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1章 祭典

  • 修仙從祈禱開始
  • 十年撲街仔
  • 3392字
  • 2020-06-05 18:42:44

七月的最后一天。

一大清早,李大嬸便起來打掃。

屋子昨天,前天就已經做了兩次大掃除,干干凈凈。

但李大嬸還是拿著掃把清理那些已經看不見的灰塵,直到把家里的黃泥地掃得光滑發亮,再潑上水,才心滿意足。

原來的房頂上有很多蜘蛛網,灰塵也有很多。現在一塵不染,是全家人的功勞。

每年的七月末,就是乾浮山的仙田豐收祭典。

陳小暮知道,武修先天,氣修結丹,劍修爭鋒,是筑基之后,三大修行道路的下一個境界。

到了這個境界,人已經逐漸脫離肉眼凡胎,不食五谷,餐風飲露,平日除了盡量辟谷以外,只能食用靈米、靈肉以及靈藥,徹底遠離紅塵,靜持修心。

因此乾浮山的仙田,就是為了生產靈米,給這些人提供。

靈米蘊含的靈氣遠不如丹藥,但靈米沒有任何雜質,且靈氣中沒有任何有害物質,不像丹藥有丹毒,自然是修行者首選。

如此,靈米對修士就非常重要,仙田也就成為乾浮山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很多年前,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控大地的時候,每年仙田收獲,都會有妖獸過來搶米,修士為了保護靈米,就會群起而動,保衛仙田。

現在無數年過去,乾坤州大片土地幾乎都已經被人類王朝占據,妖獸們除了混跡于南疆的深山老林,就只有在西荒草原以及東海和北海還有它們活動的蹤跡。

雖然沒有了妖獸,但千百年下來,曾經的仙田保衛戰也逐漸變成了仙田豐收祭。到了這一日,乾浮山會邀請附近幾十公里內的村民,以及數百公里內的修行宗門前來觀禮,慶祝豐收的喜悅。

傳統延續之后,這個日子其實早已經跟乾浮山沒有了關系。變成了整個乾浮山脈所有居民共同的節日,多年流傳,已經成為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盛會。

到了這天,大家都會穿上新買的衣服,喜氣洋洋地前往仙田外的空地上舉行篝火宴會。

往年王家只有幾身破破爛爛的粗布短衣,王小三還是穿王文以前穿過的衣服,現在家里有了錢,自然也要換新衣裳。

不止是王武家,陳小暮的出現改善了全村的家庭條件,有了錢之后,幾乎人人買了新衣,俱是綾羅綢緞,連田都不愿意下了,引得六叔公怒目而視,見人便罵。

李大嬸也在鎮上給家人打了幾身新衣,不過她不忘初心,舍不得買好衣裳,除了給王小三買了件貼身的綢子里衣之外,其他人的衣服都是普通布衣,陳小暮也有了幾件換洗衣服,再也不用穿王武的衣服。

雖然王武的年紀比他小了近十歲,但陳小暮的身材在王武面前像個小雞仔似的,穿他的衣服很寬大,看起來非常滑稽。

至于穿越之前穿來的那套襯衫西褲,一直壓在箱子里鎖著,算是他對另外一個世界唯一的念想。

傍晚,晚霞才剛剛升空,太陽還沒有完全落下,就到了節日慶典的時候。

人們張燈結彩,整個楓葉鎮到仙田去的那條官道,全都披上了霞彩。一路上,沿途密密麻麻到處是人,兩側道路擺了很多攤位,叫賣聲、人潮沸騰聲、夏日蟬鳴以及晚風吹著樹葉沙沙作響聲不絕。

迎著稻花香味,王武一家人走在官道上,李大嬸牽著王文,王小三坐在王武頭上,瞪著好奇的眼睛四下張望,陳小暮笑吟吟地道:“那邊還有猜燈謎呢。”

王武看過去,不遠處路邊的確有燈謎攤,如果從易到難,猜對了的話,分別可以獲得從10文到100文的獎錢和對應的燈籠,不由笑道:“可惜我沒讀過書,連字都看不懂,不然肯定會去猜一猜。”

不過那是以前。

現在王武家的資產怕是有四五百兩銀子,因為之后陳小暮也陸陸續續去過山里幾次,又舉行了幾次拍賣會,分到村子里的銀兩怕是已經近萬兩,如今村里人人都是身價百兩的富豪。

王小三看到一個紅色的燈籠,上面有美麗的花紋,便指著那燈籠喊道:“小暮哥哥,那個燈籠好漂亮。”

“你想要嗎?”陳小暮問。

“想。”

“好,那我去看看。”

一家人靠攏過去。

燈謎攤老板是個胡子花白的老人,一身青白長衫,攤上還放了兩本書,是個讀書人,只是衣服洗得漿白,縫縫補補,家境不算太好。

見一家人靠過來,老人笑呵呵地道:“可要猜燈謎?一文錢一次。”

“那個燈籠多少錢一次?”

陳小暮指著上面那個大紅燈籠問道。

“2文。”

“一江清水殘花影,打一字。”

這是個20文的燈謎,猜一次需得交2文錢。

猜過燈謎的都知道,燈謎的內涵多種多樣,文字拆解便是其中一種。

陳小暮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個琵琶的琵字。

一江清水,一江二字把水清除掉,變成了一工。

一工是個什么字?

王字。

殘花,“花”字殘掉了一半,只剩下一個匕首的匕字。

上面王,下面一個匕,再加上它們的影子,組合在一起可不就是個琵的琵字嗎?

“這是個月字。”

陳小暮在攤位裝錢的簍子里投了兩文錢,卻沒有說正確答案。

老頭搖搖頭:“不是。”

陳小暮故作沉吟了一會兒,又丟出2文錢,道:“這是個人字。”

“不是。”

老頭又搖頭。

“春字。”

“不是。”

“夜字。”

“不是。”

......

連續猜錯了十多次,很多圍觀群眾見他上頭,紛紛勸道:“算了算了,這題這么難,猜不到也別浪費銀錢了。”

直到這個時候,陳小暮才笑著說:“琵琶的琵字。”

老頭眼眸中微不可查地閃過一絲亮光,點點頭:“不錯,是琵琶地琵字,恭喜客官。”

陳小暮謙虛道:“只是運氣。”

老頭取出20文錢,又把燈籠遞過來,看向李大嬸旁邊的王文道:“這位小公子面如冠玉,文質彬彬,必是飽讀詩書之人,何不來猜猜看?”

王文長得的確很好看,12歲年紀,唇紅齒白,面如冠玉,而且又換了身嶄新的長衣,雖是布衣,但款式講究,衣冠齊楚,不似貧窮人家孩子,反倒像個還在讀書的少年,所以老頭才有此問。

沒想到王文搖搖頭,認真地道:“我不識字。”

他的確不識字。

“那真是可惜。”

老頭便不說話了。

李大嬸怕周圍人以為孩子不學無術,連忙解釋道:“以前家貧供不起孩子讀書,最近上山采藥,挖了幾顆好藥賣了,家境才稍微好些,正打算讓他們去鎮上蒙學,讀書習字。”

“原來如此。”

“我見這家人衣裳嶄新,較大的孩子識字,小孩卻不識字,還以為是這小孩不學無術,沒想到以前讀不起書,倒真是可憐。”

“既然如今家境稍稍好些,自當去學堂認字,以后好好讀書,將來爭取考個狀元,為我們縣爭光。”

大家紛紛鼓勵。

李大嬸邊干笑著點頭應是,邊忙不迭帶孩子們離開。

大乾王朝文風最盛的是東南地區,像這樣低級的猜燈謎大家都覺得困難,若是在東南地區,怕是不一會兒那老頭就得賠個精光。

但楓葉鎮所在的南安縣卻地處偏僻的南疆,這邊文風低迷,幾年都不一定能出個舉人進士,亦是本縣一樁憾事,因此南安縣衙鼓勵孩子讀書,只要家境允許,盡量去讀書習字。

王小三騎在大哥的頭頂上,開心地提著燈籠舞來舞去。

陳小暮笑道:“難怪有人把12歲男孩稱為舞勺之年,女孩則稱為舞燈之年,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小三還差四年呢。”

王武憨笑道。

李大嬸想了想,問:“現在家里也還算有些錢,要不把三兒也送去學堂念書吧。”

這幾天王家已經打算讓王文去,王武現在已經16歲,是家里勞動主力,脫不開身,只有王文放完牛羊之后,現在整天舞刀弄槍,也讓李大嬸有點擔憂,不如送去學堂念書好。

“也行,女孩子念些書,識點字,不是壞事。”

陳小暮點點頭。

這個世界可以沒有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封建糟粕思想,只是大部分貧困家庭連男孩子都不一定有書讀,女孩子就更別說。

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盡量讓孩子讀點書,對未來也有好處。

王小三已經8歲,是可以蒙學的年紀。

“那明日我便帶幾斤臘肉,拿些銀錢,去鎮上找先生問問。”

李大嬸盤算了一番:“如果三兒和阿文去讀書的話,家里的牛羊也沒人養了,不如干脆賣了,今年等乾浮山的管事過來,咱們再重新買一些豬牛羊送過去。”

王武家的豬被大黃和小黃吃掉了,本來這是乾浮山的牲畜,如果年底交不上去的話,他們家就得背上債務。

欠村里人的已經夠多,再背上乾浮山的債務,恐怕就不止是家破人亡那么簡單。

好在現在有錢,年底有人來收牲畜,買一批交上去便可。

只是王文和王小三如果去讀書的話,家里的牲畜就沒人養。李大嬸還想重新買幾畝田地回來,王武走不開,就只能放棄養牲畜了。

“就先這樣吧。”

陳小暮覺得沒有問題,其實他倒是想說說讓王武也去讀書,順便再把家里房子重新翻修一下。

畢竟王武才16歲,在另外一個世界,這個年紀的孩子也不過是上高中,遠遠沒有承擔一家之主的能力。

但考慮到情況不同,最終還是沒有把這個話說出來。

正在這個時候,王小三又看到了有人在賣糖畫。

她馬上嚷嚷道:“娘,我要吃糖畫。”

李大嬸橫了一眼:“不許吃。”

王武道:“就給三兒買吧。”

以前家里窮,過年才有人送塊糖,兩兄弟都舍不得吃,就給王小三,王小三卻很懂事,非要把那一小塊糖切成四份,說是娘四個一起吃,永遠不要分開。

時至今日,都是他們最美好的回憶。

“你呀,就慣著三兒吧。”李大嬸搖搖頭,現在哪怕有了點錢,她還是覺得非必需品就不要買了,可架不住王小三要,便從口袋里取了幾文錢來去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容县| 红安县| 高邮市| 安远县| 嵩明县| 岳阳县| 禄丰县| 虎林市| 丹巴县| 万荣县| 东台市| 五常市| 南丹县| 宜州市| 汕头市| 竹山县| 罗源县| 泰宁县| 海兴县| 白朗县| 石渠县| 龙胜| 凤庆县| 台中县| 武胜县| 福州市| 科技| 延边| 民县| 民权县| 游戏| 衡南县| 枣庄市| 三河市| 平远县| 西乌珠穆沁旗| 莱阳市| 蓝田县| 历史| 齐河县|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