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斯丁人——“海上民族”從何而來
在歷史上,許多文明的消失都被懷疑與腓力斯丁人有關。傳說他們航海技術發達,到過許多地方。那么,他們到底從哪兒來呢?
從公元前13世紀下半葉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臘半島、東抵小亞細亞和巴勒斯坦、西達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島的地中海東部廣大地區,出現了許多古代文化中心迅速衰落及滅亡的現象。這究竟是為什么呢?眾多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作過不少的發掘和探索,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腓力斯丁人的入侵。
據科學家考證,腓力斯丁人是居住在地中海東南沿岸的古代居民,被稱為“海上民族”。公元前12世紀,他們在巴勒斯坦南部沿海一帶建立加沙、阿什杜德等小城。腓力斯丁人已廣泛使用鐵,掌握了制造武器的秘方,其士兵的裝備也很精良,戰斗力極強。因此,很多人將這一時期許多文明的突然消失歸咎于他們。當然,盛極必衰。公元前1025年,希伯來君主國建立,首任新王掃羅首先把全部精力投入反擊腓力斯丁人的斗爭。繼任君王戴維則將腓力斯丁人趕出了巴勒斯坦地區,使腓力斯丁人的地盤縮小到南方狹窄的沿海地帶。
腓力斯丁人究竟源自何處,他們與猶太人的歷史發展有何關系?這些問題一直是古代文化史中的難解之謎。
有人認為腓力斯丁人就是以希臘人為主而形成的一個強大的部落集團。古代希臘人自稱達那俄斯人,又名亞該亞人。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2世紀,亞該亞人聯合加里亞人、西里西亞人、條克里人等部落,由海上大舉入侵埃及。后來,他們分散于地中海諸島和沿岸。埃及文獻曾經把進攻他們的腓力斯丁人稱做“北部丘陵諸國”的西部亞洲人。
后來,有人考證認為,在古埃及文獻中出現的海上民族,是古代世界許多不同部落集團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總稱。有些人可能來自西亞西北角的安那托利亞、塞浦路斯和敘利亞北部;另一些人則來自愛琴海沿岸的一些地區,諸如希臘半島的美塞尼亞、克里特等;還有一些則來自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每個部落集團的活動范圍和規模都相當小,在古埃及所見的腓力斯丁人乃是他們活動的尾聲。西西里人、撒丁人、腓利斯人和色雷斯人也曾是“海上民族”的一部分,而后來活躍于世界歷史舞臺上的雅典人、呂底亞人、腓尼基人、以色列人、阿拉美亞人和羅馬人等,則是“海上民族”各部落集團因遷移而相互融合所產生的新部落集團。
現代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和菲利普·李·拉爾夫認為,腓力斯丁人是從小亞細亞和愛琴海諸島進入巴勒斯坦地區的。以色列著名政治家、歷史學家阿巴·埃班也認為,腓力斯丁人是愛琴海上的一個民族,入侵的北方部落把他們從家鄉克里特島和小亞細亞的沿海地區趕了出來。腓力斯丁人最初想在埃及找到立足之地,但沒有成功。然后,他們才進入巴勒斯坦的。
總之,“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究竟源于何處,他們是一個民族還是多個地方的人組成的集團,一些突然消失的文明是否與他們有關,他們最終去向何處,這一系列的問題目前仍在討論之中,沒有形成統一的定論。
阿茲特克人起源之謎
阿茲特克人曾經在墨西哥的土地上創造了璀璨的文明,然而長久以來,人們卻不知道他們起源于何處,又是為何遷到了墨西哥。
關于墨西哥阿茲特克人的來源,有這樣一個故事。大約在12世紀,印第安人阿茲特克部落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擊,從北方的故鄉遷徙到墨西哥河谷。傳說有一天,戰神對正在尋找棲息地的阿茲特克人說:“你們去尋找一只鷹,它棲息在一株仙人掌上,口中還銜著一條蛇。找到之后,那個地方就是你們居住的地方。”
阿茲特克人遵照戰神的指示,來到特斯科科湖畔的一個島上,果然看到一只鷹叼著一條蛇站在仙人掌上的奇特景象。于是,他們便在島上定居下來,開始建立新的城市,并把這個城市稱之為“特諾奇蒂特蘭”,意為“仙人掌之地”。
14世紀初,阿茲特克人定居于墨西哥中部谷地,后不斷擴張,16世紀初形成東達墨西哥灣、西至太平洋的龐大國家。公元15至16世紀初,中部美洲的阿茲特克人在吸收了墨西哥谷地的其他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和發展了自己獨特的璀璨文化,同時,在政治和軍事上行使霸權。1521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墨西哥,阿茲特克國家滅亡。
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曾經稱霸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可能在13世紀從墨西哥北部遷移而來。那么,它究竟起源于北方的哪個地方,又是因何遷移到墨西哥中部地區的呢?
在現存的各種歷史文獻中,關于阿茲特克人遷移出“阿茲特蘭”,到他們抵達圖拉這一歷史階段的事件和日期的記敘與解釋都非常模糊,也十分難懂。而且,在記敘或描寫阿茲特克人起源的不少文獻中,往往把歷史事實和神話傳說混雜或交錯在一起。因此,人們很難斷定其起源地的確切地點。
根據阿茲特克人的本族傳說,他們在12世紀以前是墨西哥平原北部的一個部落,后來才出現于中美洲。在西班牙殖民者侵入美洲大陸后不久,墨西哥便出現了一本名為《漫游書卷》(或《博圖里尼古抄本》)的古抄本。在書卷中,阿茲特克人記載了自己的歷史:他們從一個神秘的起源地出發,經過長期漫游,到達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定居地。據說,其起源地叫做“阿茲特蘭”,其民族的名稱“阿茲特克”就是根據這個地名得來的。
在《漫游書卷》的第一幅插圖中,畫有第一批來自一座小島的阿茲特克人形象,他們正在橫渡大湖。有學者認為,叫做“阿茲特蘭”的神秘地方位于今墨西哥的墨斯卡系蒂坦島,它可能就是古抄本插圖中所顯示的地方;而所述的島位于納雅里特海岸的一個濱海湖內,那里至今還有一個叫做“阿茲特蘭”的地方。由于古抄本記敘的歷史不詳細,且其中可能存在臆想的成分,因而不可以完全按照它來推測阿茲特克人的起源地,至今人們還不能完全確定其真實的地點。
據一個神話說,阿茲特克人的另一個起源地叫做“奇科莫斯托克”,意思是“七洞穴”或“母親之地”。西班牙的一些學者認為,12世紀末到14世紀,是阿茲特克國家開始形成的時期,因而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其特點是墨西哥谷地的特斯科科湖周圍建立各個不同的城市——國家。這一時期也是屬于同一個種族系統的部落集團相互征戰的時代,但所有這些集團都有一個共同的起源地——“七洞穴”或“奇科莫斯托克”,它位于今美國的新墨西哥州境內。
另外,有的學者把阿茲特克人的起源地推向更加遙遠的北方。他們認為,按照神話指點,“阿茲特蘭地區”是阿茲特克人的起源地,但它不在今墨西哥境內,而是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或新墨西哥,或佛羅里達,甚至可能在亞洲。
由于在西班牙征服之前,定居在墨西哥谷地的許多印第安部落集團,其中包括阿茲特克人,都是從北方的契契梅克地區遷移南下的,他們原先都是游牧部落集團,所以其行蹤飄忽不定,因此人們很難判斷他們到底是從哪兒來的。迄今為止,關于阿茲特克人的起源地問題仍是一個歷史難題。
白人、黑人起源之謎
白人、黑人是特征明顯的兩個人種,關于他們的故事很多。然而,他們是從哪兒遷到目前居住的廣大地區的呢?長久以來,人類學家一直在尋找這個答案。
人類起源有兩層含義:一個是人類的起源,指的是從古猿怎么演變成人或者是人是由何種動物演變而成的問題;另一個是現代人的起源,指的是地球上黃、白、黑、棕四色人種是于何處、如何起源的。后一個是整個人類進化中離現代最近的一個階段,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階段。
人類起源于非洲,這是考古學家通過長期的考古研究得出的結論。人類誕生后,必然會不斷地遷移。由于遷移的地方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從而產生了不同的膚色。居住在非洲的因為陽光強烈,膚色變黑;歐洲因為陽光較弱,人膚色就白;亞洲居中,人的膚色也居中。那么,世界上多色人種都起源于何處,特別是在當今世界上頗有影響的白人與黑人的最早起源地,這是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努力考證的熱門問題。
現在,大多數黑人集中在非洲地區。此外,美洲等地也有黑人生活。那么,黑人起源于哪里呢?在以前,科學家們認為非洲的黑人起源于非洲西部,然后向南遷移。但后來根據考證研究,在南非瓜祖盧的邊界洞中發現了據說是11萬年前的一個破碎的成人頭骨、兩個成人的頜骨和一個嬰兒的骨骼,具有現代黑人的性狀。結合其他的證據,從而認為非洲最早的黑人起源于非洲南部,然后再向北向西遷移。黑人起源于非洲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但到底起源于非洲的哪個地區,還有待進一步考古研究。
在當今世界上,白人的分布范圍非常廣泛,歐洲、北美、西亞、北印度、北非等地都有白種人的蹤跡,白種人是流動力最強的種族。由于不斷流動,人們很難確定白種人的來源。關于白種人的起源地,目前有三種說法:第一種意見認為,生活在尼安德特河谷的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是歐洲白種人的祖先;第二種意見認為,尼安德特人并非白人的祖先,是西亞或非洲人入侵了他們的居住區域,消滅了土著居民,成為了現代白人;第三種意見是綜合說,即認為歐洲的白種人是由當地的尼人和外來人群混雜而成的。因為尼人的某些特征,如高聳的鼻子,與今天的歐洲人相似。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化石證據表明歐洲鄰近地區現代人形成的年代遠早于歐洲。他們后來遷入歐洲,雖有可能與當地的尼人發生沖突,但結果總是互相混雜,產生了現存于歐洲的人群。總之,白種人的起源地目前還存在很多爭議。
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黑人與白人起源于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有可能是亞洲,因為在18萬年到36萬年前,他們都具有相似的遺傳基因。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布朗博士通過解析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的遺傳基因的研究,認為不管黑人、白人還是黃色人種,如果追溯到18萬年到36萬年前,可以發現是同一個祖先。“線粒體”是細胞內的“能源供給工廠”,具有獨自的小遺傳基因。布朗博士從13名白人、4名中國人、4名黑人共21人的細胞里取出線粒體基因,用18種酶切碎,把基因組成型作比較。結果,每種型的片斷的組成要素出現了和每個人種非常相似的型。因此,布朗博士認為“人種間的差別是由于在漫長的歲月中發生突然變異而造成的”。計算數據認為遺傳基因是共同的時期,如果認為18萬年到36萬年前具有共同的線粒體基因,是合乎邏輯的。因此,他認為各色人種可能起源于一個地方,人種間的差別是后來突變而形成的。
白人、黑人起源何處?就目前科學發展水平而言,還無法給出確切的結論。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膚色之謎會逐漸被解開。
復活節島上的最早居民是誰
復活節島的神秘不僅僅在于它有許多來源不明的巨大石像,它更神秘的地方在于:島上最早的居民是誰?他們又是如何發現復活節島的?
復活節島位于南太平洋上的智利西海岸,長久以來,它只是一個鮮為人知的荒涼小島。1722年4月,由荷蘭探險家雅各布·羅格文率領的三艘戰艦發現了這個小島。由于這一天是復活節,所以他們把這個小島命名為復活節島。此后,陸陸續續有不少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地理學家、探險家登上小島。
復活節島以神秘的巨像名聞遐邇。面積僅117平方千米的小島四周卻密布著600多尊巨石雕像。這些巨人石像最重的可達90噸,高9.8米,就連最普通的也有二三十噸。更加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巨大石像還大多頂著巨大的紅石帽子。一頂紅石帽,小的也有20噸,大的重達四五十噸。此外,在島上還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文字”,這種文字實際是用石器或魚齒刻鑿在木板上的一些奇形怪狀的符號,類似古代的象形文字。這些文字至今沒有人能破譯。神秘的巨像、古怪的文字引起人們探索島上居民淵源的強烈欲望。島上最早的居民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
第一個到達島上的羅格文在回憶錄中寫道:“當時的島民有的膚色為褐色,就顏色的深淺而言與西班牙人相似,但也有膚色較深的人,而另一些完全是白皮膚,也有皮膚帶紅色的人。”只有數百口人,卻分為多種膚色,這更加讓人不可思議。至今,這些不同膚色的人還生活在島上。
最早登陸復活節島的一些探險家、航海家當時見到島上的居民有不少是頭戴紅帽的白皮膚人,因此就推斷島上居民為來自西方的白人,甚至設想是古代埃及人和腓尼基人把西方文明帶到了島上。其依據是島上遺留的高大石像和將尸體埋在巨石建筑物中的做法,以及發現的那些象形文字,與古埃及文化有相似之處。可是,眾所周知,古埃及人和腓尼基人的主要航海活動范圍是在地中海,即使有人駛出直布羅陀海峽,也從沒有進入太平洋水域。所以,他們不可能登上復活節島。
有的學者將復活節島上居民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與西南太平洋上美拉尼西亞群島居民的習俗、信仰相比較,發現二者極為相似。于是,他們認為島上的最早居民是從西南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群島上遷徙過來的。
有人認為,島上最初的居民是現在在島上生活的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大約公元8至9世紀,太平洋上的馬克薩斯群島的波利尼西亞人歷經艱辛,漂洋過海,來到此荒島。他們帶來了石刻文化和波利尼西亞語言。至今島上居民仍以該語言作為通用的語言。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波利尼西亞人本來就是島上土著居民,不是外來的,而且星散在太平洋四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原是整塊大陸,后來由于地殼變動,主大陸沉入洋底,剩下零星一些島嶼,而復活節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就是劫后幸存者。波利尼西亞人到達復活節島后,也將雕琢石像的風俗帶到復活節島上,在多種原因的作用下,雕琢石像之風愈演愈烈。
也有人認為,復活節島上的原始居民來自南美大陸,因為它離南美大陸最近,大陸上的居民乘坐原始的簡易木筏完全可以漂渡到復活節島。此外,考古學家還在島上發現了許多與印加蒂亞瓦訥科文化相同的古文物,如:具有典型印加文化的石砌墻垣建筑;雙膝跪地、雙手撫膝的虔誠石像;雙手安放在腹部,圍著腰帶的石像;懸崖峭壁上刻有月牙形船的壁畫等。這些巨石建筑物幾乎與印加時代的巨石文化沒有兩樣。因此,島上的最早居民很可能是南美印加時代的印第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