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英譯本序(2)
書名: 尼采大傳作者名: (法)哈列維本章字數: 3904字更新時間: 2014-01-10 14:32:41
查拉圖斯特拉曾經和德國人一起向衰弱的法蘭西進軍,他帶著膨脹的自我意識囂張地說道:“如果真的存在諸神,我怎么能夠容忍自己不是其中之一呢?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上帝?!备灰f,如果哥特人和野蠻人讀過黑格爾的形而上學,他們一定會像尼采一樣回答。為了對其他個體施加強制力和發泄自身力量,生命個體不得不積聚超強的力量。強力意志就是人類活動的唯一源泉。強者必須像武士和征服者那樣活著,把驕傲、享樂和對征服的熱愛定義為三種基本品德。憐憫是在受難者的痛苦之上再加上憐憫者的痛苦,是最無法忍受的道德敗壞。如果你幫助過別人,你就必須把你施以援助的雙手清洗干凈。十字軍騎士帶回家園的僅僅只有殺手的規則這一種財富,這個規則認為“沒有什么是真實的,一切都是被允許的”。科學只是一種幻象和錯覺,而知道如何變得強大的武士們能夠把他們自身的價值強加于萬物之上,能夠使生活變得如此美好,這一切都使他們渴望這種生活能夠永遠重復下去。查拉圖斯特拉就是這樣說,以這個作為規則的大地將誕生出超人,超人會躍出自己的時代,自己消失后就會在永恒輪回中再次被創造。
一個人要真誠地接受這樣一種學說是最大的困難。傾向于相信任何回憶都是一種啟示的尼采決不像他自認為的那樣富于創新精神。畢竟,在查拉圖斯特拉之前也存在過許多的懷疑論者、樂觀主義者、暴君和詩人。“庸眾”也許沒有權利討論倫理道德,但是他們知道,自從有了社會就有了兩重法律,一重是針對富人的,另外一重就是針對窮人的。對于人類價值——不管是道德的還是理性的——客觀性的懷疑并不是什么新的異端邪說,而是像科學甚至像信仰一樣古老的傳統。柏拉圖的思索將永恒輪回的觀念具體化,這一觀念早就影響了許多具有現代性的思想家。人們只需要舉出海涅、布朗基、馮·內格里、居友、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些例子就足夠了。誠如施萊格爾所寫的一樣,在尼采所處的世紀之初,浪漫主義者早就“超越了生活的所有目標”,并且出于對純粹強力的迷戀,他們在歐洲思想界注入了海水和風暴,他們在思想界咆哮僅僅只是為了咆哮本身。以前沒有一個學者編纂過一本關于倫理的教科書,但是道德卻被作為一個問題提了出來,居于問題首要位置的就是究竟是否存在一門關于善與惡的科學。超人形象早就被藝術愛好者勒南高深莫測的想象力創造出來了,尼采滿懷激情、大聲疾呼的超人不過是一個翻版?!俺恕本推涿侄砸呀浉璧乱粯庸爬希€需要提及的是,墨菲斯特把這個名詞作為嘲諷和誘惑力運用到了浮士德身上。查拉圖斯特拉不是先知,甚至都不能算是一個先驅。他帶來的只是一種新的凱歌高奏、舞之蹈之的言語方式,他那種言語方式把上千個幽靈鬼怪席卷進了詞語間的漩渦里。人們是怎樣看待尼采的學說呢?也許對尼采而言,最恰當的回答來自居友。他們兩位都是沉迷于哲學領域的詩人,都同樣把生活作為通往現實的鑰匙緊緊抓住。但是居友在個體生命的流逝中發現生命本身是友善以及情愛之源。“要是沒有慷慨給與和存在,人們就會從內部枯萎并最終死亡。精神必須成長開花,道德和利他主義就是從人類生活中盛開的花朵?!卑讶恳庾R形態還原成一種模式——對尼采而言,這種模式就是強力意志——既不新奇,也不困難。生物越友愛就越完美,沒有更大的廣度就沒有充分的強度。拉·羅什福科在所有動機中找尋出了最基本的動機,即自利的動機,現代的大師們則興味盎然地把激情分解為無意識思想。圣·奧古斯丁告訴我們,要在一切部分中見到整個靈魂。強力意志并不足以明確到能夠解釋道德者甚至非道德者的變化。強力有很多種。既然同一個自我總是在場,顯然它也有可能以這樣那樣的方式把它生活中的任意一種情緒改頭換面成另外一種。這種方法并不是科學的心理學,它認為可以對那些精確微小的細節忽略不計,卻同樣能夠吸引我們。愛所取得的勝利比恨更為著名。帕斯卡爾說過,要是克莉奧佩特拉的鼻子稍短一點,歷史就會不一樣了。而在法國,有一句話講的就是埋伏在達利拉頭發里的征服總是遠遠比參孫的多。尼采本人認為有根據強力的不同表現來建立一套價值的等級制度的必要,但是這種對一切價值的重新估價既從未實現過也永不可能實現。衡平法庭所要求的合理的特殊性并不存在,那么查拉圖斯特拉的福音就只能變為不滿的聲音和憤怒。我是不是超人——或者確切地說,是不是超人的某個可能的祖先。我是否像超人一樣擁有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驕傲、享樂和對強力的酷愛之上的權利?或者我是不是僅僅只能作為一個奴隸,我能享有的唯一權利就是繼續作一個奴隸?而我們卻無法區分究竟誰是超人或者誰是奴隸。如果你能驅使別的星球以你為中心環繞運行;如果你表現出一種鴻蒙初開的混沌狀態,并即將生出一顆閃耀的星星,那么你無疑就是產生超人的一粒種子。查拉圖斯特拉為了取悅勢利小人而嘲笑大眾,這使他身不由己地成了跨國財團的溜須拍馬者,淪為了游手好閑的富人們的詭辯家。
弗里德里?!つ岵墒且粋€充滿了悖論的樂觀主義者。他拒絕用痛苦的迷霧把太陽遮擋,就這一點而言,思想史上沒有比他更為高尚或更為勇敢的了?!叭魏我粋€不幸者都沒有權利去做一名悲觀主義者。……我要讓他們明白,我的生命力降到最低點的那些歲月正是我拋棄悲觀主義的時候?!边@種說法是高尚的,但這并不是哲學。如果被失眠和眼疾所困擾的尼采是出于維護自尊的目的而發誓去做一名樂觀主義者,那么有穩定收入和良好的消化能力的叔本華為什么不能同樣地發誓去作一名悲觀主義者?可是查拉圖斯特拉的樂觀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還令人感到喜悅:他為了表達出自身的滿足就創造出永恒輪回這一法則。他拍著手,對生命高喊著“再來一次”。就像酒店中的人被高粱酒或者葡萄酒灌醉了一樣,他真的是被狂喜的心情灌醉了,所以他高叫著“再來一杯”。
以數理物理學和光譜分析的形式,這種永恒輪回呈現在了我們面前。亞里士多德之后,圣·托馬斯·阿奎那教導我們說:星宿是由比地球更高貴的物質組成的,這種物質不生不滅,因而不會腐蝕。而佛勞恩霍菲及其后繼者們卻用棱鏡和望遠鏡在其他星球中發現了與構成地球的元素相同的八十一種或八十二種元素。我們所擁有的只是數目有限但卻不可毀滅的元素和自然的力量,以及無限的空間和時間——或者說至少是一個空間和我們能夠想象得到的沒有限度的時間——元素間相同的組合將在時空里無限重復著自身的形成過程。這里面存在的不僅是永恒輪回而且是無限制的重復。而且要是如尼采所設想的那樣,思想只是同物質間的某種排列組合共同發生作用而產生的磷光的話,那么同樣的意識生活也必然會重復再現它自身。人們并沒有停下來去討論這種數學上的妄想,他們只會說不管是誰被允許來考慮這種問題,查拉圖斯特拉也絕不會是其中之一。因為正是他堅持認為科學只是被聯結起來的單純的幻想,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科學又怎么可能提供如此確鑿的預言呢?對尼采而言,這不過是他回想起古時候希臘人的沉思時而突然冒出的念頭罷了,也并非就是最后的結論。這一念頭喬裝成靈感的火花,埋伏在蘇萊附近的那塊錐形巖石下面,“高出人類和時間六千英尺”。尼采之所以接受這種觀點,無非就是因為在他看來,這似乎就是樂觀主義的最高原則。叔本華在那些文章里聲言,如果你想要去敲擊墳墓,用強力來把死者喚醒,那么沒有人會搭理你。這些文字使尼采對永恒輪回的觀念感到激動與興奮。
基督教與叔本華的學說如出一轍。盡管基督教是樂觀主義的,但它卻建立在悲觀主義之上。它的樂觀主義靜靜地高居于時空之外的某個中心點上?;浇虨榱苏{整舊世界的平衡,把一個新世界召喚進了塵世。要是這個舊世界就是一個封閉的循環,一個旋轉的整體,也許查拉圖斯特拉就會手舞足蹈。他穿越所有的墓地,可是幾乎找不到任何追隨他的幽靈。
尼采被引向了這樣不實際、不合節拍、不合時宜的結局。就某種奇怪的變形來說,查拉圖斯特拉是社會主義學派的天才,但是他卻蔑視社會主義;就某種自然關系來說,查拉圖斯特拉是無政府主義的先知,但是他卻憎惡無政府主義。波蘭的德國官員也許還能在他身上找到一種貨真價實的作為壓迫者的行動指南;為了慶祝征服法蘭西,他手舞足蹈,穿過大街小巷,但是他卻嘲笑德國政府和德意志帝國。他輕視婦女,卻贊美不渝的婚姻。他提倡享樂,卻用高尚的圣歌贊美簡潔。他追求權力和不平等,按理他應當如富耶所說,“不相信教皇的約瑟夫·德·邁斯特爾只相信劊子手”,但是當他看到受審的罪犯時,卻宣稱除了法官以外,他要宣判一切人無罪。他公開指責俾斯麥和德國皇帝追求民主;同樣,他視科學的民主為洪水猛獸,因為它讓所有不管高低貴賤的現象都服從于同一條法則。意志是他的上帝,但是他看到了這個世界正在穆罕默德決定論觀點的統治之下,于是他采取了逆來順受的態度。這種態度與生存本身相矛盾,是一種斯多葛主義者會認為是奢侈浪費的對命運的關懷。他是一名德國無產者,卻充滿著德意志民族的偏見。他又自認為是波蘭貴族,并且以自己是一名無國籍的人和上等的歐洲人自夸。查拉圖斯特拉譴責一切文明的禮儀:同情、慷慨、自我犧牲,卻通過他自己的行動得到了實踐。尼采具備鉆石的光芒,卻不具備鉆石的硬度,而硬度才是他所愿選擇的自身的象征。
但是要是認為如此熱烈的思想只能表現為不真實,就是非常淺薄的想法。查拉圖斯特拉是當今時代最嚴重的疾病——感情主義——的解毒劑。他是道德上的士的寧,大劑量地服用它可以致命,但是少量服用卻是無可比擬的滋補品。他是一個英雄生活的謳歌者,他使那些在宗教里獲得可憐安慰的人感到不安。德國人極易把自己迷失在學術的叢林里,他們需要有人提醒:博學是為了生活而存在,而不是生活是為了獲得廣博的知識。M.哈列維以福斯特——尼采夫人的傳記為藍本創作了本書,它向我們展示的尼采比他本人要更美好,比那些自稱是他的信徒的文明的破壞者們也好過百倍。
T.M.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