劃第一季度內難完成;丙:兩月來239人次調閱(歷史、美術史、工廠史),軍管會檔案查的人多;問題:調閱、譯、抄制度問題;底片、照片保管方法還沒有一套;丁:館各種制度已有清樣,各地要;館介紹:(1)陳列,(2)制度,(3)全宗介紹。目前主要是:(1)干部情緒高,干勁高,大家做了許多工作;(2)方向;(3)方法;(4)水平;(5)工作秩序。
3月9日,全體干部會,談工作方向、方法、水平和秩序問題。
3月10日,下午學習總路線宣傳提綱。
3月12日,局務會議:大部敵偽檔案,1/4撤銷機構檔案,不到1/4的人委檔案移交進館。
3月15日,同沈、趙去古籍書店,買古典書籍。
3月19日,局務會議:指導組匯報市檔案工作情況。
3月22日,全館干部會,匯報第一季度工作:第一季度做了些什么?哪些沒有完成,為什么?第二季度主要干些什么?研究史料匯編法。(1)基本完成第一季度工作,調整13000余卷,標簽工作,10個全宗簡介,工作小結,省館會議檢查了各全宗,卡片3500余張。(2)編史料任務:75萬—80萬—100萬字;第二季度編50萬字(最后);3.基本完成第一季度規劃。接待341人次,575卷;為學術研究提供材料越來越多,30%左右。當前工作:公董局目錄翻譯,館工作簡介,第一季度30萬字可完,年底150萬字。2月初開始匯編史料,已打出13萬余字;已編235000張照片,匯集22個專題,2000張。全宗簡介25個。翻譯工部局的目錄;案卷目錄、登記簿,工作需要各種工具的加強管理;技術革新:除塵、復制。
3月23日,從畫報中選材料;整理編史方法。
4月5日,到林家,談幾個問題:局、館辦公室并為一個攤子、兩個名義。搞起技術檔案、技術資料陳列室、技術革新陳列室。
4月6日,局、館辦公室研究合并問題。
4月14日,明天“上海市檔案工作技術革新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稿。
4月16日,組織參觀技術革新陳列;晚看豫劇《冬去春來》。
4月18日,歷史檔案組組務會:庫房管理要求設備、制度統一起來;外文干部集中一個房間辦公。
4月23日,第二季度工作:黨委機關檔案部:(1)完成120萬字(第一季度完成32萬字);(2)分頭收集積累,江蘇省委抗戰時期;(3)加強黨刊和內部刊物的管理工作;(4)專題照片集20冊(第一季度32冊);(5)學好復制文件辦法(技術革新重點),防濕、吸塵。國家機關檔案部:(1)分頭整理華東行委辦檔案;(2)技革重點是防濕、吸塵、搬運;(3)重點文件匯編75萬字(戰郵、山東抗戰)。歷史檔案部:(1)蔣偽市府機要室主要文件800篇,30萬字,戰郵主要文件匯編(全宗簡介緩編);(2)技術革新窗口吊桿、大吊桿、運箱車、吸塵、防濕;(3)翻譯工部局案卷目錄(外文干部的組織領導);(4)全市全宗調查;(5)調整庫房。編譯室:(1)翻譯法公董局案卷目錄;(2)近百年大事記;(3)加工訂貨。閱覽室:(1)熟悉家底;(2)技革工具,如臺上落架;(3)卡片專題目錄;(4)資料情況的了解。資料室:(1)收藏、加工;(2)資料分類大綱;(3)收集內部資料(暫緩);(4)與舊書店密切聯系選購。辦公室:(1)加強打字、印刷工作;(2)設備,如15只陳列櫥,20只卡片櫥,100個檔架,3萬只卷盒;(3)建局館檔案室,整理立卷。部分科處干部思想見面會(第一次會):局長之間意見、看法不同,如對某些發文,應設法取得一致,否則下邊難辦;工作的合拍與節奏的嚴密的、有機的還不夠,組織上、思想上還未扭成一股勁。
5月1日(星期日),局務虛會第二次會:甲:李、林不在,羅應全面安排工作;陳列桌叫做二百只,看法不一致,想不通;乙:局、館、支部集體領導不夠;丙:思想工作少;局、館林、羅批文件意見不一,下邊難辦。
5月3日,找林談一下局的工作,存在問題。
5月4日,續開務虛會。上午到機關一看。
5月5日,續開務虛會(第三次會)。甲:羅來此后對這里歷史情況不習慣……羅處理問題急躁……由于急,對情況了解不全面;處理錯、不當就有些懊悔。
5月18日,下午2時參加物質局文檔工作躍進大會。
5月21日,局務會議:楊浦區技術檔案現場會,區委葛杰抓六個重點廠。解決條塊問題。
5月24日,與林談問題:(1)局、館合并辦公室;(2)幾個干部的提職問題。
5月25日,局、館辦合并問題研究。
5月27日,單位機關檔案部搬庫房。
5月28日,第四次務虛會:林:集體領導:局務會堅持下去(辦公室負責),每周一次;務虛會(支書負責)每周一次;各謀其斷(上報、下達、全市性文件要集中討論)。請示報告:半月一報。
6月1日,上午兩辦公室合并搬家。研究技術檔案訓練班問題:討論計劃,一半講,一半參觀,學以致用,以點帶面。
6月12日(星期日),到上海縣去參加協作組會:(1)編寫縣志;(2)技術革新;(3)技術檔案(試驗所、畜牧場);(4)公社檔案的利用問題。
6月13日,到交通局去參觀技術革新項目:防濕、防火。
6月15日,在楊浦區工人俱樂部召開上海市技術檔案工作經驗交流會,1500余人。交流黨政檔案工作統一管理和貫徹《技術檔案室工作暫行通則》。[76]
6月16日,昨天大會費用:(1)代表住宿費120元;(2)會場租費672元;(3)文件材料印刷費70元;(4)零星開支20元。
6月20日,館務會議:第二季度工作采取運動戰,加上臨時性工作,影響計劃性。戰郵史原計劃3—5天,至多8天,結果一個多月,估計不足。……浪費紙張很多,油印浪費紙;防汛動員了全部人力,人力有浪費;檔案架放得不當,搬來搬去,花了很多勞動力;局辦負責的幾個文件的匯編浪費七盒紙;文化局辦公室反映我局發文多,機關事務管理財務部門說“你們會議(大會)多”。
6月21日,分頭開館務會議:運動戰的工作方法問題,總結上半年工作,學習討論一下60年規劃,安排第三季度工作。……“摸著石頭過河”摸了半年,訂了半年工作計劃,未按照堅決貫徹執行;運動戰工作法最好指定一個指揮員。
6月23日,李干輝同志來,談幾個問題:機要員問題;市委宣傳部計劃有關我館工作問題;清倉、三反;中央今年七月召開檔案室工作會議;黨政統一;華東協作區會議等。
6月24日,業務講座第一講:區分全宗、系統化、分類。
6月25日,業務講座第一講的反映:很好,有書本理論,也有新情況、新看法,聯系了實際,有點基礎的人聽了更好,通俗易懂。
補記:1960年6月25日上午11時45分,孫錫鵬來電稱:檔案60年規劃魏老看了,說不必拖了,照著執行好了。又交李秘書長閱,李未提出意見。
6月,“編史修志工作室‘我國歷史的優良傳統’,對教育后代,教育青年的作用很大”。“編史修志工作開展后,對縣檔案館工作要求高了,要把檔案材料系統化,要積極開展檔案資料的利用工作,提高利用質量,要不斷收集有關歷史材料。因為縣檔案館保存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所以編史修志工作最好由縣檔案館承擔起來”。[77]
上半年,“曾三局長指示:‘用主要精力學習黨史、黨的政策,熟悉檔案內容,才能不斷地從歷史文件中取出寶來獻給黨’。這是十分正確的。我們必須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78]
7月8日,館務會:(1)中央、上海、館3個1960年規劃要點的精神,(2)第三季度、下半年工作規劃,甲:已編163萬字,這是一個主要工作;上半年調閱6699件,為當前斗爭4061卷;歷史研究2480件,72卷;乙:【調卷】上半年760人次,1094卷。政治斗爭51%,歷史研究44%,日常業務5%。……參觀陳列室67人;丙:卡片4660張,9個全宗簡介,匯編行委辦、整理;丁:解剖麻雀、取得經驗;山東戰郵的匯編,全市全宗調查,歷史組的方向問題,到底搞什么?主要搞保管、利用;在保管利用中和基礎上談其他,如匯編……
7月22日,關于向外地移交檔案問題:(1)分支機構的檔案屬于分支地區集中,不得向外移交。(2)純派出性機關的檔案應屬中央機關的檔案。(3)考慮本部門、本地方有用可緩交。草擬關于執行國務院意見的補充意見。檔案向外地移交問題,業務指導組是主辦單位,必要時歷史組可作為會辦單位,提出建議。向南京史料【處】提出建議,有關上海檔案向上海移交。黃志榮組:黨史記錄75萬字;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黨組織;全宗簡介;黨史陳列。陳敬如組:專題上海史(小刀會、三次武裝起義),上海地方史陳列、近百年史陳列;譯編法公董局有關工運史料;編史方法陳列、檔案館通則。盧賦南組:全宗簡介,續編全市全宗名冊。曹顯英組:戰郵史,華東行委重要文件,專題卡、人事卡,全宗簡介。技術室:技術革新鞏固提高推廣,紙張加固;搬運、保管技術;防濕、蟲、霉、防火、防盜。研究問題:(1)第三季度計劃;(2)接收、外移問題;(3)阿爾巴尼亞【訪華】參觀問題,成立一小組;(4)技術革新問題。館務會研究第三季度各組工作重點(2時—4時),局務會議(4時—6時)。
7月27日,檔案館上半年工作總結,檔案局上半年幾項工作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8月4日,參加歷史組會。由被動到主動是個過程,要做許多工作。舊政權檔案要以“舊政權”為主,首先管好;外文的以目錄為主。到氣象臺要來近幾年的濕度比,土洋結合,零下4度以下是干的,即不蒸發;史料整理處的基本任務顧名思義,以編史料為主,我是檔案館,任務管好的前提是編史。陳列反映我目前工作發展,不能脫離當前工作。……為目前服務與長遠服務;為重點單位服務與為一般單位服務;為政治斗爭與歷史科學研究服務。
8月8日,迎接阿爾巴尼亞參觀的準備工作。每周匯報一次準備工作進行情況。基本情況的書面材料、陳列室、工作細則、庫房。20日前準備情況上報。
8月9日,動員迎接阿爾巴尼亞參觀的準備工作:意義、如何準備、要求。
8月23日,局務會議:阿爾巴尼亞派員來參觀,我接待準備工作。檔案學理論提供修改意見;日文干部蘭榮華來館報到工作。
8月27日,下午阿爾巴尼亞的材料準備。
9月2日,研究調閱制度問題。
9月5日,陳列室研究:基本不動、個別調整;突出中心;不陳列原件:拍照、打印。
9月6日,局務會議:關于國家機關檔案組接不接收保管單位的檔案?總的基本不接收。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可考慮:(1)數量極少,要求我接收;(2)無主檔案;(3)我很需要,又有條件接收。
9月15日,研究調閱規則。
9月16日,處理文件。
9月20日,研究文件調閱制度問題:碰到的問題,當天記錄,每周研究一次。
9月23日,在一商局召開黨政檔案統一管理后以黨的方針政策為綱整理的經驗交流會,與會120人。下午開始檢查保密問題。
9月24日,與林互相匯報一下,近幾日的工作情況。
9月26日,局務會議:林匯報參加國家檔案局關于基本建設會議情況。水、電、公共交通、煤氣是城市的命脈,建筑、設備等都要管起來,目的是為了維修、擴建、改建、重建,多快好省的依據。技術檔案要專業管理的原則。
9月27日,修改近百年史年表。
9月28日(星期日),上午研究關于增產節約運動:討論、檢查、改進、貫徹。下午浦東縣撤銷后檔案移交座談會。
9月29日,市人委機關黨委黨員干部大會,動員增產節約運動,宋季文同志報告。晚上研究我明天動員問題。林:沒有生產任務的單位,主要提高工作效率。(1)執行1960年規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2)發揮潛力,一頂幾。(3)管好檔案,防濕、防蟲。
10月5日,局務會議:浦東縣全部檔案共約143022卷。向南京史料整理處移交的檔案研究。
10月28日,館內有關糧、鋼的材料:歷史組182份;日文資料426冊;中文156種;英文548;……整改情況:意見共738(其中屬于支部14,各組140,共154),除支部和組內者共584;已改者385,占65.9%。
10月30日(星期日),上午開黨小組會,下午未出門。
9—10月,檔案室經驗交流會;編史展覽會;培訓干部、講座、學習班;技術檔案;開展理論研究、小辭典。
11月2日,上午領導小組會:整改問題,已改94.5%。
11月5日,早上碰頭會:整改,區建館問題,“有條件的區,在原區委、區人委檔案室的基礎上,籌建檔案館”。
11月7日,《檔案工作文件匯集》1400本,技術檔案工作大連現場會議文件匯編1000本,檔案館工作簡介300本,全宗名冊1300本。國家機關組會:制卡的范圍、目的、方法、計劃,庫房溫、濕度上海要求,何者為宜?如何控制。如何搞陳列、展覽工作?集體討論,分工執筆,統一審閱核稿。
11月9日,謝秘書長示:檔案是國家財富,珍貴的東西保管好,注意保密,技術檔案太多,不宜進館,使用單位管,管多了等于不管;黨校借、抄、閱要有規定。
11月10日,陸稼萱談【檔案管理】黨政統一問題:已統一起來的單位:區12、縣11、市黨政工青婦7、市直屬委7,統一數均為100%;廠、校24,統一數17,占74%(廠7,校17);局55,統一數23,占41%。
11月11日,在長寧區委召開黨政檔案統一管理座談會。黨的檔案:(1)作為一切檔案的核心;(2)館和室的檔案中的首要部分;(3)黨委全宗是館全部檔案的重點。……組卷應首先黨的文件、政策為綱,進行以問題為主;收集:黨的文件收集齊全,研究黨的活動大事記,收發文、各部分的中心工作。
11月20日(星期日),業務學習指導小組:盧賦南、梁毓楷、曹顯英、林樂明、孫素娟、黃志榮、余達義。
11月25日,研究215底樓的使用法。
11月26日,館務會議:研究215底樓使用法,幾個方案和意見:(1)不宜放檔案材料;(2)同別家調換使用;(3)館或館同局齊搬過去;(4)歷史組(搬215樓上)、技術室、閱覽室三個組搬過去;(5)底樓放空箱,放要銷毀的檔案;(6)交機關事務管理局,或給他們暫存物資用;(7)季節性使用(如秋、冬、春)和臨短期使用。對220使用:庫房、陳列室。
12月8日,陸稼萱由北京參加國家檔案局檔案室會[79]回,談會議情況。……明年黨40周年編史獻禮是不當的,明年不搞獻禮,主要是獻糧。李富春批評,不建樓、堂、館、所、院。領導小組會:抓政治思想工作,專人分工負責;每天小組開一次會,放在下午。
12月29日,處理、清除文件。
本年“1960年館的工作以匯編史料為中心”,“館的綱是匯編史料和提供利用,不管什么工作,要明確這兩方面,這是工作方向”。[80]
“檔案館的干部,要懂歷史,不但要懂近代史,還要懂上海地方史,做‘上海通’。人家問上海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南京路是什么時候起名的,你要答得出”。[81]
回憶:“檔案館1956年開始籌備,兩到三年;1960年宣布正式成立。”[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