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虧待不了你們
- 我真不是女帝的小白臉
- 弄啥嘞666
- 2062字
- 2021-03-09 13:05:29
“好啊,那一起去吧!”陳驍欣然應道。
女帝旨意下達戶部,區區一畝良田,戶部早早把它分割出來,轉到農學名下。
工部尚書黃新同只不過是陪同陳驍過去,看一下農學內還有什么需要的,到時候攜工匠一起整修一遍。
兩人一路上都在尷尬的微笑,畢竟不熟悉,也不知道該咋說。
來到農學所在地,陳驍看著眼前的良田,感覺有些好奇,這一畝良田,感覺有些小啊。
他放下手里的紅薯苗,然后圍著良田步行測距。
先大致估計一下一步多少距離,然后圍著良田步行,最后算出,這畝田地長度大概有二十米,寬度應該在十五米。
除去一些不規則的邊來算的話,這畝田地面積大概在280到290個平方之內。
陳驍記得現代一畝地是標準的660個平方,這大唐的土地一畝地就這么小嗎?
皺著眉頭不語,不知道怎么回事,陳驍總感覺哪里不對勁,但是又找不到頭緒,只好作罷。
就在這時,黃新同突然道:“陳學正,陛下為你找來十名經驗豐富的老農,你要不要過來看一看?”
陳驍望了過去,發現黃新同身后站了一排中年男人,站在那里拘謹的不知所措。
陳驍走過去,仔細打量了這十個老農,年齡確實都挺大的,他們一致膚色黝黑、有的身形有些佝僂,看手上的老繭和臉上的悲苦神色,應該都是長年勞作導致的。
這些都是女帝從京城附近抽調的經驗豐富的老農,用來協助陳驍種植紅薯苗。
陳驍朝十人點點頭,為首一個年紀大的老者顫顫巍巍的開口道:“大人,不知召喚我等來此,有何貴干?”
陳驍看這位老農有六十歲左右的樣子,雖然身子骨不太硬朗,但還是恭順的行禮,不由得心里一動。
“老人家,地方官員沒有跟您老說什么事嘛?”
老者點點頭,一臉擔憂道:“我們都是鄉下的泥腿子,一輩子沒有走出村落二十里外,也沒有犯過大唐律法,實在不知道大人找我們來,所為何事?”
看著這十人質樸的眼睛,還有其中對未知事物的膽怯,陳驍嘆了一口氣。
“你們放心,是咱們陛下召見你們來的,主要就是想用你們豐富的種植經驗,協助我種植這種東西。”
說罷,陳驍用手一指地上塑料袋里的紅薯苗。
順著陳驍所指,十位鄉民目光投向塑料袋,瞬間被塑料袋里的紅薯苗吸引了。
任他們田間地頭勞作一輩子,卻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作物,紛紛睜大了眼睛,小聲談論起來。
“這是什么秧苗啊,我怎么從來沒有見到過?”
“就是,我也沒有見過這樣的秧苗,是不是外地的秧苗啊!”
“哎,我怎么感覺這苗那么像豬鼻拱啊,長得都差不多,我曾在別處見過這種草。”
陳驍一愣,盯著說話的那個中年人。
“豬鼻拱是什么?你確定是它嗎?”
被盯著的中年人一愣,在陳驍的注視下很快便不知所措。
陳驍不知道豬鼻拱是什么東西,但是這個中年人說像豬鼻拱這種植株,那他就得重視一下,看這個世界的豬鼻拱到底是不是紅薯苗。
那個中年人被陳驍的目光盯的手足無措,緊張的整個人都口吃起來。
陳驍的目光中有些急躁,他還想再問一下,一旁,那個年老的鄉民突然開口道:“大人,豬鼻拱又叫魚腥草,折耳根,是大唐最常見的一種草。
此物雖然與豬鼻拱類似,但絕對不是豬鼻拱,至于是什么,老朽眼拙,實在辨別不出來。”
陳驍頷首,至于什么魚腥草豬鼻拱草,以后有機會見識一下,現在最重要的是把紅薯苗插好。
看著一排十個人站在那里,陳驍突然朗聲道:“今日把各位請來,是為了讓大家協助農學種植這個產品。”
“這個叫紅薯苗,可以種植一樣作物,叫做紅薯。種植時間也不長,就半年!這半年期間,吃住農學包了,每月發兩貫銀錢。
半年以后,作物有了收成,到時候農學再酌情予以獎勵。”
此話一出,十個人頓時愣住了,繼爾驚喜的舌頭打結。
“大人,每個…個月真…真的要獎…獎勵兩貫銀…銀錢嗎?”
看著十人眼中的渴望,陳驍用力點點頭,平靜道:“你們放心吧。只要用心去做事,每個月吃住農學包了,另發兩貫銀錢!”
十位鄉民頓時沸騰了!干活的人雖然吃飽就可以,但是主家還愿意額外給銀錢,那誰能拒絕?
他們紛紛跪倒行禮,口中講不完的感謝話,感謝女帝陛下,也感謝陳驍,就連陳驍身邊的工部尚書黃新同都感謝了一番。
黃新同看著十人感恩戴德的模樣,心里也有些感慨,這些鄉民雖然貧賤,但是懂得知恩圖報,如此質樸的品質難能可貴!
但是黃新同還是忍不住提醒陳驍道:“陳大人,陛下只撥給農學十人,至于銀錢,我工部無權撥出啊!”
此話一出,鄉民們面色一暗,沒有了剛才的精神頭。
看著鄉民臉上的變化,陳驍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他也沒辦法指責黃新同什么,畢竟錢財方面是他張口許諾的,工部確實沒有權力去撥錢。
這一筆開支,陳驍準備自己承擔下來。
每人每個月兩貫錢,那半年下來就是一百二十貫錢。
陳驍在心里暗暗盤算了一下,如果三間鋪子開業,以現代物品的便利和精致,必然會受到眾人的追捧。
只要營銷的好,到時候錢財自然會滾滾而來。
半年時間,掙一百二十貫銀錢應該綽綽有余,更何況到時候紅薯種植出來,意義將會十分重大。
如此利國利民之事,陛下到時候說不得又要賞賜重金了,到時候也是一筆收入。
開支一百二十貫完全無壓力!
陳驍信奉要人干活必然要給報酬,而且報酬不能給低了,畢竟報酬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干活的積極程度。
看著十位鄉民站在那里,以希冀的眼睛盯著他,陳驍感覺到了一種責任感。
“你們放心,銀錢的事我說話算數,只要你們好好干,虧待不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