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通過的民法典,最引人爭議的就是——離婚冷靜期了。
我看微博上還有人表示,要花那么長時間離婚,等能離婚的時候,自己不會已經……
也有不少偏頗一點的,表示:見法官總好過見法醫。要拿起武器,勇敢抗爭。
我本人,父母就是離婚的。我個人覺得,對我傷害最大的反而不是父母離婚,而是離婚前那無休止的爭執。那是我最沒安全感的時候,在我小時候,父母就在隔壁房間吵架,我就一個人縮成一團,躲在角落里哭。
在我去領結婚證的時候,我前面的一對夫妻就是復婚的。在拿證的時候,工作人員還特意和他們兩個交代了:“這次拿了證,要好好過,以后不要再來了。”
我父母走的是訴訟離婚那條路,因為我爸爸不想離。我的爺爺是那種特別固執的人,我的奶奶反而是那種特別和順的人。一般不都是惡婆婆嘛,到了我媽這里,就變成了惡公公。
我媽受不了我爺爺,而我爸又是那種和稀泥,兩邊都不想得罪的人。日子過不下去了,兩個人就先是分居,后面離了婚。
在我小時候,離婚率還是比較低,所以周圍有不少愛嚼舌根的人對著當時年紀還小的我,說了很多有的沒的。所以我小的時候,的確會比較孤僻一點,走路的時候也總是低著頭。
沒幾年,社會環境就已經不一樣了。現在對離婚,人們早已經是見怪不怪了。不過這只限于我身邊的情況。不過國家肯定還是希望離婚率低的,畢竟在制定法律的那些人看來,不幸的家庭是犯罪的溫床。
國家政策其實不應該從我們老百姓的角度去看,雖然和我們切身相關。我覺得就像做題應該考慮出題老師的思路一樣,對于國家政策,我們也應該去想立法者的思路。政府希望通過頒布政策得到的是什么。
很多人說,是希望降低離婚率,提高生育率,拉動內需。我同意一部分。國家已經頒布了二胎政策了,雖然效果見仁見智。
最近看微博,基本上對于離婚的態度,都是恭喜。而嘴上嚷嚷著要不婚不育保平安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我個人沒感覺身邊不婚不育的比例有變化。所以不排除很多人其實是口嗨,披著馬甲暢所欲言。
我在婚后,是真的會覺得,偶爾會感覺到窒息。就是那種,很小的爭吵,慢慢一點點地消耗掉我們之間的感情的感覺。
520和521,兩天,我老公都得在單位加班。我們兩個已婚人士,就像平常一樣過了節。等到他好不容易有休息了,我就提議,要不我們去補過一下。那時,他是滿口答應下來的。
到了約會那天,我一大清早就興奮地睡不著覺,起來開始看攻略,看附近有哪里好玩的好吃的。把手機快翻了個底朝天之后,我給了他三個選擇,都是離家很近的那種,最遠不過15公里。
可他就是給我甩了臉色,很不耐煩地問:“就一定要出去玩嗎?”
然后就是一堆,我最近工作很辛苦,就想在家呆著。無奈之下,我們協商下來,就出去吃頓飯,簡簡單單地過。等到餐廳附近,走去餐廳的路上,我主動去挽他,被他拒絕了。
那個時候,我真的就很難過。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我們之間算是很恩愛了的,可還是會有很多時候,會起爭執,會不知道該和對方說些什么。會覺得對方不可理喻。
真的,婚后和戀愛的時候,是兩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