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城少尉,請起飛。」
安雨的聲音在通訊頻道中響起,讓還沉浸在和蕭海大校談話回憶中的科城回過神來了,此時的他已經再次在機動裝甲的座艙中。
“41037收到。”
已經進入電磁彈射程序的「海翼M2」在科城拉動推進桿打開機體循環發動機加力后的兩秒,他摁動確認彈射按鍵。
頓時在電磁力作用下高速滑動的彈射踏板帶著幾十噸重的機體加速,很快就離開「無限邊際號」的直通甲板,打開加力燃燒室的雙發循環發動機提供主推力將它送入幾百米空中。
“諾艾爾,準備進入巡航模式。”
「了解。」
科城再次調整座為姿勢,暫時讓AI來自動操控,將「海翼M2」切換在低阻力飛行的MAF模式,由于攜帶的武器少,只有一門折疊收納在側部的電磁炮,整體干凈的構型看起來就像是一架三角翼布局的戰斗機。
當然外形構型看起來像戰斗機,但并不代表它真的能夠當戰斗機來使用,其跟現役一流戰斗機相比起來,無論是機動性還是加速性都是落后的。
「海翼M2」保持著高亞音速狀態(0.8馬赫)在六千米的高度飛行,修長的尾焰在接近傍晚的天空中清晰可見。
“我這里是41037,呼叫季透上尉,收到請回答。”
「收到,我正在接受空中加油,完畢后會跟你進行編隊。」
季透駕駛的機型是「空翼」,在經歷埃塞亞尼克戰爭后,他的編制就到了空軍的機動裝甲部隊那里,而他的老搭檔安雫則是去了缺少MF編制的「鈦姆工業號」。
現在的這架「空翼」正在以戰機模式(MAF)來進行硬管加油,不同于海軍型的「海翼M1」,其更好的飛行性能讓空中加油也更為容易,但內油量更多也讓加油時間并沒有縮短多少。
(季透上尉,祝您好運,超級藍鳥機隊還在等待,之后不會再為你提供加油,下次你就要返航了。)
加油機組的成員在加油錐分離后就直接和季透說道,很快相對速度差不多的加油機和機動裝甲就拉開上百米的距離。
不同于科城那樣的經歷過一場危險的攔截任務,季透駕駛的這架「空翼」基本都在為車隊護航。
而科城此時是打算跟季透匯合,沒想到又臨時接到國際搜救頻道,一架友軍的中型運輸機請求在抵達海岸線前提供護航。
“季透上尉,我現在接受任務前往為運輸機護航,之后會再前往車隊路線空域。”
「收到,祝你好運。」
科城簡單答復后,他解除AI的自動巡航模式,拉動推進桿和側桿讓機體進行爬升,然后再打開發動機的加力燃燒室進行加速。
在高空的空氣稀薄換來的阻力更小情況下,「海翼M2」很快就突破音速,保持跨音速的1.2馬赫飛行。
“諾艾爾,還有多久時間抵達?”
「預計需要15分鐘。」
他看了一眼這個速度下的燃油消耗還在可接受范圍,想要再提高一些速度,縮短時間來讓撤離的運輸機遭遇危險盡可能降低,可是又擔心中途遭遇意外情況,自己沒有全身而退的余力。
“能不能嘗試聯系。”
「無法建立雙向通信。」
科城在猶豫要不要打開主動雷達進行掃描,這樣做的話能夠盡快的探測到友軍的雷達信號并且進行識別,同樣的這樣也有射頻暴露的風險。
即使是采用低截獲率掃描模式,可依然存在電磁信號被截獲的情況,從雷達技術出發,這是無法逾越的物理障礙。
讓他猶豫的一點就是因為如今的北澳聯合體似乎并不把東亞的撤僑活動當一回事,此外還擁有著太平洋聯邦的技術支持,
太平洋聯邦(PUN)是強國,這無需置疑,也是跟東亞死磕了長達十年的強敵,雙方都在過去的戰爭中元氣大損,但并不代表如今的聯邦是落后的。
“那艘運輸機的成員信息有嗎?”
「暫無資料。」
「空中指揮部要求盡可能的掩護它安全抵達海岸線。」
他不知道繼續飛行下去會遭遇到的會是什么,可能是北澳聯合體空軍的戰斗機,也有可能是機動裝甲,又或者在山谷中部署有防空導彈系統。
北澳聯合體空軍戰術飛機的主要機型只有兩種,第一個是流行全球的「獵隼」戰斗機,第二個是太平洋聯邦援助的「流浪鯨」攻擊機,后者更側重對地、對艦攻擊。
「警告,目標接近、數量4。」
「西北35度、距離76千米,光電信號對比識別為“獵隼”、“流浪鯨”。」
科城只想暗罵一句自己為什么要瞎想,沒想到還真的碰上了,不過這個距離是安全的,自己能夠發現敵人,多半對手也多少有所察覺。
他可不打算再去和戰斗機打空戰,更何況此時的機體所配備的武裝也并不適合對空任務,所以他決定改變方向繞開。
“切換為警戒模式給他們看。”
科城隨口說一句,然后將目光放回正前方,他在等待著一架運輸機的出現。
機動裝甲的警戒模式時,會在頭部和機身上的指示燈閃爍特定的光,因此來傳達信息,例如警戒模式的指示燈就是要求互相保持距離的意思。
「友軍雷達信號,確認。」
「是否建立通信。」
在繼續飛行最后預計的五分鐘后,科城都有點集中不起注意力時,機載AI的提示音響起讓他立刻回過神來了。
“建立通信,窄頻段。”
「了解。」
科城還無法通過目視去確認友軍機的具體方位,但已經在光電傳感系統的幫助下看到了大致樣貌,那毫無以為是東亞共和國的一架大型運輸機,機尾上還有低可視度的國旗圖案。
他將推進桿下拉稍微進行減速,同時拉動側桿調整機體翼面來微調方向,大概過幾秒后雙向通訊建立完成,通訊頻道里已經響起有些嘈雜的聲音。
“這里是東亞共和國機動裝甲部隊,我叫科城,接受命令前來為你們護航,請允許我加入編隊飛行。”
「…你好,科城少尉。」
科城沒想到回答自己的人竟然一副認識自己的口氣,還知道自己的軍銜,這個聲音好似在哪里聽過,但一時間記不起來了。
“您是…”
“安羽玖主任?”
他簡單思考了一下后回想起來了,這個女人是位于南極“心眼”基地的機動裝甲研發專家,她是開發那架神秘大型機的主要負責人,也是偶然聊過幾次,怪不得聽聲音有些熟悉。
「有話等會再說,機長已經打開編隊指示燈。」
“了解。”
這架東亞共和國通用的“天鵬”大型運輸機的兩翼編隊指示燈開始閃爍,激光校準器也進行工作,協同交戰系統會共享兩機狀態信息,很快就同步保持相對速度為0下編隊航行,兩者的距離僅有幾十米。
為了確保盡可能的安全航行情況下,科城將分至于機身各處的光學窗口(DAS)的分辨率調整提高,以此來能更清楚觀測周邊環境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