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G移動通信中的信道編碼
- 白寶明
- 715字
- 2020-06-05 18:31:08
序一
自20世紀80年代初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商用系統開始,人們經歷了第二代(2G)到第四代(4G/LTE)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的演進,即將進入第五代(5G)移動通信。信道編碼作為支撐數據有效且可靠傳輸的物理層關鍵技術,經歷了從卷積碼到Turbo碼的階躍性發展,即將轉向LDPC碼和Polar碼,因為5G需要更高的傳輸可靠性與更靈活的傳輸速率。當然,這也得益于LDPC碼和Polar碼具有逼近容量限的性能與較低的編譯碼復雜度。
本書是關于5G移動通信中所使用的現代信道編碼的著作,系統總結了5G NR LDPC碼的設計方法與性能,以及Polar碼的編碼方案等。本書的內容介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且兼顧了編碼理論、算法與實際應用。本書首先面向無線通信應用,介紹了信道編碼基礎知識與典型編碼方法,然后深入討論了5G NR LDPC碼的設計與性能、數據信道編碼鏈路的組成,以及Polar碼的原理與5G控制信道NR Polar碼的設計等。
本書第一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白寶明教授長期致力于信道編碼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于2005年作為訪問學者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C Davis)從事信道編碼研究,回國后的科研工作也主要是面向無線通信的編碼理論研究與編碼調制系統設計。而另外兩名作者,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孫韶輝研究員和王加慶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移動通信系統的實際研發及編碼標準化研究工作。我2016年到中國訪問時,注意到本書作者正在開展5G編碼方面的合作研究;2017年欣聞他們合作設計的LDPC碼入選3GPP國際標準,所提出的Hash-Polar碼也曾作為Polar編碼的候選方案之一。本書既是他們在5G信道編碼領域深入合作的結晶,也是高校科研與行業應用需求結合的典范。
目前國際上專門介紹5G新型編碼設計的著作很少。我相信本書對于5G系統的研發及其他無線系統的信道編碼設計等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