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歷史》2019年第6期:中國人的飛行夢
- 龍逸等編著
- 5字
- 2020-06-05 16:20:59
復活的歷史
我欲上九天,御風攬日月
在中國漫長的千年歷史中,有兩個字就像魔咒一樣,出現在每一個時代,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
這個魔咒就是“上天”。嫦娥一吃藥,就上天了;敦煌壁畫里的女子,跳著舞也飛天了;世界上第一個軍火商墨子一任性,就發明了機關鳥;大詩仙李白一喝醉,就嚷嚷“欲上青天攬明月”……即使到了現在,“你咋不上天呢”都變成一句日常用語,可見這個魔咒的力量有多大了吧?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過魔咒的人都干了哪些千古留名的大事吧!

“月亮女孩”與“跑酷男孩”
人們生活在大地上,為大地上的一切忙碌著,可是有一天,當他們抬起頭來,看見燦爛的太陽與皎潔的月亮時,電光火石般,一串問題如同一群羊駝一樣瘋狂地從他們腦海中奔騰而過:這是啥?能吃嗎?加糖還是加鹽……
帶著這樣的好奇,他們將“日”“月”的名字賦予了它們。可是有了名字,并不能解決“這是啥”的問題,要是能上天看看就好了……對,上天看看!正常人類當然上不去,那就搞出兩個非正常人類來!
嫦娥和夸父榮幸地成為替正常人類去看看日月的非正常人類。
嫦娥是大名鼎鼎的“射日狂魔”后羿的妻子。后羿有了名氣之后,得到王母娘娘的不死藥,還得到了一個壞心眼兒的徒弟(有關后羿之死,請看本冊《中國創世神話》)。這個徒弟想去偷不死藥,被嫦娥發現,機智的嫦娥為了保護不死藥不被壞人奪走,就全吃下去了。于是,她原地升仙,飛到了月亮上,成為月亮的主人。
夸父是個跑酷男孩兒,長得高,力氣大,最愛干的就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一天,大地上發生了嚴重的干旱,夸父腦瓜子一轉,覺得這事兒一定是因為太陽太猛烈了,于是正義感爆棚的他,決定追上太陽,把太陽摘下來摁在水里摩擦……后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太陽沒追上,夸父累死了。
這算得上是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次關于“飛天”的試探,雖然是神話故事,但是它成功地將更多人的視線從地上吸引到天上,讓更多人對天空、對日月星辰、對宇宙產生了好奇。
較真兒少年與他的《十萬個為什么》
有了“月亮女孩”與“跑酷男孩”的開路,關于天空的神話也越來越多了,比如女媧補天、盤古開天辟地……人們讀著也挺爽挺滿足的。
可是,這時有一個較真兒少年站了出來,他表示很不高興,你們成天用腦洞編故事算什么科學求真?能學到什么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太陽還是那個太陽,你還是不知道它們到底是啥,到底能不能吃,到底加不加糖!
于是,較真兒少年提筆寫下了一連串問題:
天與地是哪兒來的?
為什么會有白天與黑夜?
天有多寬,有多高?
天是誰建成的?
天與地在哪里會合?
我們每天看到的月亮是同一個月亮還是過幾天會死亡的月亮?
月亮上的黑點是什么?
晚上的時候太陽藏在哪里?
……
這一連串問題是不是很眼熟,很像你書架上某本《十萬個為什么》的目錄?
如果我們現代人穿越回去,見到這個較真兒少年,一定能替他全部解答出來。可是,當時的人看到了這些問題,只有一個反應:唉呀媽呀,腦瓜疼腦瓜疼……
他將人們從縹緲浪漫的神話中拉了回來,用一個個現實的問題將人們砸醒,他告訴這個世界,神話故事再美好,也不是真相。
這個少年就是被稱為“中華詩祖”的屈原,這本《十萬個為什么》的官方書名叫《天問》,大意是“問天”,由于古人對天的崇敬,將“天”字放在了前面。在這本書中,他一連提出了170多個問題,每個問題都寄托著中華民族亙古不滅的飛天夢想。
軍火商是個行動派
這位軍火商是與屈原同一個時代的人,所以,也許是屈原的《天問》啟發了他,也許是他與屈原不謀而合,總之,他在這個問題上,高歌了一首《我們不一樣》。
軍火商其實特別愛好和平,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打打殺殺,口頭禪是“大家不要打來打去,有什么事情,坐下來喝杯茶,聊聊人生,談談詩詞歌賦,就解決了嘛”。然而,他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戰爭就跟吃飯睡覺一樣頻繁,誰都不聽他的。于是,軍火商的心態就崩了,干脆自己發明武器!他的想法很簡單:最厲害的武器都在我手里,你們誰再打架,我就打誰,哼!
于是,他憑著自己在物理學、數學、機械制造方面的才能,帶著一大群粉絲,搞建筑,造武器。他們生產的連弩車、轉射機、藉車,是戰國時期火力最強大、最搶手的重型武器。這就有了諸子百家里最具“火藥味兒”的一家:墨家。這位軍火商,就是墨子。
墨子的性格可謂人狠話不多。對于“飛天”這個事兒,他也沒有多說,直接造!墨子的思路很清晰,以人類的身體構造,長出鳥類的翅膀是不可能了,那就造一只能把人類帶到天空的鳥吧!
他二話不說,帶領三百多名弟子專心研究飛行原理,花了三年,造出了一只會飛的木鳥,古書上把它叫作“木鳶”。關于這件事,我國很多古書里都有記載。有的說:“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蜚(飛)一日而敗(壞)。”有的說:“墨子削竹為鳥,飛三日不下。”有的人稱贊那只木鳥,說它反映了當時制作技術的最高水平。有的人譏笑墨子,說他浪費三年時間造出一只才飛了一天就壞了的木鳥。
沒錯,墨子花了三年制造這只木鳥,可是它只飛了一天,就壞掉了。
對墨子來說,這是他無數次失敗中極其平凡的一次,與其他的武器制造失敗并沒有什么區別。而對中國的飛天史而言,它是偉大的第一步。墨子為我們留下了制作木鳥的原理、圖紙、實驗過程,這些都成為后人的飛天夢中必不可少的奠基石。

無名“大膽哥”的偉大嘗試
春秋戰國之后是秦漢,當時間來到漢朝時,人們的“飛天夢”不光沒有消減熱度,反而越來越大膽。大膽到什么地步呢?把自己變成鳥。
“大膽哥”的真實姓名叫什么,歷史上沒有記載,只知道有這么一個人,收集鳥類的羽毛,做成一雙巨大的翅膀,綁在自己身上,然后原地彈跳,居然真的飛了數百步才停下。
此處應有掌聲!然而,“大膽哥”并沒有得到他想要的。
據《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建立了新的王朝,需要招募很多能工巧匠組成一個特種兵組。“大膽哥”來了,他覺得自己太優秀了,報名的時候,說:“我能一日飛千里,給你們做空中偵察兵吧!”王莽很高興,趕緊接見他。他飛倒是飛了,可是并沒有達到一日千里的地步,所以王莽覺得他在吹牛,只給了獎勵,并沒有重用他。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隨便拔鳥類的羽毛,要愛護動物——哦,不是,告訴我們不要隨便吹牛,牛皮被戳破的時候會很尷尬。
盡管如此,在中國飛天夢的發展史名單里,“大膽哥”必須留下一筆!他的大膽嘗試讓我們的飛天夢多了一種可能,多了一分希望。
飛起來才能活
南北朝時期,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一位恐怖如鬼的帝王。關于他,我們最熟悉的段子是他把美人的手砍下來,將手骨做成琵琶。他就是北齊文宣帝高洋,一個無惡不作的暴君。
公元559年的一天,他突發奇想,強迫人們乘著用席子做成的風箏,從50多米高的臺子上往下跳,讓他們表演飛行。50米,相當于我們現在的17層高樓。結果好多人都摔死了,文宣帝卻在一旁哈哈大笑。
所有人都失敗了嗎?不是。其中有個叫元黃頭的人,在起跳之前,對席子做了一些加工,形狀和厚度也進行了調整,所以,他的風箏真的飛起來了,不光沒有讓他摔下來,還帶著他飛到了城外,最后安全落地。
這應該是我國風箏載人最早的一次成功飛行記錄,為后世
滑翔翼的發明提供了思路與方向。

要放就放最華麗的煙花
唐朝的李世民大概是做噩夢最多的皇帝。有一次,他夢見自己被拉入了十八層地獄,日日夜夜上刀山、下油鍋。這個夢太可怕了,嚇得他找來了無數道士做法術,可都沒有用,最后找到了玄奘和尚,讓他替自己去西天取回佛經,才算徹底擺脫了那些地獄之鬼。還有一次,他夢見自己被山鬼纏身,可怕極了,于是寫下詔書全國求醫。這回來的是個小道士,他在李世民睡覺前,噼里啪啦放了一大通自己發明的煙花爆竹,熱鬧得跟過年一樣。那個晚上,李世民還真沒有做噩夢,小道士說,是他的煙花把山鬼趕走了。
由此可見,李世民不愧是偉大的李世民,連他的噩夢都能載入史冊。第一場噩夢成就了吳承恩的《西游記》,第二場噩夢成就了煙花爆竹的鼻祖李畋(tián)。
煙花的誕生讓人們的節日變得五彩斑斕,繽紛絢麗。那明亮的火星一飛而起,沖入夜空,接著“嘭”的一聲,瞬間炸出了火樹銀花,如同盛開在夜空中的耀世牡丹。人們歡呼著,尖叫著,只有一個人在這樣的夜空下思考著。
火藥的沖力能把有一定重量的物體帶上天空,那么,能不能把更重的物體也帶上天呢?
他想了很久,一次又一次做實驗,還真發明出來一樣東西,這個東西的名字我們現在太熟悉了——火箭!
據《宋史·兵志》記載,北宋開國初期,有一個小官名叫馮繼升,他是一個文官,卻在皇帝趙匡胤面前獻上了自己發明的火箭,并當場做了表演。趙匡胤看后很高興,獎給他許多衣物和布匹,即史書中說的“時兵部令史馮繼升等進火箭法,命試驗,且賜衣物、束帛”。
現在,我們已經找不到關于那次火箭表演的具體史料了,也不知道他制作了什么樣的火箭,將什么物體搭載上了天空,但是,我們知道在那之后,又有一個人在馮繼升制造的火箭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在宋真宗時期,神衛兵器軍隊長官唐福,也向朝廷獻上了一種火箭,另外還配有火毯、火蒺藜等物品。
這一次嘗試對我們中國的航天史來說非常重要。我們驚奇地發現,盡管相隔了一千多年,這兩個火箭的制造原理與現代火箭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借助燃燒時噴出氣體的反作用力而升天。火箭內部的結構與現代的火箭結構也極為接近,就連穩定和定向的裝置也非常相似。
可以說,一千年前的馮繼升與他的小伙伴們,離現代火箭的距離已經很近很近了。
要命還是上天?上天!

月球背面有一座環形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它命名為“Wan Hoo”。誰能想到這是一個中國人的稱呼呢,誰又能想到這個好像不太出名的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向太空搏擊的人?
萬戶,并不是他的名字。他叫陶成道,和發明煙花的李畋是同一職業:道士。道士對我們來說不陌生,《西游記》里有不少,太上老君就是。道士平時也有自己的工作,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煉丹。太上老君不就是煉了一爐子仙丹,最后被孫悟空偷吃了嗎?
煉丹一般需要一座煉丹爐,下面點火,里面放藥。有一次,陶成道正在煉丹,突然“嘭”的一聲巨響,煉丹爐炸了。這要是放在你家,也許就是一個黑暗料理的爆炸現場,也許你的爸爸媽媽會哆哆嗦嗦地把廚房收拾干凈,接著分析問題,找到爆炸的原因,然后這輩子都記住這場爆炸,以免下次再發生這種危險。
然而,我們的主角陶成道注定是一個要走“偶像路線”的人。他驚人的逆向邏輯思維告訴他,這是一件好事!我要分析問題,找到爆炸原因,這輩子都記住這場爆炸,然后利用這個原理,發明火器!
是的,他找到了爆炸原因,搞明白了爆炸的原理,然后搞了一次又一次爆炸試驗,終于發明出可以用來打仗的火器。有了這種“神器”,還當什么道士?不當了,不當了!于是,他帶著自己的一群弟子,投入了當時還在打仗的朱元璋的部隊,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封賞為“萬戶”。所以,后來的人們就喊他萬戶了。
萬戶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日子過得逍遙快活。他依舊沉迷于他的火器與爆炸,直到他年紀一大把的時候,突然心血來潮,想去天上看看。
他的想法簡單又粗暴,利用火器的巨大推力,把人送上青天!下面這段文字是我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先生講過的有關萬戶的故事:
一天,他手持兩個大風箏,坐在一輛捆綁著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飛車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點燃第一排火箭。
只見一位仆人手舉火把,來到陶成道面前,心情沉痛地說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陶成道問道:“怕什么?”
那仆人說:“倘若飛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難保。”
陶成道仰天大笑,說道:“飛天,乃是我中華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縱然粉身碎骨,血濺天疆,也要為后世闖出一條探天的道路來。你等不必害怕,快來點火!”
仆人只好服從陶成道的命令,舉起了熊熊燃燒的火把。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飛車周圍濃煙滾滾,烈焰翻騰。頃刻間,飛車已經離開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當地面的人群發出歡呼的時候,第二排火箭自行點燃了。突然,橫空一聲爆響,悲劇發生了。只見藍天上陶成道乘坐的飛車變成了一團火,陶成道從燃燒著的飛車上跌落下來,手中還緊緊握著兩只著了火的巨大風箏,摔在地上。
結果呢?當然是這位豪氣壯志的萬戶爺爺將生命奉獻給了飛天。但是,他說的話他做到了,他用自己的生命,為中國后世開辟出了一條探索天空、探索宇宙的道路。
他的飛行可以說是人類利用火箭作動力升天的最早試驗活動。蘇聯火箭專家曾高度評價道:“中國不僅是火箭的發明者,也是首先利用固體燃料火箭把人送到空中的幻想者。”
萬戶開創的飛天事業,得到了世界的公認。一位叫詹姆斯·麥克唐納的美國火箭專家,稱萬戶是第一個進行載人火箭飛行嘗試的人。萬戶研制的蛇形飛車,也是人類有史以來了不起的發明。
飛起來吧,少年!
唐宋元明清之后,時間來到了1896年。一個瘦骨嶙峋的12歲少年偷偷摸摸爬上了去美國的輪船,來到舊金山,成為靠出賣體力換微薄收入的普通勞動者。
當時,美國的《排華法案》剛通過不久,整個美國社會充斥著對華人前所未有的歧視與敵意。少年對這些惡意毫不在意,反而一心鉆研機械知識,包括機械制造、機械制圖、無線電電話技術……這些神奇的知識,是他每天最大的動力。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的飛機首次飛上天空,盡管只飛行了短短的12秒,卻是世界工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這件事轟動了世界,也震撼著少年的心。他敏銳地察覺到,一個新的時代馬上要來臨,如果美國有飛機,而中國沒有,這會使中國淪落成一個被人欺負的國家。
籌備三年后,1906年,22歲的他開始自己制造飛機。幾乎沒有人相信他會挑戰成功,無論是當地的白人還是華人。和以前一樣,他沒有把別人的眼光放在心上。他變賣家產,募集資金,在奧克蘭市東九街359號開了一家“廣東制造機械廠”。近代中國人起飛的夢想,從這里開始了。
又過了三年,他真的制造出一架飛機!他戴著防風鏡,坐在駕駛艙里,飛機旁邊圍滿了想看他笑話的人。發動機發出巨大的轟鳴,飛機啟動了,這個大家伙緩緩地開始移動,兩米,三米,五米……它離開地面了!現場的人們驚呆了,甚至忘記了鼓掌,當飛機真的飛起來時,現場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他的飛機首次試飛,飛了800多米,距離和滯空時間遠超萊特兄弟的飛機。多家美國報紙都對這架中國人的飛機進行了報道,報紙中寫道:“在航空領域,中國人把白人遠遠拋在了后面。”
可是,飛了800米的飛機算飛機嗎?盡管人們的贊譽不少,但他覺得這不算什么。
他的第二架飛機問世了。這回,它飛出了時速105千米、航程35千米、飛行高度110米的成績,這堪稱當時世界上飛機的最高水平!很多美國航空公司想重金聘請他,但他的心一直都屬于太平洋對岸那個積貧積弱的祖國。
那時,中國大地上剛剛爆發了廣州起義,72名烈士葬身黃花崗;武昌打響了第一槍,辛亥革命爆發;長沙獨立、山西獨立、昆明起義……那是中國最黑暗的時代,那是無數富人散盡家財要逃往國外的時代。然而,不到30歲的他,放棄了美國舒適的生活與受人尊重的地位,回到了他滿目瘡痍的祖國。
他帶著一腔滾燙的熱血,回來了。他要用自己的技術,自己的飛機,為中國打造一支空中軍事力量!
然而,中國的環境卻比美國差太多,他連制造飛機的材料和工具都很難弄到。但他從來不是輕言放棄的人,他帶著圖紙,在全國各地展示。他想告訴全中國,中國的航天夢是可以實現的,唯有發展工業才能振興中華!
經歷了一年的奔波,1912年,他用自己能弄到的所有材料與設備,打造了一架簡陋的飛機。
那一天是8月25日,廣州燕塘大操場上,夏日炎炎。他平靜地坐在駕駛室內,靜靜地看著前方。前方好像什么都沒有,只有空空的藍天與陽光;又好像什么都有,中國騰空的航天夢與星辰大海的未來。素不相識的人們圍在操場邊,臉上寫滿了好奇。

駕駛室中的青年深呼吸,啟動了發動機。熟悉的轟鳴聲中,飛機離開了地面,很快飛到了30米的高度,接著,又平穩向東南繞行了8000米的距離。這是中國人第一次駕駛著中國人自己造的飛機,在中國的土地上,創造了新的飛行紀錄。
圍觀的人群中爆發了熱烈的掌聲、歡呼聲。但就在這時,意外發生了:飛機突然在天空中震動了一下,然后從近100米的高度一頭扎了下去。當人們在飛機殘骸中找到滿身是血的青年時,他已經奄奄一息。他留下了一句話,“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年僅28歲的他,就這樣與世長辭。
他的名字叫馮如。后來,人們稱他為“中國航天之父”。
馮如的一生,是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的一生。他把短暫的(也是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在他彌留之際,還不忘囑咐他的助手們繼承他的遺愿,把中國的飛機事業搞上去。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馮如去世后,世界如他所預料的一樣,進入了航天工業的黃金時期。飛機制造技術發展迅速,那時的中國卻始終原地踏步。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中國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日本的飛機在中國的領空狂轟濫炸;當美國的噴氣轟炸機能在朝鮮靈巧地把炸彈丟進山洞的時候,我們第一批飛機工人大多連真的飛機都沒有見過。
也許每一個豪氣壯志的中國人心里都有一個永不言棄的馮如。沒有飛機,就去造飛機,沒有技術,就去學技術!
1919年,由王助設計的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升空。
1923年,在孫中山“航空救國”的號召和支持下,廣東自主研發制造出一架飛機。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架飛機——初教-5型初級教練機首飛上天。
1956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把噴氣推進和火箭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任院長。

1964年,中國第一枚內載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廣德發射成功,中國空間科學探測邁出了第一步。
1968年,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成立,開始選訓宇航員和進行載人航天醫學工程研究。
1970年,隨著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酒泉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90年,“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美國研制的“亞洲一號”衛星,中國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長征二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為發射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1999年,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試驗飛船。
2001年,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二號”試驗飛船。
2002年,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三號”試驗飛船,并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
2002年12月,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四號”飛船。
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勝利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的千年夢想。
2005年,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中國成為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7年,繞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奔月。
2008年,“神舟七號”首次承載三名宇航員進入太空,承載的宇航員成功進行出艙活動(又稱太空行走)。
2011年,“神舟八號”由改進型“長征二號”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2016年,“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2016年,“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2018年,16顆“北斗三號”衛星升空。
2019年1月,“嫦娥四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
……
這一場場中國人的飛天夢,從兩千五百年前就開始了,夢里有嫦娥,有屈原,有墨子,有萬戶,有馮如,還有許許多多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他們是追夢人,也是造夢人。如今,中國的航天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在部分領域甚至超越了美歐。
那些消失在歷史中的航天前輩們,這盛世,是否如你們所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