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下馬威
書名: 大宋君岑作者名: 邂紅塵本章字?jǐn)?shù): 2261字更新時間: 2020-06-16 00:15:04
今天,是趙岑北遷長安第一次大朝會,興慶宮南熏殿中,一干宮女內(nèi)侍在大宋官家身周,擺弄著龍袍冠冕。
魏公公站在不遠(yuǎn)處,望著趙岑,神色多少有些擔(dān)憂。
朝堂之上的大人們,每一個都久經(jīng)宦海,世故圓滑,而且彼此之間相互牽連,黨羽錯綜復(fù)雜,一個應(yīng)對不好就會出大事,特別是此次北遷長安城。
好一陣子才弄好,趙岑稍稍動了動手腳,便覺得極其不舒服,只見他走了幾步,望著魏公公,笑道:“聽說,今天的事情比較多?”
魏公公已經(jīng)聽到風(fēng)聲,外臣們似乎有意想要‘考校’一下新皇,其中就包括趙岑的那位先生——李綱。
魏公公稍稍猶豫,輕聲道:“皇上,胡銓大人擬了一個折子,想讓您早些過目,心底有數(shù)。”
趙岑擺了擺手,胸中豪氣干云的道:“御下嘛,無非恩威并重,他們在等朕,朕也想看他們的能力。新的地方新的開始,朕也很期待!”
魏公公對趙岑的話有些不甚明白,但如今兩人地位差距過大,他身為宦官也不敢像以前一樣諫言,見官家信心滿滿,便也沒有再多說。
趙岑伸著雙臂就像木偶一樣,任由宮女們穿衣戴冠。
“咚、咚、咚……”
當(dāng)早朝的鐘聲響起后,大宋官家深吸了口氣,立即轉(zhuǎn)身,一揮手,一幫人簇?fù)碇w岑走向興慶殿,也就是興慶宮的正殿。
趙岑從偏門走進,余光瞥了眼就心里一跳。
從前到后,足足超過百人,最前面的是軒轅府首相李綱和張俊,其后是樞密院使,學(xué)士院使,六部尚書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監(jiān)察院使、府尹、各路巡撫、御史、總督,還有最后面的武將左右都督、總兵、統(tǒng)領(lǐng)等等,幾乎將一個大殿都站滿了。
趙岑走到了龍椅前,面對眾臣,緩緩坐下。
首相李綱領(lǐng)頭,張俊隨后,其他一眾臣大聲參拜,“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隆隆,場面極其盛大,只見趙岑右手虛托,“眾卿平身!”
“謝皇上!”
聲音再次將屋頂震了下,趙岑直覺耳朵有些疼,隱約感覺有灰塵落下,面前的茶水,也無心再喝了。
相比于年前,大宋官家趙岑長高了好多,配上帝王威嚴(yán)和眸中的睿智,怎么看都不像一個九歲之齡的孩童,到像是一個十三四的翩翩少年。
端坐上首中央,趙岑居高臨下地看著面前一眾文臣武將,不得不感嘆運氣真好,如果不是生逢亂世金軍南侵,想要遷都長安城的阻力會有多大,哪里像現(xiàn)在真么容易。
一番君臣見禮后,魏公公尖著嗓子,拖著尾音大聲道:“諸事啟奏。”
“臣有本奏!”
隨著聲落,從人群中站出個人,持著笏板躬身而出,大聲道:“甘州指揮使叛亂,望皇上調(diào)兵鎮(zhèn)壓。”
趙岑看了眼,是監(jiān)察使,便不咸不淡的“嗯”了聲。
隨著趙岑聲落,又一人走出,大聲道:“啟奏皇上,宣州總兵叛亂,據(jù)城自守,望皇上決斷……”
趙岑聞言點了點頭,目光在大殿里搜尋。
范宗伊臉色沉著,微低著頭,神色上隱約有愁色。
而胡銓就是始終面色不動,一副老成謀國,成竹在胸模樣。
其他人也都基本上事不關(guān)己,沒有表情,持著笏板,偶爾皺下眉頭,仿佛向誰表示他們還在聽。
看著這些人的表情,趙岑忍不住眉頭微皺。
官家沒有表示,朝臣們卻沒有停歇,挨個地站出來奏報。
“啟奏皇上,陜北延州金兵大軍壓境,地方屢有亂軍擾民,請陛下……”
“啟奏皇上,戰(zhàn)后百廢待興,請朝廷撥餉,八十萬貫……”
“啟奏皇上,偽齊帥軍南下,進攻廬州,請派兵鎮(zhèn)壓……”
“啟奏皇上,四川大旱,請減賦三年,并調(diào)集糧食賑災(zāi)……”
“啟奏皇上,云州亂民已成燎原之勢,敦請朝廷剿寇之策……”
“皇上,此次北遷內(nèi)閣乏空,諸事拖延,望請增補!”
“皇上,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大理寺卿空缺,政務(wù)累積如山,望陛下早做決斷早日就缺……”
趙岑端坐在那,靜靜的聽著,不時端起茶杯喝一口。
這個時候趙岑終于體會到了頑固求和派,以及士大夫們的小心思了,他們這是在在抗議遷都長安。
這幫大人們這么多問道同時砸過來,若是再爭辯一番,只怕任何事都由不得他,只能是這幫大人們做主了。
內(nèi)閣首相李綱不時抬頭看一眼趙岑,面露擔(dān)心。他對趙岑是有些了解,但趙岑畢竟才九歲,要九歲的小孩童面對這一切,還是太過強人所難了,以前在建康有太上皇趙構(gòu),這些文臣多少會收斂些,可如今……
此刻,哪怕是胡銓,張浚也都暗自捏一把汗,頗為緊張的看著趙岑,身體一直緊繃著,他們已經(jīng)暗地商議過,若是趙岑一個不妥,他們就上前救場,想辦法盡快結(jié)束廷議,以免造成過大的影響。
李綱此刻聽著滿朝堂的聲音,若是以前他也會等著官家的回復(fù),但現(xiàn)在今時不同往日。只見李綱眉頭皺了下,直接越眾而出道:
“啟奏皇上,臣以為,國事繁雜,難一時決斷,可從容商議,有軒轅府各位大人出謀劃策,不急于一時!”
“臣反對!”一個人立即站出來,向著趙岑,朗聲道:“就因為國事繁雜才需盡早決斷,若是事事從容,何來急事可言?望皇上早作決斷!”
“敢問李大人,事有輕重緩急,而今朝堂所議,哪一件事是可言從容商議?”又一個人站出來,一副針對之色。
“二位大人是何意,”李綱身后一個人站出來,斥責(zé)道:“李大人不過是容皇上稍稍思忖,難不成你們一出口,就要皇上決斷不成?這是當(dāng)國事當(dāng)做兒戲!”
“胡說,本官只不過是為國事心急如焚,何有逼迫皇上之意?”
很快,朝堂之上就爭吵起來,你一言我一語,轉(zhuǎn)眼就擴展到了二十多人相互的人身攻擊。
趙岑饒有興致地看著他們表演,也不出聲阻止,心里面冷笑的同時也在嘖嘖稱奇。
這樣的場面他還是第一次看到,除了軒轅府的二十九位大人外,基本上都是四品以上的大員,就這樣在這金鑾殿上,當(dāng)著滿朝文武和他這皇帝面,如同潑婦一般的罵街,還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他心里暗樂的同時,也差不多看明白了,吵鬧最兇的人等,應(yīng)該是以范宗伊為首的求和派,而李綱張浚身后的,應(yīng)該是他的人,雙方本就有舊怨,此刻是分外眼紅了。
“皇上,臣舉薦為呂頤浩戶部尚書!”
這個時候,突然間一個吏部官員站出來,大聲向趙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