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件項目估算
- (美)阿蘭·阿布蘭
- 1006字
- 2020-06-02 15:42:07
譯者序
這本書需要仔細閱讀。
目前,很難找到一本能與本書在講解如何建立生產率模型方面的嚴謹性與實用性相媲美的圖書。本書講的不是用經驗法估算工作量,而是用模型法估算工作量。
本書理論完備、嚴謹,并給出了工程化的軟件工作量估算方法和大量的實戰經驗。
在為客戶提供咨詢的過程中,我幫助客戶識別并建立了大量的預測模型與控制模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當我讀到Abran博士的這本書時,我深深地被打動了。他的實踐經驗比我更多,思考得比我更深入,他的理論更完備、更嚴謹,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意識到了自己學識上的狹隘與淺薄。
沒有大量的實踐經驗,沒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沒有多年的潛心研究,是寫不出這本書的。
它明確區分了估算與預算,前者是項目組對成本的預測,后者是管理者對成本的決策。
它明確區分了估算、調整、決策階段,明確了軟件成本估算的生命周期。
它把估算模型區分成黑盒模型與白盒模型,強調了白盒模型是可驗證的,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它把估算模型區分成外來的模型與自己的模型,強調了自己的模型才是最合適的,不能迷信業內的一些參考模型。
它提出了分段建立生產率模型的策略,針對非正態分布的數據、非直線相關的模型,也給出了解決方案。
它對看似散亂的楔形分布趨勢,提出了分類建立模型的策略,需要識別其他隱藏的自變量。
它指出了建立包含多個變量的復雜生產率模型不如建立多個簡單的生產率模型更實用。
它給出了建立模型時需要的樣本點的經驗數值。
它對如何驗證生產率模型的有效性給出了多個案例。
學會了本書的內容,相信你能在軟件成本估算領域練就一雙“火眼金睛”,達到“一覽眾山小”的境界。相信你可以快速、準確地識別各種生產率模型的正確性和實用性!
我也很喜歡Abran博士在每章之后設計的作業與思考題,這對我們深入理解本書的內容有很大幫助。本書也是全球多所大學軟件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教材。
本書由徐丹霞和郭玲擔任主要翻譯工作,徐丹霞負責翻譯第1~5章,郭玲負責翻譯序言、第6~13章。兩位譯者還進行了交叉評審,最后由任甲林進行通稿校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把握的基本原則就是:在翻譯每句話時,首先準確理解原文的含義,然后確保中文的正確與通俗易懂。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也和作者Abran博士做了大量的溝通,老先生耐心地解釋了某些語句的內涵。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請各位讀者不吝指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加入COSMIC的QQ群(群號:309842452),與本書的三位譯者討論本書或規模度量與軟件估算的話題。
任甲林
2019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