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繁華的世界勇敢地活
- 天湖小舟
- 2554字
- 2020-05-19 10:53:27
全力以赴,倒頭大睡,是回饋生活的最美姿態
有的人25歲就已經死去了,卻到75歲才埋。
01
最近迷上了抖音。你不會想到,為了拍一段15秒的視頻,我竟花了一個小時。
開濾鏡、調光線,使用各種道具,然后對口型,表情、動作都要到位。好不容易拍完了,發現時間已經整整過去了一個小時。
這讓我大吃一驚,如果我把這一個小時用來讀書,我大概可以讀完一個章節;如果用來背誦,大概也可以記住兩三首詩詞;如果用來清掃衛生,那我的家大概可以窗明幾亮。
看到過一句話:抖音5分鐘,人間3小時。娛樂至死的時代,殺死人們的,不是他們所憎惡的,反而是他們所喜歡的。
是啊,越來越多的人,被所喜愛的事物殺死了。周而復始地活著,就像死了一樣。
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打開微信,先瀏覽朋友圈,禮貌性地點個贊,然后翻翻微博,看看熱搜。
關注明星的八卦,超過了關注自己本身;
每天打開新聞,看著那些標題黨的文章,點開,罵一罵,然后接著點開下一篇;
越來越不關注事實,只是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
人家說什么就聽什么,人家說什么就信什么,漸漸的,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
很多人活成了這個樣子,每天渾渾噩噩,吃飯、睡覺、看手機……每個人都活成了同一個樣子。這樣活著,和死去有什么區別呢?
02
知乎上有兩個問題很有意思,一個是“有人在過不努力的人生嗎?”另一個是:“人究竟為什么要努力?”
第一個問題,有很多人回答說:絕大多數人都在過不努力的人生,混混沌沌,夜里計劃無數,早上醒來依舊原地踏步,不努力很輕松,一天到晚都在玩手機。
而第二個問題,有一個高贊的回答是:人這輩子很短,一分一秒我都不想浪費,我舍不得浪費,這是最好的時代,我不想辜負這一切。
是的,那些把生命用來浪費的人,這一生看似安逸,卻永遠沒有光彩。他們活著,就像死人一樣,活一天,和活一百年,沒有什么區別。
還記得河北收費站那位“我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的大姐嗎?面對收費站被撤銷、工作人員需要再就業的現實,她竟振振有詞地說:“我今年36歲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么東西了。”
如果收費站不撤銷,往后的幾十年,她過的全都是這樣的生活:您好,請付費,謝謝,再見。
這樣的生活,周而復始,明天的她和昨天的她,全都一個樣。
看似安逸穩定,卻是對生命極大的浪費。所以,當風險來臨的時候,她連最基本的用以自保的鎧甲都沒有。
日本的NHK電視臺曾經拍過一部紀錄片——《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薪百元的年輕人們》。在這部紀錄片中,日薪百元的勞動者們,大多是年輕的打工者,喜歡日結工資。
他們不喜歡長期的勞動,只喜歡短期的享受,干一天玩三天,報酬拿到手,馬上沉迷于網絡游戲。
22歲的東東,16歲就出來打工,因為被老板娘嫌棄上班時玩手機,他馬上就辭了工作。
他前前后后找過幾份工作,但是大多受不了苦,他住的房間30平方米,放著十幾張上下床,一個床位15元。
蟑螂、臭蟲橫行,被褥臟亂,可是他卻完全不計較,因為房間里有Wi-Fi。
沒有工作的時候,東東就常在網吧里消磨時間,通宵10元。他說:在虛擬世界里,才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他不明白,存在感是要通過努力才可以獲得的,而不是在虛擬的世界里尋找。
不愿意付出任何努力的他,從22歲就已經“死了”。
03
汪峰的《存在》,歌詞里唱的,其實就像一些人的人生: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誰知道我們該去向何處,誰明白生命已變為何物,是否找個借口繼續茍活,我該如何存在?
是啊,人這一生,該如何存在才不枉在這人間走一遭呢?
11月30日,美國前總統老布什逝世,享年94歲。
12月5日,在老布什的葬禮上,他的長子——小布什在悼詞中這樣說道:
“他一邊老去,一邊教會我們如何帶著尊嚴、幽默和善良而老去。當慈愛的上帝最終來叩門的時候,怎樣帶著勇氣,帶著對天國的期盼和喜樂,去迎接死亡的來臨……他告訴我們要珍惜每一天……用一天中剩下的時間,來消耗他旺盛的精力,不讓一日虛度。看來他出生時只有兩種設置:全力以赴,倒頭大睡。”
“全力以赴,倒頭大睡”,這兩句話,便是老布什精彩一生的精華,也是他回饋生活的最美姿態。
翻開他的履歷,你會驚異于他的一生會如此輝煌——他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飛行員;曾任駐聯合國大使、駐華大使、中央情報局局長;是被里根總統稱贊的“最好的副總統”;同時也是美國第51屆第41任總統;還是美國第43任,第54、55屆總統的父親。
在他85歲時,還開著自己最喜歡的船以300馬力的速度穿越大西洋,把保安遠遠地甩在身后;
而他90歲時,還選擇用高空跳傘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九十大壽。
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生命最精彩的享受;他在人間的每一分鐘,都沒有浪費。
他活著,是精彩地活著;他死去,也是盡興地離開。
04
河南“辣媽”劉葉琳,在50多歲的時候,登上了英國《每日郵報》的主頁。
當50多歲的她,穿著性感的比基尼在冰天雪地的冰水里游泳和潛水的時候,多少人羨慕她年輕貌美,身材苗條。可他們卻沒想到在她美麗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
她從30歲開始健身,堅持了20多年。不僅如此,她還到美國學習高空跳傘,學習騎馬、射箭、攀巖、潛水……
與她同齡的女人大多成為別人眼中的“大媽”,而她還依然活得像位少女。
她說:“這一生,我跟別人最大的不同,大概就在于我從不給自己設限,敢將人生折騰到底。”
你追求的人生狀態,決定了你的心能活多久。
有人說,活著的境界有三層,分別是性命、生命和使命。
性命,僅僅是一種生存的必備,是最底層的“活著”。
生命,則是指生活的質量,是精神上的一種需要。
使命,則是最高級的生活狀態,人不僅僅活著,還要完成他的人生價值,以滿足靈魂的需求與釋放。
這世上,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使命”的境界,也有一部分人活到了“生命”的狀態,更多的人則只是“活著”,像死去一樣的活著。
一年365天,365個相同的重復而已。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句經典名言:大半的人在20歲或者30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改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一天一天的重復,而且重復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脫腔走板。
我們這僅有的一生,究竟是要周而復始地機械重復,還是把每一天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把握好生命的寬度,從容充實地享受人生,才算是真正地活著。
人這一生很短,該拼搏時一定要逼自己一把,不要當我們快死去的時候,才發現這一生白活了。
有的人25歲就已經死去了,卻到75歲才埋。
希望那些25歲就死去的人,不是我們。