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澶州定計

  • 武法六韜
  • 麻子風
  • 2793字
  • 2020-05-17 11:31:26

景德元年秋,遼國蕭太后與皇帝耶律隆緒親率大軍南下侵宋,遼大將蕭撻凜破遂城,攻定州,俘云州觀察使王繼忠。大宋朝野震動,官家趙恒畏敵,欲遷都南逃,被宰相寇準阻止,并力請御駕親征。無奈之下,趙恒被迫率軍北上,倚楊家楊延朗為大將。

十一月,宋遼相峙,遼將蕭撻凜攻克祁州,與蕭太后會師,后取德清,將澶州三面合圍,宋將李繼隆死守澶州城。

風已寒,城墻上點點火光躍動,隨風而舞。明滅之間,照得值守兵丁人影交錯。與秋風相和,宛如鬼蜮,頗有肅殺之感。

城墻走道上,兩個巡城武官由遠及近,至北城門上止,遠望對面連綿數十里的遼軍營帳。

其中一人身高七尺八寸,姿顏雄偉,兩鬢微霜,身著的鎧甲略有些殘破,體態魁偉厚重,氣質如淵,雙目溫潤內斂,帶有幾分儒雅。

“賢弟,李將軍言官家率軍已離此不過百余里,待大軍一到,陛下親征,軍士必定士氣如虹,我等或可一舉擊破遼軍營寨,趁勢北上,燕云光復有望。”聲音溫和沉斂,帶著幾分振奮的喜意。

此人正是縱橫江湖十數年,武學修為已入絕顛的陳余慶,因其義薄云天,常行俠除惡,武林中多有受其恩義者,又因刀法出神入化,曾以一敵三,斬殺為禍武林多年的邪道成名高手,如同天譴罰惡,故江湖人稱“天譴刀”。而今卻為心中大義,武舉入朝,現職從七品武翼郎。

而陳余慶身邊那武官,高七尺有余,亦是雄壯大漢,三十余歲年紀,顎下蓄有短須,臉廓鼻高,雙目頗有疲倦之色。

見他輕輕頷首,說道:“確如哥哥所言,我等駐守經年,最是希望伺機北上,如今官家有此決心,甚是振奮人心......”此人名喚張環,官至正八品軍巡使。

“咦?”語意未盡,卻突然驚疑出聲。隨后指著對面遼軍大營,說道:“哥哥請看那處。”

陳余慶舉目望去,只見遼軍一將,領著數十騎于陣前由東向西巡視。夜黑風高,距離又相隔甚遠,看不太真切,遂運功行氣,聚于雙目承泣,睛明兩穴。再看,竟將那領頭遼將的相貌看得分明。

那將臉有虬髯,身壯體健,豹眼微突,隱見太陽穴鼓起,額頭頂心微微凹陷,此乃修習烈性內氣臻入上境之相。

又看其頭頂銀冠,上嵌寶石,腰懸寶刀,手提長戟,鎧甲式樣乃是遼軍上將方有資格穿戴;再一看其身旁旗官所舉大旗,上書一個“蕭”字,旗幟以金線鑲邊,字旁秀有斗牛圖騰。

陳余慶眉頭微皺,說道:“此人內氣修為不俗,觀其衣甲勢態,莫非就是蕭撻凜?”

張環無甚高深武功,內力不深,雖手搭涼棚,極力眺望,卻也不甚清晰,只是說道:“這幾日巡城,似常見此標軍馬在彼處巡視,早晚均有。”

放下眉上之手,使勁眨了一下眼,略作舒緩,復又道:“原以為只是普通斥候,我武藝稀松,無甚修為,不如哥哥看得真切。但若真如哥哥所言,那蕭撻凜身為統兵大將,怎會如此托大,遠離營盤,親身巡陣?”

陳余慶略一沉吟,說道:“照常理,不至如此。”

他背著手來回踱了幾步,復又停下,轉身對張環說道:“據聞蕭撻凜生性驕傲,是遼國有數的高手之一,作戰勇猛,鮮有敗績。其對我大宋向來輕視,并非不會有此輕率不智之舉。”

手托下巴,低頭沉吟了一會兒,又說道:“賢弟,這兩日你且派斥候隊潛伏打探,若此標軍馬依舊如此,速來報我。”

張環見陳余慶說的鄭重,雖有不解之處,卻不再多言,欣然領命。

自遼軍上一次大舉攻城已過數日,期間除了零星斥候間的廝殺,雙方都無甚動作,宋軍自然是在等皇帝親征的大軍到來;遼軍行攻城之事,損失自然不小,亦需修整。

趁著這難得的間隙,澶州守將李繼隆命人加緊修筑城墻,囤積火油、檑木、弩箭等守城器械,以備抵擋遼軍下一次大規模進攻。

這日,張環揮退身前稟報的軍士,出了自身營帳,快步走入陳余慶的營房,對抬頭看著自己的陳余慶抱拳一禮,說道:“哥哥,方才斥候來報,兩日前你我看見的那標軍馬,每日早晚均于陣前巡視,領頭那將應是蕭撻凜無誤。”

“好!”陳余慶一拍大腿,有些興奮的站起身,說道:“賢弟,此乃天賜良機!”

張環雖是武將,看似粗狂,卻并非莽撞無謀之輩。聞言有些驚惶的瞪大眼睛,咽了咽口水,說道:“哥哥,你莫不是想......”

隨即趕忙拉著陳余慶的手臂,眉頭深皺,說道:“哥哥,官家大軍將到,何須行此險招?那蕭撻凜雖常巡陣,但離敵軍大營不到十里,若有異動,遼軍快馬頃刻便到,若被圍住,哥哥武功再高也有覆滅之危,此事萬萬不可!”

陳余慶似無半點擔憂,拍了拍張環的肩膀,將之按到座椅坐下,示意稍安勿躁。又倒了一碗茶遞給張環,笑道:“賢弟盡管放心,愚兄并非莽撞之人。

那蕭撻凜向來視我大宋無人,又自恃武藝高強,好大喜功;我只需其巡陣時稍加引誘,必會追擊,到時其遠離營寨,遼軍接應不及,正是擊殺他的良機!

官家明日便到,若今夜能斬殺蕭撻凜這遼軍支柱,敵軍士氣必然低落,而我軍卻因官家親征士氣高漲。此消彼長之下,到時我大宋定能一戰定乾坤,收復燕云,指日可待!”

張環聞言雙目一亮,作勢起身,尚未站直,卻是一頓,復又坐下,搖頭道:“不成,不成。那蕭撻凜傲則傲矣,卻非魯莽之輩,未必會遠追。

且遼營至此相隔不到二十里,快馬接應不過一炷香罷了,其又有數十騎護衛,哥哥若要誘敵,為藏身形,至多帶一伍斥候隊,如此短的時間,便是哥哥也難在諸多護衛中將其斬殺。”

陳余慶搖頭笑道:“賢弟此言差矣。按其脾性,我料只要不近澶州城墻二里之地,其必不會有所顧忌。而賢弟你最精通的......是何物?”

張環疑惑的看著陳余慶成竹在胸的笑容,皺著的眉頭驀然一松:“哥哥所言,可是八牛弩?”

陳余慶笑著點了點頭,附在張環耳邊如此這般的說了一通。只見張環的嘴角越咧越高,雙眼越來越亮,待陳余慶說完,猛的一拍幾案,說道:“走,走,走!你我這就去見李將軍!”

說著,便急急忙拉著陳余慶出了營房。此策要成,自然不可能跳開李繼隆這澶州的軍事主官。

李繼隆乃是北宋初期的名將,亦是皇室外戚,宋太宗第三位皇后,明德皇后之兄。為大宋南征北戰數十年,戰功赫赫,如今已五十余歲。雖傷病纏身,天不假年,卻依舊硬撐在前線指揮戰斗。

按說習武之人向來體魄健壯,李繼隆又非只練外功、硬功的江湖草莽,一身內力修為著實不俗,莫說五十,就是七十歲也當健步如飛,開弓舞槊視之等閑。

然而其多年征戰,不僅滿身外傷,就是極為嚴重的內傷也受過多次,甚至閻王殿門口都轉過幾回。大宋江山說是從這位老人的血里泡出來的亦無不可。

當張環拉著陳余慶求見李繼隆,并迫不及待的將斬首之策道出后,以李繼隆的能力,自然知道機不可失,當機立斷,全力支持陳余慶和張環施行此計。

待吩咐下去之后,白發蒼蒼的李繼隆勉力站起身,微微顫抖著雙手,有些激動的對陳余慶行了一禮,說道:“子祝,汝之策若成,燕云十六州便猶如囊中之物。我朝從此便能有養馬之地,不消數年,就是除了遼國這一心腹之患亦非難事。此于國朝有扶邦定鼎之功,老朽在此先行謝過。”

話雖如此,可惜在場諸人卻忽略了趙宋官家是否有此進取雄心。畢竟,澶州被三面圍城之初,這位帝國皇帝第一時間想的可是遷都逃跑。

陳余慶對李繼隆素來敬重,豈肯受其一禮。也不見他怎么晃動,身形就出現在李繼隆身側,將他扶住,并攙到座椅處坐下。低聲說道:“必不負老將軍所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旅游| 荣昌县| 苏尼特左旗| 石狮市| 东海县| 海盐县| 渑池县| 德兴市| 义乌市| 丁青县| 辉县市| 杭锦后旗| 阿拉善右旗| 宝坻区| 遵化市| 高雄县| 沅陵县| 吴堡县| 淮南市| 准格尔旗| 得荣县| 安宁市| 文山县| 山阳县| 湘乡市| 宽甸| 灵山县| 澄江县| 临海市| 长治市| 石城县| 秀山| 七台河市| 双辽市| 三亚市| 庆城县| 三穗县| 苗栗市| 海伦市| 礼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