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風云匯聚武當
- 諸天之上下五千年
- 轉身寶貝
- 2060字
- 2020-05-23 13:30:36
在武當門人祝福張三豐,以及對帝辛行禮過后。
江湖門派中人,便在少林這個與武當齊名的牽頭下向張三豐表述祝壽詞。
“貧僧圓惠,見過道友,今日代少林祝愿道友,早日得證道果。”
少林,對張三豐的誕辰很是重視,派出了與張三豐一個輩分的大德高僧圓惠禪師。
雖然,佛道之爭延續了上千年。
但,那是在暗地里。
兩派的恩怨,如不是兩派的核心人員,也看不出爭鋒持續會如此之久。
而對于少林能派出圓惠這位高僧前來為自己祝壽,張三豐內心大為感嘆一番。
佛教,真是比道教會做人。
佛教與道教的最大區別,就是不會像道教一樣,把自己擺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要不然,也不會出現民間諺語,亂世道,盛世佛。
道教,在元朝能被尊崇為國教。那也是因為元朝的大一統,可謂千瘡百孔,起義頻發,如同亂世一般。
“貧道謝過道友,道友請入席。”
張三豐在圓惠放下身段,來到自己面前行禮祝賀時,就已經起身,下到高臺對圓惠以示尊重。
回了一個道家禮,張三豐來到圓惠面前,親自領其入座。
而圓惠禪師,自然明白張三豐的態度。
他先是對張三豐宣了一聲佛教口號。
“阿彌陀佛。”
隨即,望向高臺上穩如泰山的帝辛,開口問候。
“貧道圓惠,見過真君。”
圓惠以晚輩禮,向帝辛合手問候。
他與張三豐是一輩,出于少林和武當的明爭暗斗,兩人之間可以稱得上是知己知彼。
而帝辛,能被張三豐尊稱為道教真仙,可見帝辛的輩分比他更高。
至于帝辛的面容,雖不過而立之年,但他身上散發的氣質,猶如王者,讓人心生畏懼與仰慕。
同時,身為佛教禪師的圓惠,自是清楚,道教還有著一種養生之術,聽聞此術修煉大成后,如同仙人一般青春永駐不在話下。
“免禮,入座。”
帝辛對于圓惠這個老和尚,以笑容回復。
老和尚的行禮,是真誠的。
體內的至寶崆峒印,在剛剛圓惠行禮的一瞬間閃亮,比剛剛武當所有門人加起起來都大。
由此,帝辛自然是笑容滿面。
“謝真君。”
老和尚圓惠,在眾人的吃驚眼神中,竟然對帝辛大禮參拜。
這的確讓人不敢置信。
可,除了圓惠,誰又能知道,剛剛帝辛不過口吐短短四個字,卻讓圓惠有種明悟。
這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如同佛家有云的開智一般。
如今,北少林,南武當的神仙人物,都對帝辛畢恭畢敬。
其他門派和朝廷使者,自然不敢輕視帝辛的存在,故而,幾乎人人都對帝辛行禮。
祝壽過后,便是宴席。
然而,這時候明教教主郭子興卻站出來大煞風景,找武當的麻煩。
“張真人,晚輩有話請教。”
郭子興對張三豐抱拳行禮后開口。
其實,他帶領明教眾人來武當,明為祝壽,實為問罪。
但是,剛剛眾人朝拜帝辛的一幕,讓他在心里很是糾結了一番。
畢竟,連張三豐和圓惠這樣有著雄厚出身背景之能人,都忌憚帝辛,從而大禮參拜。
可是,徘徊不定的郭子興,還是被理想左右。
因為,他要手掌日月乾坤。
當然,郭子興也不是毫無智慧,更重要的一點,他能起兵抗元,并且取得成績,乃是因為他要恢復漢家江山。
從而,在郭子興看來,即便帝辛是高高在上的仙人,恐怕,也不會阻擋他重振神州大地。
因為帝辛,也是漢人。
“郭教主無須多禮,如有疑問,貧道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張三豐,對郭子興十分客氣。
能如此,還是因為張三豐很是看好郭子興這個后輩。
因為在他心里,道教雖然被冊封為國教,但卻非他所愿。
畢竟,元朝不是漢家正統。
可,道教只是一個傳播信仰的教派,并不會參與世俗王權的爭斗。
張三豐將身份態度放低,倒是出乎了郭子興所料。
“張真人,敢問一句,道教可是要庇護蒙元?”
張三豐聽后,平淡的開口,再次重復道教是一個教派,并不參與世俗之事。
然而,郭子興卻不認可張三豐的話。
明教如今的勢力,可以說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其情報系統消息,更是不弱。
他上武當,是因為元蒙朝廷中,有位重要人物,這兩年一直在武當。
而武當,被元蒙朝廷尊為國教,與元蒙沒有交集,恐怕沒人相信。
“郭教主,貧道剛剛已經講過,道教不會參與世俗爭斗。”
張三豐再次和顏悅色的回答。
郭子興道:“即如此,晚輩懇請真人驅逐在武當山學藝的元蒙貴族。”
“郭教主,武當山既開山門,自是接受有緣人拜山,在貧道眼里,沒有其他之分,只有門人弟子。”
張三豐算得明白郭子興來武當的目的了。
但是,讓他交人,卻是萬萬不可能的。
元蒙的統治的確算得上是殘暴,可又因為道教是元蒙國教,受道教庇護之人數不勝數,可以千萬計。
最重要的是,漢家江山,是因為漢人內斗而失去,可不是道教的錯。
再說,道教因為受了元蒙國教的因果,庇護幾個元蒙貴族又有何不對。
“郭子興,你這反賊,竟然敢堂而皇之進入武當地界,本將軍要讓你知道,明年今日便是你的忌日。”
在張三豐和郭子興的爭論中,元蒙朝廷派來的使者中,一身穿將領服飾的武人,突然站出來手指郭子興大喝。
隨即,宴客大殿外,一支沖天雷在空中,隨著爆炸聲綻放一朵花火。
緊接著,武當山下傳來喊殺聲。
“不好,是元蒙大軍攻山。”
宴客大殿里,無數賓客臉色一變,其中與元蒙對立的一些門派中人,一聽喊殺聲立刻明白。
對于元蒙大軍埋伏在武當山下一事,張三豐臉色相當難看。
他看向朝廷使者,出口質問道:“王大人,此事需要給貧道一個交代。”
而元蒙的使者王大人,回答張三豐的只有苦笑。
他看向不遠處的那武將,硬著頭皮問道:“脫思將軍,為何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